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自学中医,从哪里开始?

我想学中医,大概是肌肉,经络,穴位,有关。还有中医的入门。从哪里学起,先看什么书?

如何学习中医

中医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爱其者,不厌其烦的追寻探索,苦也成了乐,厌其者,学习中医则如同嚼腊,下面是我学习中药桂枝所做的笔记:)xB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w
桂 枝 (《本经》)N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F<sE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ep-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G8dP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m}i(v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C
《本草衍义》:《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qSI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U2
《珍珠囊》: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其在下最厚者,曰肉桂,去其粗皮为桂心,入心、脾、肺、肾四经,主九种心疼,补劳伤,通九窍,暖水脏,续筋骨,杀三虫,散结气,破瘀血,下胎衣,除咳逆,疗腹痛,止泻痢,善发汗。其在中次厚者,曰官桂,入肝、脾二经,主中焦虚寒,结聚作痛。其在上薄者,曰薄桂,入肺、胃二经,主上焦有寒,走肩臂而行肢节。其在嫩枝四发者,曰桂枝,专入肺经,主解肌发表,理有汗之伤寒。四者皆杀草木毒,百药无畏。性忌性葱。(=d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7YU0[f
按:肉桂在下,有入肾之理;属火,有入心之火;而辛散之性,与肺部相投;甘温之性,与脾家相悦,故均入焉。官桂在中,而肝脾皆在中之脏也,且经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又曰:脾欲缓,急食甘以复之,以甘补之。桂味辛甘,二经之所由入也。薄桂在上,而肺胃亦居上,故宜入之。桂枝四发,有发散之义,且气、味俱轻,宜入太阴而主表。丹溪曰:仲景救表用桂枝,非表有虚而用以补也。卫有风寒,故病自汗,以此发其邪,则卫和而表密,汗自止耳。《衍义》乃谓仲景治表虚,误也。《本草》言桂发汗,正合《素问》辛甘发散之义,后人用桂止汗,失《经》旨矣。大抵桂为阳中之阳,壮年火旺者忌服,惟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完谷不化及产后虚弱者宜之。09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aP
《药类法象》:气热,味甘辛。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乃桂条也,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嫩小桂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Co_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Ge<
《药性赋》:味辛,热,有毒。浮也,阳中之阳也。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fR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辛,有小毒。入手少阴经。桂枝入足太阳经。nBt7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Npj
《本草》云: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宜导百药,无所畏。《衍义》谓桂大热。《素问》谓辛甘发散为阳,故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又云:疗寒以热。故知三种之桂,不取箘桂、牡桂者,盖此二种性只温而已,不可以治风寒之病。独有一字桂,《本经》谓甘辛大热,正合《素问》辛甘发散为阳之说,尤知箘桂、牡桂不及也。然《本经》只言桂,而仲景又言桂枝者,盖亦取其枝上皮也。其本身粗厚处亦不中用。诸家之说,但各执一己见,终无证据。今又谓之官桂,不知何缘而立名,虑后世以为别物,故于此书之。又有桂心,此则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也。《别说》交广商人所贩者,及医家见用,惟陈藏器之说最是。然箘桂厚实,气味厚重者,宜入治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入治眼目发散药。《本经》以箘桂养精神,以牡桂利关节。仲景伤寒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桂条也,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一种柳桂乃小嫩枝条也,尤宜入上焦药。仲景汤液用桂枝发表,用肉桂补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理之自然,性分之所不可移也。一有差易,为效弥远。风月既久,习以成弊,宜后世之不及古也。桂心通神,不可言之,至于诸桂数等,皆大小老壮之不同。观,作官也。《本草》所言有小毒,虽云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附为使,只是全得热性;若与有毒者同用,则小毒既去,大毒转甚;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则可久服。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若指荣字立说,止是血药,故《经》言通血脉也。若与巴豆、硵砂、干漆、穿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其类化可知矣。汤液发汗用桂枝,补肾用肉桂,小柴胡只云加桂何也?《药象》谓肉桂大辛,补下焦热火不足,治沉寒痼冷,及治表虚自汗。春、夏二时为禁药。SEj`L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w
