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谁离不开谁。林黛玉死了,贾宝玉不但没有寻求,反而娶了薛宝钗,纵然对薛林黛玉念念不忘,"到底意难平”,但最终还是与薛宝钗过着举案齐眉的日子。而这种结局,在《红楼梦》里其实早就有过迹象的。
第三十回:林黛玉心里正与宝玉赌气,哭着说她也不敢亲近宝玉了,让宝玉全当她死了,宝玉听说,接口道: “你死了,我做和尚”,第五十八回,小戏子芳官转述藕官对续弦的看法,认为男子丧了妻,也有必要续弦。"但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而贾宝玉对这种论点也是认同,并以之为奇为绝。可见,贾宝玉从来没有与林黛玉同生共死的准备。
另外,所谓的谁离不开谁,那不过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只不过感情深厚了,如果一方乍然去世,另一方会难过伤心的时间要久一些,程度要深一些而已。
但生死追随,那是理想化的状态,大多数人都是说说而已,甚至说说都不愿的。像顺治帝为了董鄂妃抛弃皇位的,几千年来也只有一位,更别说为爱人而放弃生命的了。贾宝玉后来能为黛玉出家已经很难得了。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两次向林黛玉发誓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分别在第三十回和第三十一回,其中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林黛玉与贾宝玉角口后,日夜闷闷,如有所失,贾宝玉过来赔罪,两人说着小儿女之言:
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晴雯、袭人和贾宝玉因为琐碎事情怄气,正在掉眼泪,林黛玉刚好进来,便劝解大家:
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
此二处贾宝玉说“做和尚”虽看似在情急之下,但说时确实真心实意,林黛玉言语虽不多信,但实则记在心下,所以应算是贾二对林妹妹的承诺,不过曹公的原稿只留下前八十回,后来林黛玉是否死了,死了贾宝玉是否兑现诺言当了和尚,都不得而知,倒是高鹗在后四十回设计了林妹妹病死,最后贾宝玉也当了和尚,不过中间隔了有两年,只能算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并不能算因果关系。
之所以说贾宝玉并不是因为林妹妹去世而当了和尚,且看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当时贾宝玉被骗与薛宝钗结婚,林妹妹知道后,当天伤心泪尽而逝,贾宝玉知道后不禁放声大哭,然后病倒,后来经过大家劝解,“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姻缘有定,自己也解了好些”,“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宝钗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宝钗每以正言劝解,以‘养身要紧,你我既为夫妇,岂在一时之语’安慰他”,“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此是后话。”
这里交代得很清楚,林妹妹死后,贾宝玉一开始心痛欲绝,但有了薛宝钗的陪伴,心结渐解,原本就对薛宝钗有感情,此后更是将分给林妹妹的感情都转移到宝钗身上了。
接着便是探春远嫁,贾府获罪抄家,史湘云出阁,贾母和王熙凤先后病死,妙玉被劫,贾宝玉遭遇贾家大变,在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后,梦入真如福地,重阅金陵十二钗判册,终于领悟三世情缘,回魂后听到惜春说她已“断了荤”,从此有了“青灯古佛旁”的念想。
其后贾宝玉用心攻书,如期赶考,终于中了第七名举人,但出场后失踪,贾政后来在常州毗陵驿见到贾宝玉最后一面,当时贾宝玉“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从高鹗的后四十回来分析,贾宝玉是完成了下凡历劫而来,在十九年的时光里了解夙缘,当和尚是必然结果,并非因为林妹妹等去世的缘故。
林黛玉仙逝,贾宝玉除了当和尚,还做了一件痴情事:这才配称情种
“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黛共读《西厢记》
如今的仙侠剧中塑造了很多“多情公子”的情种:宇文玥用生命护楚乔周全;白子画为了花千骨从头吐血吐到尾;夜华用结魄灯复活素素不成,竟点燃自身,想要重结一个素素……
宇文玥、白子画、夜华……编剧为了打动少女读者的心,演示各种男主的自伤、殉情,以为这就是情种,但曹雪芹却用贾宝玉告诉读者:情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贾宝玉和林黛玉堪称一对璧人,在荣国府人人利益至上的环境里,黛玉一介孤女尝尽了无助和冷漠,将全部情感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幸运的是,宝玉也是一个情种,对黛玉的感情给予了贴心的回应和温暖的呵护。
有意思的是,从曹翁留下的前80回来看,贾宝玉性格太懦弱,用黛玉的话说,就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因此很多人觉得宝玉是个渣男,但曹翁却说他是“情种”。
那么宝玉的痴情、情种行为,更加可能是在80回后,在黛玉仙逝后,其中有个细节颇为耐人寻味。
当日贾家还正兴旺时,黛玉两次说到自己的死,宝玉两次赌咒发誓说:“你死了,我做和尚。”
通过种种迹象可知,宝玉在黛玉死后确实做了和尚,但宝玉被称为情种,在黛玉死后为何没有选择殉情而死,而是遁入了空门呢?
