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高中生物概念总结

求以下21个高中生物概念总结,详细一点,将高中课本中涉及的知识都总结到,小妹不胜感激!
1.大量元素 2.细胞膜 3.细胞核 4.细胞增殖 5.酶 6.呼吸作用 7.可再利用元素 8.必须氨基酸 9.生殖 10.发育 11.激素 12.兴奋 13.基因 14.DNA 15.伴性遗传 16.单倍体 17.自然选择 18.种群 19.生态因素 20.食物链 21.生物多样性

第1个回答  2007-08-02
人体的稳态》学法指导

细胞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物理变化。但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渗透压、温度等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一、比较水、无机盐、血糖、热量的来源和去路

1.水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①饮水,②食物中的水,③代谢产生的水。

去路:①肾脏排尿,②皮肤排汗,③大肠排便,④肺呼吸排水汽。

2.钠盐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食物。

去路:①肾脏排尿,②皮肤排汗,③大肠排便。

3.钾盐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食物。

去路:①肾脏排尿,②极小部分随汗液排出,③大肠排便。

4.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①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元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路:①氧化分解,②合成肝糖元,③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

5.热量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新陈代谢产热,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

去路:主要通过皮肤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等。

6.疑点扫描

①水来源中有代谢产生的水,所以一天从外界摄取的水会少于排出的水。

②水的去路中对水平衡意义最大的是肾脏排出,这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

③钠盐的排出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盐的排出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以上均指通过肾脏这条途径的排出特点。

④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肝脏,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肌肉。

二、分析调节途径时应注意的几点

1.水平衡的调节

①水的平衡由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

②引起水平衡调节不是水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渗透压的变化。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其化学成分为多肽。

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有关,其中以钠盐为主,所以钠的平衡调节直接影响到水的调节。

②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固醇类激素,其重要作用是“保钠排钾”。

3.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②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糖浓度。

③下丘脑能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分泌。

④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有拮抗作用,这并不是指“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是两者在调节血糖浓度上的作用表现。

⑤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而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⑥垂体不能分泌相应的调节血糖的促激素。

4.体温的调节

①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的。

②机体可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的调节。

三、关注人体健康

弄清低血糖、糖尿病、发烧、中暑、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盐)等病的病因、病状及治疗措施等。

四、总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1.与水调节的关系

①具有渗透压感受器。

②能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③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与血糖调节的关系

能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3.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①有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产热和散热。

②寒冷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第2个回答  2007-08-02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3个回答  2007-07-28
我帮你~~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6-14

高中生物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生物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归纳
他的基本观点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 神造的 ,而是由 更古老的生物进化 来的;生物是由 低等 到 高等 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2.达尔文提出了以 自然选择 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

求助高中生物说课的重点章节,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

【高中生物紧急求助】为什么【扦插的葡萄枝长成新个体】不属于【植物...
(一)概念 在百度百科中是指: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活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而成的细胞、组织或个体。(二)繁殖植物组织培养中从一个单细胞,一块愈伤组织,一个芽(或其它器官)都可以获得无性系。无性系就是用植物体细胞繁殖所获得的后代。用植物组织培养...

高中生物怎样学啊
高中生物的学习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深入理解高中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和生物原理。学习时,应当花时间仔细阅读课本,将重要概念、理论和实验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这个阶段,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确保能够准确地复述和解释它们。例如,对于细胞结构、基因遗传和生态系统的理解,...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 ,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再者,改错时...

高中生物问题——求助
1:不对,不是“组成”是合成!大肠杆菌是兼性厌氧型的原核生物,它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膜上,因为细胞膜上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氧呼吸可以生成ATP;当然,它进行无氧呼吸时也能产生少量的ATP,此时细菌生长分裂较慢。而有氧呼吸 是用糖分物质(多为单糖)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与二氧化碳 无氧...

高中生生物成绩不好,怎样才能提高分数?
主动学习: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做笔记和总结。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复杂的概念,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生物学知识点繁多,需要通过定期复习来巩固记忆。可以制定一个复习计划,例如每周复习一次前一周学过的内容,每月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复习。做好笔记:上课时认真...

高中生物 三个问题 向您求助
1、属于;2、病原体、抗原、体内异常细胞都属于非已成分;即: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都属于抗原。区别是:病原体是外来的,体内异常细胞是自身的。3、体液免疫阻断病毒的传播,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病毒失去藏身之所。4、B细胞没有消灭抗原的能力,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抗原结合。

孩子一直觉得高中生物遗传不好学,有什么好的诀窍吗
高中生物在理科科目中相对较为简单,特别是在理综考试中,生物部分往往可以直接写出答案。背诵和笔记的结合至关重要,多读多记,事实证明,良好的记忆效果并不如勤于动笔,多记多写能带来更多分数。在学习遗传学时,应重点关注单倍体、多倍体、遗传、显性和隐性等核心概念。理解题目背后的考点,能够帮助快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