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2011-09-04
历史进入汉代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使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群体布局特点有这样几个。
首先是开始运用中轴线的手法对宫殿建筑群、礼制建筑群以及院落空间的组合进行布局,这种手法由于可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一直被其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直至明清两代以北京城为代表达到颠峰。
其次是重要建筑入口前均设阙,李白在《忆秦娥?思秋》中写到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里所提到的“阙”音确,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汉代阙广泛运用在宫殿建筑、园林及陵墓建筑中。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阙身依数量有单出、双出与三出(仅天子可用三出),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有时在两阙之间联以短檐,以强调其出入口的效果。文献中有关阙的记载颇多,汉宫中有关长乐、未央、建章诸宫阙之叙述更是早已为人所尽知。另外在画像砖、画像石、建筑明器中的形象也有不少。
而后是建筑的形式、结构、型制都较前代成熟与完备,建筑组群的轮廓线生动而丰富,组合形式多样,既有高台建筑群,又有廊院、三合院、四合院。廊院式布局中常以门、回廊衬托最后主体建筑的庄严重要,或以低小的次要房屋,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塔,衬托中央主要部份,使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从,富于变化的轮廓。
最后是明堂辟雍的出现。“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单体建筑的风格
汉代木结构的工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从西汉初期主要以高台建筑为主,而到了西汉末年楼阁建筑大量出现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汉代建筑在结构上,不仅台梁、穿斗、井干三种水平木制结构形式已基本形成,而且竖向构架形式也开始出现并奠定了以后1000多年高层木构建筑的基础。
汉代建筑在立面上通常分三段式划分,包括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台基多为夯土夯实,外包花纹砖。高台建筑台基很高,西汉早年有几十米高的,以后逐渐降低。据文献记载,未央宫前殿 “疏龙首山以为殿台”;“重轩三阶”。
汉代屋顶的形式已很完备,有四阿、歇山、悬山、攒尖、平顶等,除此之外,还有重檐、台阶式屋面的做法。早期建筑屋面的高度很小,坡度平缓;屋面多直坡而下,很少反宇;檐口、脊多是直线,很少看到曲脊和起翘的例子。屋顶瓦当均为全圆瓦当,纹样很丰富。有动物纹:四灵(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龙、凤等,文字纹样多为“汉并天下”这类吉祥文字,另外还有一些描绘自然现象的云纹、火焰纹等纹样。
汉代建筑在色彩方面,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如宫殿的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墙壁界以青紫或绘以壁画;官署则用黄色;雕花的地砖和屋顶瓦件等也都因材施色。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建筑群体的风格
历史进入汉代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使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群体布局特点有这样几个。
首先是开始运用中轴线的手法对宫殿建筑群、礼制建筑群以及院落空间的组合进行布局,这种手法由于可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一直被其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直至明清两代以北京城为代表达到颠峰。
其次是重要建筑入口前均设阙,李白在《忆秦娥?思秋》中写到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里所提到的“阙”音确,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汉代阙广泛运用在宫殿建筑、园林及陵墓建筑中。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阙身依数量有单出、双出与三出(仅天子可用三出),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有时在两阙之间联以短檐,以强调其出入口的效果。文献中有关阙的记载颇多,汉宫中有关长乐、未央、建章诸宫阙之叙述更是早已为人所尽知。另外在画像砖、画像石、建筑明器中的形象也有不少。
而后是建筑的形式、结构、型制都较前代成熟与完备,建筑组群的轮廓线生动而丰富,组合形式多样,既有高台建筑群,又有廊院、三合院、四合院。廊院式布局中常以门、回廊衬托最后主体建筑的庄严重要,或以低小的次要房屋,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塔,衬托中央主要部份,使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从,富于变化的轮廓。