《珍》云:秋冬治下部腹痛,非桂不能止也。L/`V3{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L"|
《心》云: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内寒则肉桂,补阳则柳桂。桂,辛热散经寒,引导阳气。若正气虚者,以辛润之。散寒邪,治奔豚。a74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FJZqFt
《本草衍义补遗》:虚能补,此大法也。仲景救表用桂枝,非表有虚以桂补之。卫有风寒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今《衍义》乃谓仲景治表虚,误矣!《本草》止言出汗,正《内经》辛甘发散之义。后人用桂止汗失经旨矣。曰官桂者,桂多品,取其品之高者,可以充用而名之贵之之辞也。曰桂心者,皮之肉厚,去其粗厚而无味者,止留近其木一层而味辛甘者,故名之曰心,美之之辞也,何必置疑着此。桂固知三种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盖此二种性止温而已,不可以治风寒之病。独有一字桂,《经》言辛甘大热,正合《素问》辛甘发散为阳之说。又,别说云:以菌桂养精神,以牡桂利关节。又有一种柳桂,乃桂小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Yx].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e(vY{>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桂枝能泄奔豚。又云:辛甘发散为阳,桂枝之辛甘以和肌表。又云:辛以散之,下焦畜血,散以桂枝,辛热之气也。@p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V3
洁古云:补下焦热火不足,治沉寒痼冷及表虚自汗。春夏二时为禁药也。《主治秘诀》云:渗泄止渴,去荣卫中风寒。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者,乃桂条,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乃桂条,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桂枝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主治秘诀》云:桂枝性热,味辛甘。气味俱薄,体轻而上行,浮而升,阳也。其用有四:去伤寒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肤风湿。`j
《本草纲目》: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肉桂下行,导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也。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云桂通血脉是矣。又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又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实为妙也,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引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桂枝治胁痛胁风相符。人所不知多矣。又桂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故能堕胎,庞安时云炒后即不损胎也。V`s<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gi#s{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大热。浮也,阳中之阳也。有小毒。桂枝味淡,能治上焦头目,兼横行手臂,调荣血,和肌表,止烦出汗,疏邪散风,经云气薄则发泄是也;肉桂木桂性热,堪疗下焦寒冷,并秋冬腹疼,泄贲豚,利水道,温筋暖脏,破血通经,经云气厚则发热是也。桂心美之之义,性略守,治多在中;官桂贵之之辞,味甚辛,治易解表。如此之异,盖缘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理之自然,性分所不可移也。然柳桂桂枝,入足太阳之腑;桂心入心,在手少阴之经。《本经》注云:桂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头、附子为使,全得热性。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实卫护荣;与柴胡、紫石英、干地黄同用,却主吐逆。与巴豆、硇砂、干漆、穿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矣。春夏禁服,秋冬定煎。klr9,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xm\
谟按:诸桂所治不同,无非名因其材而致用也。然《本经》谓:桂止烦出汗。仲景治伤寒乃云:无汗不得服桂枝。又云:汗过多者,桂枝甘草汤。是又用其闭汗,何特反其经义耶?抑一药而二用耶?噫!此正气谓殊途而合辙也。盖桂善通血脉。《本经》言:桂止烦出汗者,非桂能开腠理而发出汗也,以之调其荣血,则卫气自和,邪无容地,遂自汗出而解矣。仲景言:汗多用桂者,亦非桂枝能闭腠理而止住汗也,以之调和荣卫,则邪从汗出,邪去而汗自止矣。昧者不解出汗止汗之意,凡病伤寒,便用桂枝汤,幸遇太阳伤风自汗者,固获奇效。倘系太阳伤寒无汗者,而亦用之,害岂浅浅乎?犹有谓仲景之治表虚,而一概用敛虚汗者,此又大失经旨矣。0+U

