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独特的柳琴戏

如题所述

在古代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多的娱乐手段,而戏曲作为少数几种集娱乐,技艺等方式的表演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存在,而每个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地方特色的戏,那么山东文化中代表性的戏当属柳琴戏了,下面就一起走进柳琴戏。
柳琴戏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东地方戏之一,主要流行于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的广大地区。柳琴戏早期称为“肘鼓子”,又称为“小戏”,后又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极为人们所喜爱,建国之后根据该剧种主要伴奏乐器为状似柳叶的弹拨乐器柳琴而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一、源于生活的原生腔调
柳琴戏是用当地方言演变而来的剧种,因此,当地方言以其特有的四声调规律赋予了柳琴戏独特的地方色彩以及浓郁的地方风格。柳琴戏充分从当地方言吸收音乐元素,这也构成了柳琴戏的原生腔调。而这种原生腔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至是在家乡闹饥荒、乞讨要饭时所用的语言慢慢演化而来的,在柳琴戏的许多传统剧目中可以看到这些旋律的影子。
二、柳琴戏的基本腔
柳琴戏的唱腔曲调有哈弦、起板、导板等。此外还有从民间小词变化而来的过河词、赶脚调、送郎调等。柳琴戏的板式大致可分为慢板、二行板、吞板等。现在的柳琴戏除了“慢板”的腔调变化比较快之外,腔调基本相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快慢。
三、柳琴戏的色彩腔
柳琴戏的色彩腔一般都比较短小,有时候只是一句腔调,有时候只是两个小乐句。虽然柳琴戏的色彩腔比较短小,但是也有着独特的风格。一般来说,色彩腔的节奏有快有慢,腔调比较俏丽以及挺拔。
虽然色彩腔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都不能够独立存在,往往放在基本腔的首尾,或者穿插在基本腔的中间,色彩腔的主要特色是为了对基本腔的节奏变化进行调剂,或者作为基本腔板前营造气氛,或者作为基本腔板式变化的过渡。色彩腔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基本腔的色彩,同时也增强了基本腔的表现力。
四、柳琴戏的唱腔随意性比较强
在传统的唱腔之中,柳琴戏的唱腔都是不定型的。即使是同一种板式、同一段唱词,因为每个演唱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演员也很难把唱腔固定下来。因此,柳琴戏的腔调也有“怡心调”之称,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来说,柳琴戏的唱腔特色主要体现:在旋律修饰方面、在乐句组合方面。
五、柳琴戏唱腔的固定性因素
频繁自如的宫调转换。不停地转调、离调,是柳琴戏唱腔的一个重要特点。柳琴戏多用宫调式以及徽调式两个调式,其中以宫调式为主,徽调式为辅,交替使用。在柳琴戏的唱腔中,大跳音程屡屡出现,四度以及五度音程的运用十分地广泛。也形成了柳琴戏唱腔粗犷、豪放的特征。
切分音频繁出现。柳琴戏的整个旋律波动跳跃,节奏富有活动,唱腔则显得清新活泼,给人带来一种轻松跳跃的感觉。拉腔。拉腔已经成为了拉魂腔系中众多剧种的标志性特点。
六、柳琴戏唱腔的节奏
柳琴戏唱腔的节奏也是颇为引人注目的。柳琴戏一般以板后起唱以及切分节奏的运用为主要特征。既板后起,板上落,一般从后半拍开始起唱,接着连续使用两个以上的切分音,句尾则落在前半拍。
这也使得柳琴戏唱腔带有规律型的节奏特点,柳琴戏不少节奏都属于这个特点,它造成了柳琴戏的节奏由稳定到不稳定、循环往复的特征。由于柳琴戏的伴奏具有很大程度的即兴性,在唱腔的变化上比较灵活,为了让整个节奏变得更加地流畅,演唱者往往在唱腔骨干音的基础上加花变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唱腔独特的柳琴戏
柳琴戏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东地方戏之一,主要流行于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的广大地区。柳琴戏早期称为“肘鼓子”,又称为“小戏”,后又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极为人们所喜爱,建国之后根据该剧种主要伴奏乐器为状似柳叶的弹拨乐器柳琴而正式定名为柳琴戏。一、源于生活的原生腔调 柳琴戏...

柳琴戏的特点
柳琴戏的特点是:唱腔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演生活化、乡土化,以及以柳琴为主要伴奏乐器。首先,柳琴戏的唱腔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明快流畅。这种戏曲形式融合了多种地方民间音乐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演唱过程中,演员们通过婉转的唱腔和明快的节奏,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其...

戏曲浅谈——柳琴戏的艺术特点与特征
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怡心调”是本剧种的最大特点。此外,在唱腔的落音处,女腔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也是其独特风格。节奏大多是有板无眼的1...

宿迁柳琴戏唱腔特点
柳琴戏是源于清朝的“拉魂腔”,由单体演唱发展而来的地方戏曲剧种,因其独特的唱腔特点而深受喜爱。男女唱法同弦不同腔是柳琴戏的一大特点,使得男女角色在演唱时能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音色和风格。当地有一句俗话,“不听拉魂腔,吃饭也不香。”可见其音乐的魅力。唱词结构采用“八句的娃子”和“十二句的羊...

柳琴戏有什么特点?
柳琴戏,亦称“拉魂腔”,或称作“拉呼腔”、“拉后腔弯孙”,自1953年起正式定名为“柳琴戏”。该剧种起源于清代中叶,并主要流传于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交界的地区。男性角色的唱腔以粗犷、豪放和响亮为特点,而女性角色的唱腔则以婉转、优雅和持久为特色。柳琴戏以其贴近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

山东柳琴戏传统剧目
在1957年山东省戏曲研究室的调查中,山东柳琴戏的丰富传统剧目数量达到200多种,涵盖了大小不同的剧目类型。其中,大戏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角色分工,被誉为"台柱戏",如小头行当的《四平山》、《八盘山》等,讲述的是生动的故事;二头行当的剧目如《点兵》、《观灯》等,展现了角色的多样性和戏剧...

曲艺之乡之徐州柳琴戏
柳琴戏,早期称“肘鼓子”,也称“小戏”,后因其唱腔独具魅力而被人称为“拉魂腔”,此外又有“拉后腔”、“拉花腔”、“控洪腔”等别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改为“四平调”。1953年,徐州市宣传机关会同市文教局,与艺人反复磋商后,以主奏的柳叶琴为据,正式定命为柳琴戏。柳琴戏...

江苏柳琴戏戏剧概述
江苏柳琴戏,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地方戏剧种类,其影响力广泛,遍布于苏、鲁、豫、皖四省的广大区域。以其独特的拉魂动魄的唱腔,深受人们的喜爱,民间亲切地称之为“拉魂腔”。这个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以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命名,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拉魂腔”源自历史...

压花场是什么的身段特技
门腋窝是柳琴戏的传统表演身段。形似门轴在轴腋窝中旋转,故名为“门腋窝”。压花场是柳琴戏早期的一种表演形式,也是该剧由地方民间歌舞发展而来的一种独特表演手段,分单压和双压两种形式。柳琴戏的唱腔特色 柳琴戏的音乐唱腔是在花鼓、肘鼓子、四句腔、溜山腔、锣鼓冲子等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拉魂腔”和“肘鼓子”的结合柳琴戏简介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故也叫“拉魂腔”。拉魂腔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滕州汉族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即弦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其唱腔中的[娃子]、[羊子]和滕州俗曲及柳子戏唱腔曲牌[耍孩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