最后是明堂辟雍的出现。“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单体建筑的风格
汉代木结构的工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从西汉初期主要以高台建筑为主,而到了西汉末年楼阁建筑大量出现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汉代建筑在结构上,不仅台梁、穿斗、井干三种水平木制结构形式已基本形成,而且竖向构架形式也开始出现并奠定了以后1000多年高层木构建筑的基础。
汉代建筑在立面上通常分三段式划分,包括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台基多为夯土夯实,外包花纹砖。高台建筑台基很高,西汉早年有几十米高的,以后逐渐降低。据文献记载,未央宫前殿 “疏龙首山以为殿台”;“重轩三阶”。
汉代屋顶的形式已很完备,有四阿、歇山、悬山、攒尖、平顶等,除此之外,还有重檐、台阶式屋面的做法。早期建筑屋面的高度很小,坡度平缓;屋面多直坡而下,很少反宇;檐口、脊多是直线,很少看到曲脊和起翘的例子。屋顶瓦当均为全圆瓦当,纹样很丰富。有动物纹:四灵(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龙、凤等,文字纹样多为“汉并天下”这类吉祥文字,另外还有一些描绘自然现象的云纹、火焰纹等纹样。
汉代建筑在色彩方面,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如宫殿的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墙壁界以青紫或绘以壁画;官署则用黄色;雕花的地砖和屋顶瓦件等也都因材施色。
皇家宫苑的建筑风格
汉代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形成了中国大一统的社会形态。其深厚雄大的文化积累,成为皇家宫苑深入发展的前提。在园林风格上,西汉与秦有明显延续性。以山水资源为基础;以仿天象而立宫苑的主导意向继续发展。其中苑中苑的设计和一池三山的山水模式对后世园林影响极为深远。
皇家宫苑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宫苑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宫苑”是汉代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其中“宫”有连接、聚集的含义,通常指帝王住所、宗庙、神庙。“苑”原意为“养禽兽所也”,后多指帝王游猎场所。
汉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宫殿设计紧密结合,互为表里。宫殿均基台崇伟,借山冈之势,居高临下,上起观宇。而在苑囿之中,或者建湖泊以行舟观鱼,或者建楼台以登临远眺。充满理想,欲近神仙。各宫殿之间,设阁道将基台彼此相连,绵亘连属,如长桥飞虹,互相通达,用以连接。元代李好问曾这样描述:“予至长安,亲见汉宫故址,皆因高为基,突兀峻峙,崒然山出,如未央,神明,井干之基皆然,望之使人神志不觉森竦。使当时楼观在上又当何如?”这对于整个建筑的印象,可以说是一个深刻的描述。
汉长安城内外,史书记载比较详细的是长乐、未央、建章三宫。
长乐宫,建于秦,汉加以修缮。史书记载:宫周回二十里,在长安城内之东南部,其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序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除去两序,其修广略如今北京清宫太和殿。秦阿房宫殿前铜人十二,亦移列此殿前。宫成,适当叔孙通习礼成,诸侯群臣朝会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在现存的瓦当中也发现有“长乐万岁”及“长乐未央”的铭文。
未央宫,汉代新创之第一宫,《汉书?高帝纪》中记载: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萧何受命修建央宫,上见其壮丽,甚怒。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自栎阳徙都长安。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内之西南部,根据现存门阙记载可以考证出名目的宫殿就有八十多座。未央宫后宫分为八区,其中皇后居住的椒房殿“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芬芳也”。温室殿“墙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尽显冬处之温暖。”清凉殿则是“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中夏含霜,夏居之则清凉也。”
建章宫,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前殿高度高于未央宫,宫殿东侧设凤阙高二十余丈;西面圈地数十里豢养虎豹等猛兽;北面围湖泊,名曰太液,湖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果,模仿海中神山、龟鱼的形象。建章宫与未央宫之间,则“跨玑池,作飞阁,构辇道以上下”。
建章宫南面正门称为阊阖,“玉堂璧门三层,台高三十五丈;玉堂内殿十二门,阶陛皆以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楼屋上椽首薄以璧玉,因曰璧。门内列凤阙及宫之东阙,均高二十五丈,亦均以铜凤凰为饰。”
宫中另有神明台,是汉武帝命人建造用以求仙。“高五十丈,上有九室,其上又有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