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题所述

化学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主要是贯穿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教师都要尽力使反映问题的主要方面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特别是对那些现象贫乏,一瞬即逝,而又是显示本质性的内容,教师更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懂得“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例如,在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大多数学生只观察到足以引起兴奋的现象——发出耀眼的强光,而常常忽视本质现象——白色固体物质的生成,其实,前者并不是揭示问题的本质现象,而后者才是实验目的要观察的主要现象。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用头脑中已有的印象代替应该真正观察到的直观材料,另外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要束缚其观察的空间,否则,将导致教师一味的指到哪里,学生看到哪里,从而使学生观察缺乏主动性,不但束缚了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那就谈不上培养什么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21
传统的化学教学是教师一支粉笔一节课、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课改后的新课程已经明显显示出它的不足,信息的获取仅仅局限于书上,已满足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而且现在多媒体应用于教学,首先在教学模式上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要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启发提问创新,课堂教学教法、教学手段创新,学法指导创新,从一点一滴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有创新的意识,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苏霍母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为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化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育素材,运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 教师导入新课要新颖,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对象,还可以作为我们新课的引入。新课的引入,影响着这节课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没有求知欲,教师的教学就很被动。如NH3的新课教学序幕我们就可以直接用NH3的喷泉实验教学。学生对实验的“动感”现象和“色差”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同时,激发了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思维也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观察“喷”的现象,同时也想象到瓶内压强减少的程度之大,从而得出NH3极易溶于水的结论;通过“无色变红色”的现象观察,也顺利地认识到NH3溶于水后溶液成碱性的特性。
  二 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全过程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的形式,改变学生被动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被动地学习。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并得出答案。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学习“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时,学生看完课件后,就产生了好奇:人遇到雷雨要躲,而庄稼为什么却喜欢雷雨?学生在好奇中处于积极主动思维的状态,就会主动思考去寻求答案。
  三 教师积极引导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学生的知识容易产生误解时,课堂讨论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讨论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便于集思广益。例如喷泉实验后学生很容易形成这样的误解――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可以设计成喷泉。氨气的喷泉实验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物理学原理。所以每到这种新课时,笔者都会安排《喷泉实验的条件与设计》的研究和探讨。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透过氨气喷泉实验的现象进行群体讨论发现喷泉实验的实质,在讨论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一是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联想到与我们生活中、自然界中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一致的。二是氨气的喷泉实验利用了氨气的什么性质形成压强差的?学生已经知道是利用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所以趁势引导,在实验中把氨气换成哪些气体也同样可以形成喷泉。在这一步学生已经可以归纳出不同溶解性的气体,感觉到溶解度不同的气体对喷泉实验的影响,意识到吸收液的作用。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溶解性气体,利用不同吸收液形成喷泉的实验,同时也完整归纳出形成压强差的条件。四是设计有色喷泉,如黄色的、黑色的、蓝色的。在这四个步骤中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学生初步掌握了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 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对立与统一,一个是求异,一个是求同,两者往往相互联系,在解决问题中也经常同时运用这两个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讨论和研究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集中性思维也可以说是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的各个信息或各个条件朝同一个方向集中,得出一个最正确或最优化的解决方法。发散性思维可以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不同设想,但不代表每一个设想都可行,它还必须通过集中性思维的提炼,得到有价值的结果。事实上归纳与总结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所以在单元结束后或复习阶段,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找出规律,如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从该单质至各类化合物之间横向联系进行小结,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更强,熟悉了功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繁多种类。习题课上分析的内容也要围绕这两者的统一去培养学生解题中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综合工程,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化学课堂

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转变观念,营造课堂氛围。2、推陈出新,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思维。3、突出学科特点 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4、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5、多方引导,培养全面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善于发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讲一些赞扬和欣赏的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其独立思考,创新求异。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必备...

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有着强烈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的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

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而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又必须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造性的作风,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教师创新素质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会水涨船高,否则就会影响甚至埋没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把培...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萌芽。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为良好的问题情景,容易使人产生敏锐的思索;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思索,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

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习题课上分析的内容也要围绕这两者的统一去培养学生解题中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综合工程,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化学课堂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遵循教育规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自己化学实验的创新能力
对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教师的知识传授完全是为考试服务的,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型。学生只能是默默的接受,从而抹杀了学生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为教师,我们...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老师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创设多种情境,这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被吸引,思维就越敏锐,探索的愿望就越强烈。营造一个宽松的...

如何通过综合化学实验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校本教材,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我校开发了《花卉与科学》校本教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加以利用。“插花艺术”与以前花卉的种植、花卉的分类等花卉课程相比较,其在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整理、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践、艺术创新和客观评价等综合实践能力方面...

如何让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的化学教师才会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学生成绩不相矛盾,只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成绩不但不会滑坡,而且其他方面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我在这些年的化学教学中克服了以上那些阻力,并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尝试: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