从种种细节分析,贾宝玉并非像现在的编剧一样没脑和冲动,他从黛玉死后,到出家做和尚,为黛玉守墓,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历了殉情、娶宝钗后,最后才无奈出家。
一、黛玉仙逝,宝玉跳河殉情未果,又做了忘恩负义的“王八”
在第23回,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宝玉情不自已,用《西厢记》的唱词打趣林黛玉,惹得黛玉哭闹伤心,宝玉又一次赌咒发誓说:“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元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碑。”
根据曹翁处处谶语的写作手法,这处描写明显就是黛玉和宝玉80回后结局的伏笔。而这处伏笔透露出了3层意思:
1、掉在池子里,另一种说法叫投河自尽。
这是贾宝玉在黛玉死后,情急之下选择的一种做法:投河自尽,其实就是殉情。
而女死男投河这个情节,其实在《红楼梦》里是出现过的,在王熙凤铁槛寺弄权一回,张财主的女儿张金哥原和守备的儿子有婚约,半路杀出个李衙内定要强娶张金哥,在王熙凤的弄权下,张财主和守备家毁了婚约,这金哥上吊自缢而死,守备儿子听到消息后,便投河自尽殉情。
脂砚斋评《红楼梦》时,就在一句“因此一事(绛珠草还泪),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旁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唯二玉二人也”
这说明,张金哥和守备儿子的故事,也是宝玉和黛玉结局的一种影射,在黛玉刚死之后,宝玉是否也曾如守备之子一样,投河殉情?
根据这处情节,加上曹翁作文的严谨,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黛玉死后,宝玉是有过跳河殉情的行为,不过从宝玉出家的情节看,他殉情未果。
2、变个大王八:说明宝玉不顾对黛玉的承诺,打算和宝钗好好过日子的想法
其实在原著中,“大王八”用的是“大忘八”三字,说明宝玉在经历过黛玉刚死之后的悲痛欲绝,几乎寻死的挣扎后,面对现实无可奈何,也曾打起精神和宝钗成家,好好过日子。
宝玉忘记和他有生死之约的黛玉,和宝钗结婚,在宝玉看来这是忘恩负义的表现,所以说,掉在水池里后,变成了“大忘八”。
贾宝玉的这种选择,其实是大多数人对生活的态度,当理想破灭后,只能选择眼前的美好。对于贾宝玉来说,黛玉是诗和远方,宝钗也许就是眼前的苟且吧。
3、在黛玉坟上驮碑,其实就是守墓。
宝玉说,等黛玉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时,到她的坟上去驮碑,这里透露出的信息很多,首先黛玉是做了一品夫人的,可能黛玉的死,和贾家为她张罗的婚姻,做一品夫人有关。
根据黛玉如神仙一流的绝世美貌和气质,在靠女孩联姻维持家道的贾家来说,黛玉就是一个巴结到权势人物的资源,在贾母死后,王夫人包括贾家上下人等, 这么好的利益不谋求,那都对不起贾家上下“一个富贵心,两个体面眼”。
所以说,黛玉与其说是因泪尽而亡,不如说是不堪忍受另嫁他人的窘境。黛玉死亡最大的可能是被迫嫁给一品将军或官员,做了一品夫人,但在嫁进门前,黛玉就死了,才保住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洁净躯体和精神。
