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民国初年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山东行政区划沿袭清朝制度,分为3道、10府等。1913年,北京政府废除府州,改设道县三级,山东调整为4道,共辖107县。1914年,内务部改名区,济南道、济宁道等名称调整。各道管辖的具体县列表如下:济南道:历城县、章丘县等27县济宁道:济宁县、滋阳县等25县东临道...
山东的行政区划(民国初期)
南京政府时期(上)(1928年4月-1937年7月)在1927年南京政府废除“道”制后,山东省尚未完全实施该政令。直至1928年4月30日,张宗昌被北伐军驱逐出山东,6月1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正式成立,开始实行省、县二级制,全省107个县均由省政府直接管辖。这是山东历史上首次出现市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1929年...
山东的行政区划(民国初期)
张宗昌被北伐军逐出山东。6月1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正式成立,行政区划乃实行省、县两级制,全省107县均由省政府直辖。这一时期, 在山东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建置。1929年7月山东 省政府析历城县城、 城外商埠及四郊置济南市,直隶于省。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的介绍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介绍:1. 1911年辛亥革命后,山东行政区划沿袭清末旧制,包括3道、10府、3直隶州、8府辖州,共96县。2. 1912年,北京 *** 废除清朝的府、州,改为省、道、县三级制。山东改为四个道,共辖107县。3. 1914年,内务部公布山东省道区域名称,济南道、济宁道、东临道、胶东道...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日伪山东省公署
在济南陷落于日军之手后,日本通过傀儡组织“治安维持会”代行山东省的管理职责。1938年3月5日,成立了伪山东省公署,马良担任伪省长,其下设有道、县、区、乡等行政层级。根据伪北京临时政府的命令,全省被划分为鲁西、鲁东、鲁北、鲁南四道,以及济南和烟台两市,初期有107个县,后因行政区划调整,...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抗日时期
1941年,将全省划为胶东、冀鲁边、清河、鲁中、鲁南、鲁西6个行政区。1941年10月和1942年,部分区域归属冀鲁豫区,山东开辟滨海地区。1943年,战工会改称战时行政委员会,领辖五个专署区和一个直属专员公署。1944年,冀鲁边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成立青岛、济南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山东省政府成立,...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冀鲁豫边区
在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的行政区划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以冀鲁豫边区为核心,其边界包括太行山以东、泰山以西,涵盖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部分地区以及苏北和皖北的部分区域。这个区域东接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西邻平汉铁路,南跨陇海铁路,北界漳河。1941年10月,鲁西地区与冀鲁豫区合并,成立了冀鲁豫...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的介绍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孙中山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布告中外,称民国元年。 是年2月,袁世凯窃国,民国临时 *** 移驻北京。 此间,山东行政区划沿用清末旧制,为3道、10府、3个直隶州、8个府辖州,96县。 至1913年(民国二年)1月,北京 *...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的日伪山东省公署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5日,伪山东省公署成立,马良任伪省长,省以下设道、县、区、乡。5月,伪山东省公署按伪北京临时政府令,将全省划分为鲁西、鲁东、鲁北、鲁南4道和济南、烟台两市。始为107个县,即墨县、胶县划归青岛市(属伪中央直辖)后,为105个县。鲁西道辖泰安县、滕县、济宁县、...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的冀鲁豫边区
与此同时,湖西专署成立,隶属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领辖单县、单西办事处、曹芳办事处(单县的曹马、芳桂两区组成)、金乡县、鱼台县、沛滕边等。1941年8月24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作出决定,调整行政区划,将所辖之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区的22个专署,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一、第二、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