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06-09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胃病在上海去世,享年55岁。鲁迅去世后,被葬于上海的万国公墓,葬礼当天,有五千多人自发来到现场吊唁,数万人在长街上为先生送行。
鲁迅一生有两任妻子,其中原配是明媒正娶的朱安,第二任妻子是鲁迅曾经的学生许广平。鲁迅去世前,朱安和鲁母就一直生活在北平,生活费大都由鲁迅自上海邮寄过来。当年鲁迅10月19日去世,22日出殡,他母亲和朱安都未能赶来上海,成为遗憾。
鲁迅去世后,他的作品版权在法律上全归妻子朱安所有,朱安因不识字,且从内心尊敬鲁迅,于是将版权委托给许广平处理,许广平负责按时给她和鲁母寄一些生活费。
鲁迅去世后的第二年,抗战全面爆发,北平、上海相继沦陷,通讯中断,朱安和鲁母自此再没有收到过上海的来信,只能依靠周作人的周济为生。1943年,鲁母去世后,朱安念在鲁迅与弟弟周作人不和,从此不再接受周作人的供养,生活顿时陷入困境,每日只能以稀饭、腌菜度日。
这样的生活坚持到了1944年,朱安实在没钱吃饭了,无奈之下只好打算将鲁迅留在北平的藏书出售,结果刚放出消息,远在上海的许广平就登报表示反对:“按鲁迅先生终身从事文化事业,死后举国哀悼,故其一切遗物,应由我全体家属妥为保存,以备国人纪念……如鲁迅先生在平家属确有私擅出售遗产事实,广平等决不承认。”
之后,许广平派鲁迅的学生唐弢和刘哲民赶赴北平,劝阻朱安,他们在西三条的鲁迅故居里,对朱安说:“先生的遗物属于整个民族,你应该妥善保存,而不是卖掉。”朱安此时已过了一年多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身体瘦到吓人,她激动地喊道:“你们总说这是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可我也是鲁迅遗物,谁来保存保存我呀?”
朱安虽然心中有气,不过还是打消了卖掉藏书的计划。抗战胜利后,长期忍饥挨饿的朱安已经百病缠身,最终于1947年6月去世,去世前她对前来看望的人说希望自己能够葬在大先生(鲁迅)墓旁。但最终她还是被许广平葬在了西直门外保福寺处的鲁母墓旁,没有墓碑。
许广平在鲁迅去世后,一直带着孩子周海婴生活在上海,解放后来到北平工作和生活,1968年去世,去世前许广平遗嘱不保留骨灰,所以许广平逝后没有墓地,归于尘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第2个回答 2019-05-13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2][3][4][5][6][7][8]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9][10][11]
中文名
鲁迅
别名
长庚、风声、尊古等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公务员、教师、作家
毕业院校
南京矿路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东北大学,中途弃学)[12]
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3]
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6]
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先驱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14]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原名
周樟寿,周树人
字
豫山、豫才[4]
老师
藤野严九郎[1]
第3个回答 2018-10-24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第4个回答 2019-03-04
(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生平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全文
第5个回答 2019-03-04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