宝玉在和宝钗结婚后,最终还是遁入了空门,在黛玉坟前守墓到舌钝齿落,也就是宝玉说的,等到黛玉病老归西,到黛玉坟上驮碑。
宝玉为黛玉驮碑,其实在书中前80回也有伏笔:
贾雨村在智通寺遇到齿落舌钝的老僧,老僧生活的地点就在黛玉姑苏老家的郊外,在一片竹林旁。这老僧靠清粥度日,最后又聋又糊涂,但却丝毫没有退缩:这是宝玉最后的结局,做了一名和尚,成了一名情僧。
二、度宝玉出家的二人,一是黛玉,二是宝钗
宝玉最后出家,到底是谁度化的呢?有人说是一僧一道,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参考甄士隐出家为僧可知,甄士隐出家是受了一僧一道的度化,实际真正度化他的一是她的女儿甄英莲被拐,一是妻子封氏及封氏娘家的苛待。其实度化贾宝玉出家的也另有其人。
在第5回梦游太虚幻境时,宝玉在太虚幻境和秦可卿结为夫妻,看尽了世上没有的绝世出尘美人,又在薄命司看全了林黛玉、薛宝钗等十二钗的悲惨命运,还不能开悟,警幻仙姑就带他来到黑水淌洋的迷津河。
这迷津内十分凶险,荆棘遍地,虎狼成群,滔天黑水汹涌,河内还有夜叉怪物扑上来,真是世界末日一般。
警幻仙姑说,这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没边没沿,且里面没有船可以通行,如果想要跳出迷津,只有通过一个木筏,“这木筏由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度之。”
也就是说,贾宝玉最后脱离纸醉金迷,追求富贵的迷津之地,遁入空门,是有木居士和灰侍者度化的。那么这木居士和灰侍者是谁呢?
有人说是一僧一道,“源易缘”认为真正的木居士是林黛玉,灰侍者是薛宝钗。
黛玉姓林,曾自称草木之人,所以这木居士极有可能是黛玉。
其次,对宝玉的一生有最大影响的,就是林黛玉,少年时宝玉是林妹妹的护花使者,黛玉死后,宝玉为她殉情,最后又因她遁入空门,这样一个人不是度化他的人,谁又是呢?
宝玉的人生观的形成和改变,其实都和黛玉息息相关。
而灰侍者是谁呢,“源易缘”认为正是薛宝钗,严格的说是薛宝钗和薛家。
贾母带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时,到宝钗的屋子外时就感到阴森透骨,进了房屋看到,如雪洞一般,贾母说:“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贾母她们看到的蘅芜苑的景象,实际很灰暗,极可能是宝玉和宝钗婚后及宝玉出家后的场景,可不就是灰侍者吗?
这说明,宝钗和宝玉成婚后,已经是贾家被抄家以后了,二宝的婚后生活十分贫寒和冷清,加上宝钗不爱花儿、粉儿,只爱仕途经济的性格,让宝玉感到无趣,宝钗和“灰”、“无趣”是可以划等号的。
参照甄士隐和封氏的故事,宝玉和宝钗婚后也经历了生活难以为继到庄子上生活的经历,最后庄子上有兵作乱,有自然灾害等难以存身,夫妻二人投奔到宝钗娘家薛家。
薛家最后坑了宝玉卖庄子的银钱后,埋怨宝玉不会生计,对宝玉连苛待带冷嘲热讽,最后宝玉对薛宝钗、薛家和那个世道灰心,最后离家遁入空门。
木居士黛玉的死亡,让宝玉丧失了理想,灰侍者宝钗及薛家的无趣及无情,让宝玉灰心丧气,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双重失望,使宝玉最后遁入空门,余生守着黛玉墓地,犹如还守候着最后的人生理想。
所以,宝玉即便最后成了和尚,也是一个情僧,而非四大皆空的和尚。
宝玉在黛玉死后,为啥只当和尚却不殉情?
