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科比一身的辉煌成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24
多年以后,科比-布莱恩特站在斯台普斯中心接受球衣退役,准会想起2009年6月14日那个遥远的夜晚……此时此刻,是否还有必要盗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腔调来温故K24的2009? 犯不着那么沉重了,正如一位与之朝夕相处的湖人工作人员所言:“从拿到无鲨冠军的那一刻起,科比就解脱了。他不再焦虑,他彻底摆脱了丑闻和质疑,仿佛翻越山巅的孩子。”事实上关于2009年的科比-布莱恩特,无论科蜜、科黑都只能发出两种感慨:“Oh My God!”或者“Oh Shit!”还记得那个放肆的8号码?“恨我,因为我华美的表演,我自信到狂妄;恨我,因为我精准的后仰跳投,我对胜利的热切渴望;恨我,因为我是个无所不能的老手,一个胜者……请用你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来狠狠的憎恨我,憎恨我被同样执著的一群人所深爱着,理由——居然和你的丝毫不差。”当便士、AI、麦蒂、卡特们的年少轻狂随风飘散,科比竟真将一切变成了现实。

这是科比-布莱恩特连续第三年当选我们的年度人物——听起来的确有些无聊,就像拉塞尔、伯德MVP三连庄时一样缺乏悬念。但有什么办法?这就是科比的时代。如果说2007年他以56%的支持率击败蒂姆-邓肯尚拜人气所赐,2008年在团队荣誉上还略存瑕疵(保罗-皮尔斯“我才是地球上最好的球员”因此显得并不那么可笑),2009年的科比-布莱恩特之于年度人物,则在绝对完整的意义上实至名归。在《深锐观察》收到的62444张网络投票中,71.3%的人选择了科比,第二名勒布朗的支持13.9%。

我们以《OMG》为题,除去对科比这一年来不可思议的赛场表现报以惊呼,更愿将OMG解释为“OK-Me-Gasol”——科比-布莱恩特职业生涯的三个时期。从“OK”到“我”充满阵痛,从“我”到与加索尔联手的暴富速度却像中了亿元彩票。2008年魔术师客串记者专访科比时曾表情严肃,煞有介事的问“今年你把你的比赛、你的球队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谈谈你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吧”,然后忽然忍不住嘿嘿大笑,“干脆说说湖人是怎么搞到加索尔的吧。”毫无疑问,科比抛物线式的成败轨迹与队友成色息息相关,“我一进联盟就开始为一支要拿60胜的球队效力”,而现在的湖人,同样拥有联盟第一主帅,身价3000万的内线组合,奥多姆、阿泰实力远胜世纪初的湖人锋线,一干年轻的板凳,费舍尔则提供着冠军队必备的经验与妖刀。这是一支即便删除科比-布莱恩特,仍该打进季后赛的球队,因此就连魔术师都会将科比蜕变的原因,笑侃成西班牙人的神兵天将。然而,正是24号的存在,令紫金战队从强大迈向极度强大,从卓越迈向极其卓越。对科比-布莱恩特这样一个球员,历数功过或神化膜拜都会倍显苍白。他从未曾拥有过迈克尔-乔丹或老虎伍兹般近乎完美的职业生涯,从未在神坛上高不可攀,14年前他在洛杉矶签下第一份球员合同时,根据法律规定甚至需要父母做家长签字——对这个17岁孩子的一路走来,我们惊异于他所创造的各项成就,但更关注成长本身。NBA,在这个天赋远比磨级和际遇重要,沙克-奥尼尔只打四年就被选入史上50巨星的联盟,没人比科比更能诠释生命在成长中所呈现的可塑性,所释放的张力。

拉塞尔、魔术师、伯德、乔丹、邓肯……那些家伙仿佛从呱呱落地就一切正确,伟大到无懈可击,而布莱恩特却从18岁开始,就凡事都先给你一个糟糕透顶的错误答案,最终又抛出一个完美绝伦的正确答案。这样的神奇当中,无疑有幸运成分,比如说他是被杰里-韦斯特摘回而不是伊塞亚-托马斯,是被菲尔-杰克逊管教而不是迈克-布朗,是湖人的孩子而不是黄蜂、快船。但是,让科比能够把握住这些机遇的因素始终未变:求胜欲望,或者说对失败的不可忍受。
每个职业球员一生中都会对记者说10000次“我渴望胜利”或者“我痛恨失败”,但当收工回家,远离喧嚣的球馆,失利的哨声仍无时无刻不萦绕耳畔,不管在派对狂欢或夜阑人静时仍被这种鸣响折磨的病人,永远只有极少数。在某种意义上,主场绝杀国王前那次被粉丝津津乐道的舍身扑救,比绝杀本身更像是个标志性的缩影——只有疯子才会在坐拥联盟头牌、亿万身家和4座冠军奖杯之后,还在一场普普通通的常规赛里干那种蠢事。“我明白,自己不必再为数据或者荣誉打球了,该做的我都做过了。但就是停不下来,没什么东西刺激我,但我受不了输。”

了解科比的人都知道,作为一个胜利的强迫症患者,他的症状不仅表现在篮球场上。有记者曾在采访这个世俗情商并不算高的病人时开门见山的戏弄:“咱俩先比比俯卧撑吧。”
“我现在不想做俯卧撑。”
“Come on,我可已经告诉了朋友们我能打败你哟。”
“我听出了你声调里的挑衅,我不能让你赢,然后去跟别人四处吹牛。”
呃……很雷的问答,智慧度与魔术师、巴克利、姚明们相比简直是小学生级别,但这正是科比-布莱恩特如阿甘般可贵的一面。这个技术拙劣的电子游戏玩家小时候会在每次对决被虐之后彻夜不安,隔日不依不饶的纠缠对手,争取重赛机会。当有人问“假如只有5尺3寸240磅而不是6尺6寸200磅,今天的科比-布莱恩特将会是什么样的人”时,休想从科比嘴里听到“我也许会是个公务员、餐馆老板或者地产商人”那么靠谱的回答——
“靠。”科比认真考虑了一下,“那我只能做个举重运动员了!”

科比说过,他的生活里可以没有篮球,但必须要有竞赛,有取胜的希望。赛车手韩寒说“我认为胜利是消除抑郁最好的药物”,三十年来,胜利之于科比,也有着同样的效用。“从3岁起我就开始打球了”,然后他用这个驱散童年的乡愁,少年的孤独,抗击成人世界的规则,让自己在深陷丑闻和责难的时候挺住。如果说阿伦-艾弗森的底线是坚持自我,科比-布莱恩特的底线则是赢。就此而言,如果真是个举重或者田径、游泳、网球、高尔夫或者随便什么个人项目选手,集体竞技中团队配合、更衣室政治等等因素都不发生作用,科比的运动生涯没准儿会完美得一塌糊涂——当比赛和胜负简化为一个人的战争,这只疯狂的训练馆老鼠绝不会熬到三十岁才征服世界。

然而,正是篮球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的集体、文化、商业和交际学色彩的团队项目,让科比避免了丁俊晖式的悲剧,也成就了他波澜壮阔的成长传奇。篮坛如染缸,没世外高手这一说,没人能被老爸锁在训练馆就一鸣惊人,过去14年,科比必须每天与队友与教练与老板与经理人摸爬滚打,他的领导力,以及看待世界的方法都在不断变化、提升。“慢慢的,我学会如何调动各种情绪了,包括愤怒,因为我知道适量的愤怒能够激励队友,”科比微笑着说,“放心我不会刺伤队友的,我跟德里克、拉玛尔、萨沙还有安德鲁、保罗这帮家伙整天混在一起,已经清楚了激将法的分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