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柳琴戏简介
宿迁柳琴戏,源于清代中叶的“拉魂腔”,后不断改良、演变发展而来,故有“拉魂腔”之称。也称“拉呼腔”或“拉后腔”。主要分布于苏、鲁、豫、皖毗邻地区。“拉魂腔”剧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区域风格。上世纪初,正式定名为柳琴戏。距今约250多年的历史。在宿迁,柳琴戏以宿豫皂河为中心...
宿迁柳琴戏历史沿革
柳琴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根据《江苏戏曲志·柳琴戏志》的说法,其源头有三种,其中被广泛认可的一种认为它源于苏北的太平歌与猎户腔,结合当地民歌、号子等形成。清咸丰年间,宿迁柳琴戏有了职业艺人和班社。1876年至1942年间,形成了“刘家班”、“宋家班”、“尹家班”三大班系,其中以“刘家班”...
宿迁柳琴戏唱腔特点
柳琴戏是源于清朝的“拉魂腔”,由单体演唱发展而来的地方戏曲剧种,因其独特的唱腔特点而深受喜爱。男女唱法同弦不同腔是柳琴戏的一大特点,使得男女角色在演唱时能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音色和风格。当地有一句俗话,“不听拉魂腔,吃饭也不香。”可见其音乐的魅力。唱词结构采用“八句的娃子”和“十二句的羊...
宿迁柳琴戏主要剧目
柳琴戏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在社会的发展与艺人不断改进中,积累了众多优秀剧目。体裁多样,涵盖古装与现代。以“三”字开头的剧目如《三上轿》、《三滴水》等,以三个字命名的剧目则有《秦香莲》、《打金枝》等,总数达到50多个。剧目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家庭、爱情、正义等主题。如《三娘教子》展现母爱...
江苏柳琴戏基本信息
江苏柳琴戏,作为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名称本身就充满了地方特色。它源自江苏的徐州地区,具体来说,是在徐州的宿迁市以及泗洪县这一片土地上孕育和传承的。这个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显著的地域烙印,其编号为Ⅳ-6,足以体现其在传统戏剧类别中的重要地位。江苏柳琴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6年,这一年,它被...
宿迁柳琴戏主要曲牌
总之,柳琴戏的传统曲牌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丰富了柳琴戏的表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为柳琴戏在不同场合和情境下的表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曲牌的形成和发展,是柳琴戏艺人长期艺术实践和创新的结果,体现了柳琴戏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特魅力。
宿迁柳琴戏传承人介绍
杨振华,1945年生于江苏宿迁宿豫皂河,1956年加入柳琴戏团,专长柳叶琴演奏、作曲和导演。1959年,他在淮阴市柳琴独奏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导演的《棉桃树下》在省戏剧比赛中荣获导演一等奖,现任龙王庙行宫柳琴剧团副团长。王保树,1947年出生于江苏宿迁宿豫皂河,1961年从皂河柳琴二团调入皂河柳琴剧团,主攻...
江苏柳琴戏的基本信息
申报人\/申报单位:宿迁市泗洪县遗产级别: 国家
宿豫区的社会
但早餐仍很简单。 柳琴戏柳琴戏是宿豫区运西流行的一种民间戏剧,是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柳琴戏原名“拉魂腔”。建国后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与淮海戏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是从“拉魂腔”发展而来。 大兴旱船“旱船”本意陆地上的船,因其外观妆扮花俏又常称“花船”。
江苏的戏曲剧种哪四个
淮海戏属拉魂腔系统,是江苏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的淮安、连云港、宿迁三市及盐城、徐州两市的部分区域,以及鲁南、皖东北一带。淮海戏起源于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社发展成为打地摊演出的小戏。清光绪六年(1880)后,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