其实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谁离不开谁。林黛玉死了,贾宝玉不但没有寻求,反而娶了薛宝钗,纵然对薛林黛玉念念不忘,"到底意难平”,但最终还是与薛宝钗过着举案齐眉的日子。而这种结局,在《红楼梦》里其实早就有过迹象的。第三十回:林黛玉心里正与宝玉赌气,哭着说她也不敢亲近宝玉了,让宝...
林黛玉死了,贾宝玉为什么不自杀殉情
不,宝玉经常跟黛玉说的一句话是“你要是死了,我就出家当和尚”(大概是这样,反正就是这个意思),你可以注意看下!黛玉死了所以他履行了承诺!而且,如果宝玉也死了,那么红楼梦就不再是红楼梦了!
林黛玉死了贾宝玉为什么不疯
正因为有这些铺垫,读者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林黛玉一死,贾宝玉就应该自尽殉情,就如张金哥、守备之子那般,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就算做不到自尽,也应该在林黛玉去世后立刻出家,以表自己对林黛玉的痴情,这样才符合大众期待的爱情结局。但这种思维属于典型的“偶像泡沫剧”思维,不适合用来解读《红楼梦...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为何不跟随去死?
这话的意思是,贾宝玉愿意为蒋玉涵这些人去死,却不愿意为林黛玉去死,这是因为友情比爱情重要吗?!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宝玉维护蒋玉涵是为了朋友过得自在,挨一顿打不算什么。这是有价值的。如果黛玉因为生病或者是沉湖先于宝玉而死,宝玉跟着殉情有什么价值呢?是没有价值的。如果说贾宝玉一死...
贾宝玉为什么最后当和尚不当道士?
凭的是什么呢?是贾宝玉曾对林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吧,还是让他如通灵宝玉一 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前的贤士、帝王等为了爱情和其他原因看破红尘步入佛门的不少,然 而贾宝玉未必那样做,他所说的话只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是对林黛玉示爱,除此以外还说了许 多造次的话,难道让他一...
红楼梦结局早写完:林黛玉嫁人后,贾宝玉娶薛宝钗,结果让人意外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承诺是如此深情而坚定,他直言若林黛玉离世,自己将遁入空门。然而,这份承诺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实现,因为按照古代的伦理观念,损害自身即是对父母的不孝,这将给家族带来声誉上的损失,且对林黛玉本人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殉情并非古人所取的解决之道。出家做和尚,...
宝玉最后的结局如何?
具体说,是贾宝玉在黛玉死后被迫与宝钗成婚,却始终未能达到思想感情的和谐一致,终因“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而弃宝钗、麝月出家为僧--这就是所谓的“悬崖撒手”。然而他却并未在空门中找到出路,而是经历了更彻底的精神破产,终于又还俗于史湘云结婚了。但后来宝玉玉湘云的婚姻也终于“云散高唐,水涸...
为什么林黛玉死了贾宝玉还活下去
我想是为了照映故事开头吧!宝玉要出家当和尚,要是宝玉死了,故事就没有头绪了,不过这个结局是高鄂写的,曹雪琴是不是这样写也不一定。还有宝玉不死,也可以留下悬念不是
脂砚斋说: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
这种解释看似合理,但仍有许多漏洞。首先,这样把宝玉捧成一个有爱无恨的神一般的人物,和原著是不符的。. 其一,如此解释“情不情”和“情情”,宝玉是情及女儿,情及草木,情及所有无情,黛玉只对宝玉一人用情。大家知道,黛玉又何尝不是爱着所有美丽的事物,甚至为落花不受糟蹋而特意设一处“花冢”。那“情情”...
宝玉黛玉谁最伤心
黛玉死前是听到宝玉要娶宝钗的消息的,是殉情而死,可以想象他死前有多么痛苦、无奈。黛玉死后,宝玉已近陷入半痴呆状况,也就是对什么都无所谓了。黛玉给他的打击太大,但她后来做了和尚,也就会慢慢淡化,况且他对黛玉的爱没有黛玉的多,应为黛玉除了他什么都没有。。。其实,只要相爱的人无法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