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孩子的独立性.......

小孩子每天吃饭睡觉都要大人陪,自己玩也要大人跟着在旁边.怎样才能逐渐让他习惯自己一个人,培养他的独立性呢?

一、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我记得一个著名幼儿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对于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独立性培养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从孩子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如:他们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比如,在家里孩子的房间中,给孩子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的东西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孩子做主,让孩子在自己的区域中活动,成人可参与活动但少加干涉,给孩子一种小主人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碎小事,都是对孩子进行独立性行为训练的良好机会,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交给幼儿。在买衣服、玩具时,应让孩子参与选择(在不影响整体原则的情况下,尊重孩子的选择、采用孩子的选择),这样才能促进和激励孩子动手去做。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班上和家庭做一点小事,如帮老师取一样东西,帮父母到附近商店买小件日用品等等,尽可能为孩子提供锻炼独立性的机会。二、在教育中,利用游戏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设计适合孩子发展的课题。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她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她认为,教育者应成为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游戏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尊重幼儿对游戏主题、角色的选择,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不必急于出面干涉,尽可能让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自己独立解决纠纷,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次,两个小朋友为争一本书发生纠纷,各不相让,都要先看,一名幼儿说:“我先拿的这本书,你让我先看吧。”另一名幼儿说:“我也就想看这本书,你要先看,我就没有看的了。”这时,我在一旁观察着,看看他们下一步如何处理。他们争执了一会儿,有一名幼儿说:“咱俩一起看吧,我讲给你听。”另一名幼儿表示赞同。这就是说当孩子出现纠纷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事态发展,也许他们会解决地更好。很多时候,幼儿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出很多。放手让他们去做,对于幼儿来说,即是能力的培养,又是经验的积累与丰富。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有一次,我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认识空气 ”,一个孩子就问我玻璃瓶里有空气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玻璃瓶放进水盆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个小泡从玻璃瓶中冒出,便纷纷说:“有气泡,有气泡。”这样,他们自己得到了答案,显得非常兴奋。四、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是需要付出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不要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立即代劳,而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还有的成人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刻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五、教育者应注意自身个性素质的提高,给幼儿提供正确的仿效楷模。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权威,在孩子面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展示给幼儿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还应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家长个性中不利于孩子独立品质形成的因素如遇事缺乏自制、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等等,应注意努力克服。总之,教育者应注意陶冶良好性情,在家庭中,在幼儿园中,在和孩子的日常交往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孩子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此外,对儿童进行独立性培养不能忽视幼儿个性发展的和谐性、统一性。儿童的某些品质,如自觉性、自制力、坚持性等等,是和独立性的形成相关联、相渗透的,是形成独立性品质的良好心理背景。所以把独立性格的培养与其它个性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可起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孤立地进行独立品质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疼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作长远打算。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幼教同行们,放开你的手,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1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成人的支持,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大多数活动,包括学习,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那么厌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很可能是成人喜欢以“简单的命令”使然,孩子容易因此对劳动和学习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psytopic.com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从2―3岁幼儿身心发展看独立性的表现

  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
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犟”。

  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交往是幼儿的一种发展性需要,2-3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没劲”等。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

  四是,2-3岁的幼儿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再次,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Psytopic.com ,这次点击不会浪费您的时间。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aHR0cDovL3d3dy5wc3l0b3BpYy5jb20v,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1
孩子多大了,上学没有?可以给他个玩具吸引他的注意,你不会走时间长吧。你要告诉他你去做什么,什么时间回来,到了时间就一定要回来,让他相信你。对你信任。先从小事做起。要循序渐进。
第3个回答  2013-09-21
呵呵。看来这样的习惯已经不短了。一步一步的来。慢慢的让他适应。当然有刚开始的时候你一离开他。他就会哭。这是一个取舍的过程。要让他习惯。哭也可以。只要他不受伤害。
第4个回答  2013-09-21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的动手帮忙!舍得的道理!

怎么培养孩子独立性
1、给孩子布置任务。每天给孩子布置利索能力的事情,譬如拖地,收拾被子,叠衣服。不会的可以事先教会孩子。不完成任务给予相对的惩罚,完成好任务给予奖励。逐渐的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习惯。2、不要帮孩子做事情。有些事情孩子有能力完成,可以独立做好,那么就不要去干涉不要去帮忙,即使孩子会出现错误,...

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独立呢?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独立:1.给予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决定,如选择衣服、食物、玩具等,这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2.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管理时间和任务,例如制定日程表、整理书包、清理房间等。3.鼓励尝试新事物:让孩子尝试新的活动和任务,例如参加课外活动...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参与家务:让孩子参与家务,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父母可以提供指导和示范,让孩子逐步学会独立完成这些任务。应避免让孩子认为家务只是父母的责任,而要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这些事情。2. 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逐渐让他们独立...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多陪伴孩子,给予鼓励 培养孩子独立意识需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家长应该陪伴在身边,给予鼓励。2.从日常...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的人格独立和依恋安全成正比,与父母的爱息息相关。当孩子内在与父母的联接越紧密,爱的浓度、纯度和质量越高,依恋关系越安全,孩子的人格独立性才会越强。父母美其名曰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过早和孩子分床睡,很小就把孩子放在托儿所、幼儿园,让孩子从小就寄宿,让孩子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哪些方法
1. 给孩子分配家务: 可以分配一些合适的家务活,如整理房间、洗碗、收拾餐桌等,让孩子逐渐学会责任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在孩子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尽量给他们一些自主权,让他们思考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3.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让孩子学会描绘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他们...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图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 让孩子自己做事:让孩子自己动手做饭、洗衣服,甚至是打扫房间、整理书桌等,这样可以让他们学习做事的技能和独立性。4.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洗澡、穿衣服、梳头等,可以促进他们的自理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让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儿 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1. 给孩子适当的责任: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给他们一些适当的责任和任务,让他们学会自己完成和处理事务。2.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不要立即为他们解决,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找到解决办法。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
培养孩子独立是每位家长的目标之一。下面是一些建议,可帮助培养孩子独立性:1. 给予适当的责任和权力:给孩子一些适合年龄的责任和决策权,让他们能够自主完成任务。例如,让他们自己整理房间、洗碗或做家务等。2. 鼓励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立即给出解决方案。相反,引导他们思考和找出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