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关母子依恋的建成过程

如题所述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恋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进。父亲爱母亲,而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恋母情结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可以说,后来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恋母情结的变形。我们把恋母情结及其变化进行编码,3-6岁出现的恋母情结是第一恋母情结,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恋母情结第二恋母情结的对象不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即家庭之外的两位长者,可以是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历史上的名人或当红的明星。相似作用表现为与一位替代父母认同,模仿他,学习他,崇拜他;互补作用表现为爱上一位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异性,这种现象叫做“牛犊之恋”。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编造“身世幻想”,其特点是想象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而是从小被领养的,“亲生”父母比现在的父母要高贵得多。身世幻想与英雄神话关系密切。于是告别养父母,踏上寻找亲生父母的征途,经过一番艰难险阻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不难看出,身世幻想和英雄神话实际上是第二恋母情结的反映,只是亲生父母被换成了养父母,而父母的替代者被换成了“亲生”父母。摆脱父母,为自己寻找父母的替代者是青春期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如果过分强烈,就会被导致“非血统妄想”,既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此时,相似作用表现为与同性的同龄人形成友谊,互补作用表现为与同龄异性相爱。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和爱情产生了。这就是第三恋母情结。为什么恋母情结的对象会越来越年轻呢?这是因为,恋母情结的对象虽然来源于父母,但又不是现实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心中的意象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老,因此,个体在长大,而父母意象不长大。相对于个人的年龄,父母意象越来越年轻,恋母情结的对象也越来越年轻。追问

不是恋母情节 是母子依恋的建成过程 就是从婴儿开始的 是心理学中的婴儿依恋的一部分

追答

对不起,母子依恋过程不是蛮清楚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684.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30
鲍尔贝根据儿童行为的组织性、变通性与目的性发展的情况, 把儿童母婴依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前依恋期(0~2个月)。这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他喜欢所有人,最喜欢注视人的脸。(2) 依恋关系建立期 (3~7个月)。这期间婴儿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婴儿在熟悉的人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啼哭和咿咿呀呀。对陌生人的反应明显减少但依然有反应。(3)依恋关系明确期(8个月~2岁)。这一时期儿童对特定个体的依恋真正确立, 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 出现了对人的持久的依恋情感, 并能与人进行有目的的人际交往。(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2岁以后)。这时, 婴儿开始考虑母亲的愿望、需要和情感, 认识到母亲的离开是暂时的, 并不是抛弃他, 母亲是爱他的, 并与之建立起双边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 几乎所有的婴儿在1岁左右都能与抚养者形成某种依恋关系。

心理学有关母子依恋的建成过程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

0到3岁孩子的依恋关系
在 0-3 岁的敏感期间,建立稳定的母子依恋是心理抚养的关键。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说,依恋是一种生物性需要,是婴儿本能反应的结果,他们需要与母亲的亲密感。从出生开始,孩子和母亲之间不断深化的互动模式也形成了“依恋的内部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 依恋关系的表现:在 0-3 个月,依恋以婴儿所发...

母子依恋关系一般持续到几岁?
心理学研究表明,母子最亲密的依恋关系一般在孩子三岁前,这一阶段母子关系的亲密度,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这一阶段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刻。 《养育男孩》一书中提到,男孩到了6岁,妈妈就应该适当退位,让爸爸介入到孩子的管理中来。其实对于女孩也是一样的,妈妈适当退出,让爸爸参与进来,对女孩的成长也有莫大的...

有人说"母子连心",是有科学依据吗?
母子连心,因为子女是母亲生的,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母亲疼子女,子女爱母亲,所以说母子连心。 母子血脉相同,也就心心相连,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心灵感应,也有的说叫第六感官。有时母子不在一块,两地分居,相隔很远,一旦一方身体有所不适,不用去信,不用电话,另一方的心里或身体也会感到不适,或身体某部位疼痛,...

婴儿依恋的形成与发展
心理学家们还专门研究了人类婴儿的早期行为,发现如果家人(特别是母亲)对婴儿的态度十分冷淡,缺少交往,使孩子不能产生对父母的依恋,则孩子会变得孤僻,不信任父母,以后也不会信任他人。一、婴儿期的情绪发展 宝宝刚出生的头一个月里,由于刚开始适应新的环境,消极的情绪比较多;2个月以后,积极的...

亲子依恋的重建
情感 的浓淡与关注多少有关。当我们把注意力和精力聚焦于我们的工作事务上,牵挂和照顾儿子的时间就会减少,逐渐的母子的 情感 就会变淡,关系就会趋于正常。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儿子也会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要做的事,并在其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改变自我,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独立解...

恋母(恋父)情结如何产生的?
有恋父恋母情结的人都会否认,因为他们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这种倾向。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几乎都分别有恋父、恋母情绪,由于种种原因,后来都形成了恋母、恋父情结。解开心结→ 一、摆正心态,找回健康心理 要想摆脱这种病态的依恋生活,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摆正心态。青少年要先看清恋母(恋...

怎样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
…其实,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婚姻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说,离婚的家庭就没有好的亲子关系,而是说,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好的父母关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家庭关系,是父母共同把孩子抚养长大,把孩子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独立...

依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这一时期深化了依恋本身的研究,并且开始进行跨文化研究。第三个阶段从80年代后期至现在,是对依恋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阶段,包括开展婴儿期以外不同年龄儿童的纵向研究;依恋与别的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和依恋的神经心理机制的横向研究;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以及依恋的跨文化研究等许多工作。

母子依恋关系一般持续到几岁?
一般母子依恋关系会持续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吧,这时候大概孩子会开始上小学,有了开始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们会慢慢脱离妈妈的这种怀抱和关心。去学校学习的过程当中各方面慢慢的有了没有妈妈在也同样可以和同学们相处的能力,也就不在那么依恋他们的妈妈了。其实母子依恋关系最强的年龄段大概是他们刚出生到两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