http://www.cntcm.org/cgi-bin/view.cgi?forum=2&topic=702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2-10
第一种方法,从经典开始。

1:神农本草经
2:皇帝内经
3: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4:易经

读书方法和书单:
第一阶段:从实践入手,初识经方奥妙和应用
1: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网络有)
2: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著)
3:伤寒论新义 , 金匮要略新义 (余无言著)

第二阶段:初识本草和易理

1:本草问答(唐容川著)
2:医易通说(唐容川著)

第三阶段:结识"火神派"
1:郑钦安医书阐释 医理真传、医法恒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著)

第四阶段:本草提高,经方提高
1:本草思辩录(周岩著)
2:陈修圆全集

第五阶段:继续全面提高
1:黄元御医学全书

最后阶段:博览医术,精读经典原文,自我提高.

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穿插听:王正龙和刘渡舟的多媒体讲座.

第二种:从基础知识入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古有《中医入门》这些书都是入门教科书,也不能一下子就全掌握。要持之一恒。在此希望你成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2-15
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是中国历代的医家、病人的经验积累起来,如果真心想学中医,一定要从中医经典入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著名的医学典籍,虽说开始会困难一点,慢慢的你会被他吸引住,如果能够拜师,跟着师父学,会比较容易入门,学中医很讲领悟力,“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勤奋可以说是一条捷径。希望你在中医之路,一路走好!
第3个回答  2018-08-22
自学太难了,书本里学的只有理论,还是需要实践的。我个人认为还是拜个老师或者找个函授啊、网上培训学校那种带实践的比较好,我自己也是在网校学习的,光明中医网校,时间、地点比较自由。看书的话可以学习:中医药学概论、方剂口诀、伤寒论、针灸学、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如果自己找书看,那一辈子都学不完呀,太多太杂乱。
第4个回答  2006-02-11
lz先买点中医学校的学生用书来看看吧~因为中医是哲学~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滴
你一上手就看中医经典专著恐怕是吃力不讨好~
而且人家原版都是古代汉语 lz看得懂么~
我觉得应该先了解中医的大概也就是哲学理论的基础再深入吧~

从未从事过中医,想学中医技术,入门学什么比较好?
首先要买一套教材,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第一门课程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

成人去哪里自学中医
中医入门,可以网上自学也可以买书来看,最重要的是实践。学好中医需学好四门功课即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伤寒论》。也可以网上购买几块钱买一些倪海厦讲的中医五大经典来看,他们包括《针灸大成》、《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自学中医看什么书顺序
初学者在自学中医时,应从基础理论开始。《周易》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是学习中医的基石。它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是必读之书。首先,建议通读《周易》,尽管初学者可能不完全理解其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但背诵有助于后续学习。接下来,推荐《医学三字经》作为入门必备的经典。此书集...

怎样自学中医从哪里入手
1. 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中医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学习,也可以参加一些中医相关的在线课程或者报名参加中医学习班。2. 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中医学习较为繁杂,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记忆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总结要点等,帮助记忆和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3. 实践中医知识:通过实践可以提高自己...

自学中医从哪里入门+基础+书籍
一、从哪里入门?1.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自学中医的第一步就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如中医养生、针灸、推拿、气功等,可以通过书籍或者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基础经典入手。2.了解临床应用了解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对于自学中医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

我想问问自学中医看什么书顺序
在有了一些了解与基础后,可以诵读《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然后《医学三字经》诵读,看一看诊断学的《脉诀》与《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最后开始看内科的《伤寒论》。读书应有重点,抓住重点,反复诵读乃至背诵,再博览群书,是学习中医应注意的。2、学习中医...

自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想要自学中医,可以从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开始。首先,可以去知名的医科大学,寻找正在学习中医的大学生,询问他们的课程表,并拍照记录。此外,还可以在网上购买相关的教材,以便自主学习。如果有机会,可以尝试去大学的教室,按照课程表旁听,这样能更直观地学习中医知识。如果没有时间参与旁听,也可以通过阅读...

自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自学中医入门途径:1、阅读相关书籍:开始阅读与中医学有关的专业书籍是一个良好的起点。选择一些介绍中医基本理论、经络识别、药物学等方面的入门级书籍,逐步了解中医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2、在线课程或视频教程:现在有很多在线平台提供中医相关的课程和视频教程。你可以选择一些有声望和专业性强的课程,...

自学中医需要什么条件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如进行针灸治疗、草药调配等。持续的学习态度,中医学问博大精深,需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如何开始自学中医: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参考经典书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博客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和交流机会。建立...

中医自学怎么学
关于中医自学怎么学有以下回答:自学中医首先就要看书,《思考中医》,这是李阳波先生和刘力红先生两代人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写的是中国的中医古文化,虽然有些偏激和义愤填膺,但书的质量绝对一流。《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什么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刚开始你会觉得难以理解,但只要你花心思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