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庶出和嫡出的区别有多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10
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度,但各个妻子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这种差别就是嫡庶之分。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嫡庶的差别在唐宋以前比较重要,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
中国一夫多妻最初只流行于贵族阶层,平民多为一夫一妻,称“匹夫匹妇”。
正常情况下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称为嫡妻,(宋代之前只有贾充等数人因特殊情况得到皇帝许可而有地位相等的左右夫人)。正妻与丈夫地位平等,在服制,车制等礼仪制度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比如皇后的袆衣和皇帝的十二章衣,其裨、纽、约、佩、绶等配件便是完全相同的。在宋元之前多数朝代,无特殊许可而有两位正妻的行为,会被处以一年以上徒刑和相应的杖刑处分,并被强制离婚,但后世渐趋宽松,明清时期有不少男性都有平妻。
男子娶妻子,一般需要娶背景相当的女子,娶亲之时,通过婚书写明双方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资料。于某些朝代例如唐代,如果弄虚作假,娶到不相称的女子,无论女方地位高于还是低于男方,这段婚姻通常都会被强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责任。
娶妻的仪式非常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后历时一年多,诸侯则超过半年。后世娶妻仪式虽然简化,但仍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三样文件(三书),经过纳采、问名、纳吉(又称过文定)、纳征、请期(又称乞日)和亲迎(或迎亲)六个步骤(六礼)。有时男子还须亲自射雁以供奠雁仪式之用,有些朝代男子需准备诗歌做催妆诗之用。
正妻不能降为妾,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况下才能被休弃,而有些朝代还规定,即使犯七出,但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一条的,也不能休出(三不去):第一,经历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丧礼;第二,娶时男方地位不高,后来富贵的,也即是所谓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则无家可归。
除正妻以外的其他配偶就是庶妻,但通常称作姬妾,按地位从高到低有媵(正妻的同族陪嫁女子)、妾的区别,另外亦会有一些没有经过正式婚姻仪式的女性,多为婢女或妓女等贱民女子,近似现代的情妇,有时也被称为妾,或称侍妾。
媵在周代盛行,周代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称为媵,后世鲜见。
妾一般是男子娶地位低于自己的女子,不经过三书六礼,而以较简单的仪式纳为配偶,称为纳妾,经过正式仪式所纳的妾又称为侧室。妾可以买卖,但妻子不行。宋元以前,妾不能为妻,否则男方可能被处以一年半的徒刑。宋元起有男子在正妻去世或休弃之后把妾立为正妻,需要经过一重仪式,称为扶正。明清时代,嫡庶区分不再森严,把妾扶正的情况更普遍,也有男子买卖妻子的情况出现。
婢女则是男子纳地位卑贱的女子,比如家里的婢女或者买来的歌妓,这些女子因为身份原因,属于贱民阶级,不能做士人之妾,只能做婢女或宠姬,近似情妇。妾和婢女之间有区别,地位不能互换,以婢为妾也是犯律,只有在婢女生子以后,才可以立为妾。婢女一类的妾常被买卖或转赠他人。比如苏轼就曾把两个已怀孕的非正式妾送人,但其正式妾侍王朝云在继室王闰之死后,于家中地位却等同正室,只是没有正妻的名份。
妾所生和婢女所生子女即是庶生子女。
日本和朝鲜半岛古代同样奉行一夫多妻制,亦有嫡庶制度。在古代日本,通常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会多妻,正妻以外的称为侧室,妾在日语中指非正式结婚而与有妇之夫同居的女性,即汉语的情妇。
朝鲜半岛方面,李氏朝鲜时代嫡庶差别极为严格,不同阶级的男女不能结为夫妻,阶级较低的男性若娶阶级较高的女性为妻,是犯了诱拐之罪,该段婚姻亦无效。阶级较低的女性若要与阶级较高的男性结合,一般只能作妾而不能作妻,正妻死后亦不能扶正,只有极少数例外。文定王后兄长尹元衡之妾郑兰贞于正室金氏死后,文定王后准许她升为正妻,封一品贞敬夫人。当时有“从母法”,即子女继承母亲的社会阶层,只有王族或宗室子女例外。非王族或宗室的庶出子女要把父亲、父亲正室和嫡出兄弟姊妹视为主人侍奉,若母亲为贱民出身,于家中地位更等同奴婢。国王的嫡子称大君,庶子称君;嫡女称公主,庶女称翁主。宗室嫡女称郡主,庶女称县主。
古代多数时期是很看重名分的。
正所谓嫡庶尊卑有别,一般正室为嫡,侧室为庶,正室的子女是嫡子,妾室的子女是庶出。可以这样理解,娶妻时要三书六礼,明媒正娶,人品家庭各方面都要考虑,纳妾则简单许多,很多大户人家会纳青楼女子或丫鬟为妾。这里从妻妾之间的地位,可以看出来。
所以正室的子女受到的教育一般比较好,而且可能先天的因素,素质会好一些。古代先是子以母贵,然后才母以子贵。就是说母亲的地位高,孩子自然受重视,等到孩子长大,母亲人老珠黄了,也有儿子作为依靠。而且王公贵胄的爵位世袭也多袭长子或嫡子,很多时候长子就是嫡子,也就是嫡长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10
继承权的问题罢了。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究竟有多大?
在古代社会,嫡出和庶出的孩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嫡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孩子,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较高,通常被视为家族继承人的首选。相对而言,庶子则是妾室所生的孩子,其地位和待遇通常不及嫡子。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差别:1. 家族地位与继承权:嫡子在家族中的地位较为尊贵,他们是家族中优先考虑的继承...

