古代诗歌规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25
  叶圣陶先生说过,青年人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植,最好的凭借是诗歌,但眼下许多学生,对诗歌却一脸困惑,望而却步,更谈不上品味意境,悟出思想。观其困惑的根源,是缺少鉴赏诗歌的基本指导———诗歌本身的运作规律,没有切入点,找不着理解的突破口。本文就古代诗歌运作的两条规律———作品反向表现生活和比衬、托物寄寓情感来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学生打开鉴赏思路,梳理鉴赏流程,达到涵养性情,培植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
  一、作品反向表现生活
  弗洛伊德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欲望的人,却能在他创作的文艺作品中表现出来,起一种替代的作用,借幻想来过瘾。李渔更承认他作品里喜欢的“幻境”,正是他生活中酸楚“真境”的“反”映。咱们也有这样的阅读经验,作品里人物本事高强,越脊行瓦,打遍天下无敌手,脑子里不存朝廷王法,官府命令,而其作者,偏是受束缚甚多,受迫害深重的底层人士。一个贫困潦倒的书生,一举及第,甚或成为状元,更甚者成为驸马爷,其作者也大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屡试屡败的穷酸书生。这些人的潦倒、愁苦、愤懑全靠反向表现来获得某些排遣,慰藉和补偿,这是活人的止痛药、安神剂、销魂散,而非作者的防腐溶液,他们不是想借此名垂千古,文表后代。
  下面分两点来谈这条规律在诗歌中的运用形式。
  1.赞桃源之美好,憎现实之丑秽。
  陶潜《饮酒》一诗,文字表面是沉醉于大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诗的深层意境却不在于此。它是借超尘脱俗的自然美来反向表现这种美在社会中的缺失,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污秽,叫人们亲近大自然实则是启示人们要远离污秽的生活,蔑视混浊官场,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来抒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感。其“桃花源诗”更印证了这一点,当时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剥削压迫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再加上战乱纷起,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社会一片混浊,对于陶渊明而言,哪有他所追求的安定、和平?哪有他期盼的平等、自由?于是,只好隐居山林,用诗来实现他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寻求慰藉,抨击生活的丑恶。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把在青松明月之下,翠竹碧莲之中,一群浣女的歌声笑语,写得空灵极至。为什么刻意绘画出那么纯洁美好的图景?原因是现实生活中缺失这种美好,缺失安定纯朴的生活,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点出对污秽社会的憎恶,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屈原在《涉江》一诗中与仙人为友,怀瑾握玉;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衣霓马风,跨鹿访山,都抒发了对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美好的向往和追求,靠幻境来实现满足。
  2.发思古之豪情,泄生活之郁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说作品必须反映生活。有的作品言及英雄及其风流,其目的是为了自喻,是为了对比衬托出现实生活中作者的不得志、苦恨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苏轼在《赤壁怀古》中谈周瑜“羽扇纶巾”,“雄姿英发”,使“樯橹灰飞烟灭”,而谈自己则“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思幕古人风流,实叹自己虽满怀报国之志,然而不被重用,一事无成,抒发理想报复不得实现的愤慨。追慕古人,是为了自况,但古人留下了风流业绩,而自己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对自己遭贬的苦闷,对生活的不公平,以及无可奈何的感叹,都道了出来。辛弃疾理想和报复不得实现的愤慨,也是如此。追想雄踞江东的孙权,追念气势如虎的刘裕,无不是表明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为国建立功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尾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明确表达了自己想再驰骋疆场北伐收复中原的壮志。但现实并不给他机会,生活中的辛弃疾仍旧是不得志、苦闷,这些都是偏安一隅、不思收复故土的昏愦南宋小朝廷所致,最终他也只落得无可奈何的叹息。这都可以说是“借他人之杯酒,浇心中之块垒”。
  二、比兴托物言志
  “诗言志”。靠什么“言志”?靠形象,形象是诗人捕捉到的特定自然物,是诗人审美理想的载体,寄寓着诗人的主观情感。当然,不同物象会寄寓不同的情感,甚至同一物象在不同诗人笔下甚或在同一诗人手下,也会因作者的主观情感、自身处境的不同而承载不同时情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自然物被感情化为物象后,具有稳定的承载意义。“花中四君子”寄寓高洁,“岁寒三友”寄寓坚贞,吉祥动物寄寓美好,“边塞之音”寄寓凄惨,鹏鸪之声寄寓悲凉,这需要我们平时积累一些能蕴含品格和追求的灵洁风物。
  就具体的诗句而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花、燕代美好,繁花虽已凋落,但另一种美好事物将会到来,所以大可不必哀伤。“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人心志高洁的自喻,可谓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且放白鹿青崖间”,寄寓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喻志,意在坚贞。屈原笔下的“露申辛夷,鸾鸟凤皇”,也是他自身品格、志向的自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离别之情,以“柳”喻“留”,令人黯然销魂。“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清角之音,造凄冷之气,寓伤感之情。
  比衬手法喻情由来已久,在《楚辞》中就有以夫妻之情喻君臣、朋友、师生关系的。它是将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景物入诗,来比喻或衬托。以达到抒发情感,表达诗人主观认识的一种手段。杜荀鹤的《小松》即是如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松”自喻,其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目光短浅的人的批评,在他们的手下,有多少茁壮之苗被践踏而天折,就像“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一样,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扼杀人才的痛惜和愤恨之情。同时也点明自己屡试不中,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帝”里无相识的哀叹。唐诗中的蝉联诗《近试上张水部》和《酬朱庆余》,更是借助比衬手法来寄寓情感的代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代参加科举的人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给主考官,本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郎中张籍,其内容是征询张籍的意见。怎样来问呢?朱庆余委婉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来表现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写得极为形象,而张籍的回答也较为巧妙,同样以比体来进行。在这首诗中,张籍把朱庆余比作一位相貌既美。歌声又动听的采菱姑娘,赞许他才华出众,暗示他不必为考试担心。问得好,答得也妙,珠联璧合,成为诗坛佳语。
  比衬寓情手法的另一方面是以景衬情。“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也就是说,主观情感决定着景物的色彩亮度。这样在诗歌中,景物往往会感情化。而我们可用明晰的景物色彩、亮度来推定作品感情基调。这一点从贾岛的《春思》中可以看出来,“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离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前两句,色彩亮丽芬芳一片,但后两句却是感伤,把自己的愁苦迁怒于东风、春日,以明丽之景反衬,愁更浓更深,更易引起读者共鸣。
  以上几点是诗歌运作的一般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可帮助我们去打开鉴赏的途径,找出鉴赏的突破口,找准切入点,以便迅速准确地去理解诗歌创作的意图、诗歌的意境。
第2个回答  2013-09-25
古代诗歌的规律 应该注重他的美学方面 看看中国美学史 你会了解 我认为 意象 意境 情与景的关系最重要 此外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价值 还有诗歌音乐美 结构美 建筑美 这些要去探索下
第3个回答  2013-09-25
古诗歌是平仄对仗吧。
第4个回答  2013-09-25
古诗歌是平仄对仗

古诗押韵的规律
古诗押韵规则是平仄格律。1、押韵的位置 古诗押韵的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称脚,故韵又可以称为韵脚。古诗的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首句押韵与否一般与对仗有关,首联不对仗,首句常押韵;首联对仗,首句常不押韵。2、押平声韵 在古诗形成的过程中,逐渐抛弃了仄声韵...

古诗格律平仄规律
古诗格律平仄规律如下: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扩展知识: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

诗词曲的格律和用韵内容简介
古代中国诗歌体裁多样,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各具特色,本文将重点探讨五言、七言诗、词、曲的格律与用韵。诗歌的格律是其内在结构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它关乎诗歌的韵律、节奏与音韵等要素。五言、七言诗以字数限制形成固定的韵律模式,词与曲则在格律基础上融入音乐元素,展现独特的艺...

古诗的平仄规律和押韵有那些?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实际上诗词里每个字的平仄,不是按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来划分平仄的,而是按一种特殊的韵书叫平水韵的来划分四声,划分的方法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区...

古代诗歌按韵律分什么和什么如题 谢谢了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

什么是律诗?
1. 诗句数量与字数:律诗一般每首包含八句或十二句,每句的字数固定。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分别指每句五个字和七个字的律诗。2. 平仄规律:律诗要求诗句中的字按照平声和仄声进行排列,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感。平声为平,仄声为仄,二者交替使用,使得诗歌读起来有起伏和节奏感。3. 押韵...

古体诗的平仄、韵律的规律是怎样的?
古体诗的平仄、韵律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像格律诗那样有严格限制。即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可平可仄,不讲押韵。至于韵律更不像格律诗那样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了。例如 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古诗节奏划分规律
古诗节奏划分规律的方法如下:1、依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的,主谓之间和动宾之间要停顿。2、依据句子的意义单位划分。一般来说,一个独立的意群是不能拆分的,也就是说,不能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开读。3、依据句子表达的强调重点划分。一般来说,句子...

什么叫律诗
3. 平仄规律:律诗的平仄要求严格,以确保诗歌的声韵和谐。平声指的是没有升降的声调,仄声则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在律诗中,平仄的交替和变化有助于形成优美的旋律和韵律感。4. 应用场景:律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在科举考试中,律诗也是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除了...

古诗节奏划分规律
古诗节奏划分规律:古诗的自然声律节奏、古诗的意义结构。《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