嫡出和庶出的区别
嫡出和庶出的区别有含义不同、称谓不同、继承权不同、地位待遇不同、是否出嫁不同等区别。一、含义不同 1.嫡出就是正妻生的孩子。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嫡出指的就是“妻”所生的孩子。正妻生的孩子都叫嫡出,男孩叫嫡子,女孩叫嫡女。2.庶出是指除正妻之外所有的小妾、媵等生的孩子。这...

庶出和嫡出有什么区别
1. 定义差异:嫡出指正妻所生的子女,而庶出则包括除正妻之外,如小妾、媵等所生的孩子。2. 称谓区别:嫡子嫡女称呼自己的生母为母亲,而庶子庶女则不能称生母为母亲,只能称作“阿姨”。3. 继承权差异:只有嫡出子女有资格继承父亲的财产和地位,庶出子女则无权继承。4. 家庭地位不同:嫡子在家庭中...

庶出和嫡出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不同嫡出就是正妻生的孩子。庶出是指除正妻之外所有的小妾、媵等生的孩子。2、称谓不同嫡子嫡女应该称呼自己的妈妈为母亲。庶子庶女不得称呼生母为“母亲”,只能称为“阿姨”。3、继承权不同只有嫡出的才能继承父亲的财富和地位。庶出的子女是无权继承的。4、地位待遇不同嫡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庶出和嫡出区别是什么(庶出和嫡出有什么区别)
1、古代嫡出和庶出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位的尊卑有别和继承权上,嫡出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庶出,庶子在嫡子面前要永远低人一等,而且古代封建大家族,也只有嫡出的子女才能继承父亲的财富和爵位,而庶出的子女则没有这个权力。2、古代封建社会最讲究嫡庶之分,尊卑有序。嫡出的子女不管是在身份地位,还是在...

嫡出和庶出的区别
嫡出和庶出有教育差别、财产分配、资源不对等、女子待遇方面的差别。1、教育差别 一般家族中,嫡子女和庶子女表面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师资条件,生活待遇,读书环境,都是有极大差异的。2、财产分配 汉代之前,庶子几乎分不到财产。汉代之后一般通行诸子平分。但是,这是有前提的。需要将与官、爵、世...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差别有多大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差别体现在多个方面:教育差别**:尽管表面上嫡子和庶子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但实际上,师资力量、生活待遇、读书环境和条件都存在显著差异。财产分配**:在汉代之前,庶子几乎无法获得家族财产。汉代以后,通常诸子平分财产,但这平分是基于剔除与官职、爵位、世职相关的财产后的剩余...

嫡出和庶出的区别
1、地位区别:嫡出指正妻(通常为明媒正娶、门当户对的妻子)所生的子女,拥有较高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被视为合法继承人。而庶出则是指妾室(包括侧室、偏房、姬妾等非正妻身份的女性)所生的子女,其地位低于嫡出子女。2、继承权区别:嫡出子女通常享有优先且更完整的财产继承权,可以继承家族的主要...

嫡出和庶出的区别
1、嫡出指正妻所生,庶出指妾生。2、嫡出和庶出会导致身份地位的不同,庶出的地位远低于嫡出。3、庶出和嫡出对母亲的称呼不同,庶出的子女只能称呼生母为姨娘。嫡出和庶出差别的产生源于古代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古代,男子娶妻需要门当户对,明媒正娶,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律法上,...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有多大?
1、教育差别:一般家族中,嫡子女和庶子女表面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师资条件,生活待遇,读书环境,都是有极大差异的。2、财产分配:汉代之前,庶子几乎分不到财产。汉代之后一般通行诸子平分。但是,这个平分本身是有前提的。需要将与官、爵、世职(比如明代锦衣卫和清代八旗世袭职务)相关的官邸、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