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长平之胜的余威,秦国为何在邯郸之战中打不赢苟延残喘的赵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1

长平之战,秦国一战坑杀了40万赵军,让强大的赵国失去了最重要的有生力量。此战可以说是战国时代最大的战争之一,围绕此战中国后来出现了许多的成语,比如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窃符救赵,等等,可以说此战秦国的胜利,奠定了以后秦始皇横扫六国的基础。可是我们在阅读和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通常会有疑惑,为何秦国当时不一鼓作气拿下赵国的都城邯郸,而是暂停了一段时间,再继续进攻。导致了后来的邯郸之战的失败,而六国统一的时间也就此推延。


其实分析这段历史,是非常有趣的,我们或者在这段历史中领悟到或者学习到什么?

个人喜欢看东周和战国的故事,其实这段历史比三国更加有趣,个人救邯郸之战的秦国为何不乘胜而灭赵,总结了几个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七国环境,三晋之中的韩国,魏国,在长平之战中,根本没有参与,远在千里的楚国,燕国和齐国,更加不用说,就是在看戏,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无法意识到是这是一场终结战国时代的会战,当赵国40万大军被坑杀以后,大家已经发现,游戏规则改变了,由于杀降的出现,各国开始了有准备的介入到战斗中,所以为何到了后期,魏国,楚国等联军出动,虽然他们的国君是比较昏庸,但是手下还是有一批有眼界有智慧的人物,这些人发现了这点,可以说,赵国当时的位置,位于天下之中,如果秦国拿下了赵国,等于是中间开花,其他国家,基本就是在挨揍,而且还杀降,那么基本上等于熬不了多久就是国灭下场。

而这些秦国人也看到了,他们也不敢过于冒险,当然除了内部的争权以外,更重要的就是邯郸之战关系到天下其他国家的安危,因为这样大胜后再拿下国都,最后赵国灭,会给其他五国怎么看,怎么想,再来一次联军,拼死抗秦,那么疲惫的秦军将会大败。

其次:赵国的地盘在战国后期,并不小,而且当时40赵军,还只是部分的赵国兵力,可以说这批赵军是赵国国君的家底,但是赵国其他郡还有驻军,如果围攻邯郸不成,秦军将会是强弩之末,而在赵国的经营下,邯郸城并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特别是邯郸有多次被围的经历和经验,秦国就是乘胜追击,到了邯郸也是也是兵疲力乏,为何因为这里需要经过好几座赵国的大都城,你的一个一个的吃下来,但是吃多了你的负担就大,后勤线,根本供应不了,而秦军已经激战多时,需要的是一个调整和休息的机会,冷兵器时代,再怎么快,也不会像今天的闪电战那么迅速的,所以秦国是考虑到自己这一点才停止攻击邯郸城,这里最大的担忧是,是这里面全是秦国的老底了,如果被六国联手,加上赵国的军队勤王,邯郸拼死不投降,那么肯定秦军在邯郸城一定会出事,那么秦国要恢复起来,起码二十年。

最后:攻下了邯郸,未必就能灭了赵国,只要赵王还在,或者赵国的宗亲还在,还是有机会复国,当年齐国只有三座城,还不是一样熬了下来,一举收复了全部的齐国领土,赵国也同样,而当时赵国还有李牧等这些名将,手里有10万铁军,能够杀的匈奴胆寒的名将,难道秦国会不清楚吗,没考虑过吗?而且,在特殊情况下,是否匈奴和赵国联手,后路偷袭秦国也非常难说,为了保家卫国,有些屈辱一点的事情,赵王或者真的干得出来。那么秦国将会收到匈奴,六国的多面打击,本身疲于奔命的秦军,可能丢失更多的土地,而这不是秦王想要的,秦王要的时利益最大化,而秦军休整时最好的做法。

不乘胜取邯郸,好处非常的多,虽然从战役角度讲,夺取了邯郸市一场大胜利,完美的结局。可是在战略角度讲,就是失败,这样做将会导致六国和匈奴的再次结盟,而由于看到了灭国的威胁,各国会拼死与秦军对抗,就算秦军能够完胜,肯定市惨胜,可以看到休整了一年多的秦军,还是在优势的条件下,被坚持的邯郸群众还有魏楚联军绞杀,而这里,韩国,燕国,齐国还没出手,想想如果这个时候,韩国断了秦军后路,而匈奴进军秦国边界,联军在秦国新败后乘胜追杀,秦国怎么解决。

所以秦王在战略角度取盘算是对的,无论如何秦王肯定是思考了许多才做出这个绝定,而不是听了丞相的话,他要考虑的是更远的六国统一,而不是灭一个国家,因为推到了赵国,很可能推到多米若骨牌,也有可能遭到疯狂的反赦,秦国这个时候不能冒险。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挟长平之胜的余威,秦国为何在邯郸之战中打不赢苟延残喘的赵国?
为何因为这里需要经过好几座赵国的大都城,你的一个一个的吃下来,但是吃多了你的负担就大,后勤线,根本供应不了,而秦军已经激战多时,需要的是一个调整和休息的机会,冷兵器时代,再怎么快,也不会像今天的闪电战那么迅速的,所以秦国是考虑到自己这一点才停止攻击邯郸城,这里最大的担忧是,是...

长平一战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何近40年后才灭掉赵国,原因在哪?
秦国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必须先搬掉赵国这块堵在家门口的大石头,经过长期准备,秦国切断了韩国上党地区和国都新郑之间的联系,继而想把这块地占为己有,顺带以此地为根基,压制赵国和魏国。但谁知,韩国的上党郡郡守冯亭直接把此地送给了赵国,本着有便宜不能不占的原则,赵国接住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在长平之战之后灭了赵国
赵国君臣深知,一旦与秦毁约,必然导致秦国大规模的报复性进攻,故而举国上下积极备战,士气高涨誓死抗秦。秦昭王得知赵国公然毁约,还积极组织抵抗,深感被戏弄,决定命白起为将大举攻赵。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白起拒不受命,主要理由是:赵本强国,虽然长平大败,仍具相当实力;而且目前上下一心,内修政...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一口气灭掉赵国?
长平一战,秦军诱敌赵军深入,在团团包围,防的是滴水不漏,赵军将领赵括率兵突袭不成,最终战死,赵军四十万大军也被秦军一举坑杀,虽此一战,秦军大胜,赵国一蹶不振,但秦国也因此损失二十万大军。白起打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赵国虽然国破家亡,秦国也因此元气大伤,不得不撤兵,回国修养生息...

秦军歼灭赵军主力,为什么之后秦军反而屡战屡败?
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国赌国运之战。这一战,虽然秦国胜利了,但是也给秦国留下了深深的伤痛。这是因为长平之战中,秦国的实力不足以完成灭亡赵国的战略任务。同时,秦国也没有预料到会遭到赵国的殊死抵抗,这让秦国在长平之战后陷入了困境。一、长平之战的经过。长平之战的爆发,对秦国来...

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多万,为什么国力空虚的赵国那时候没被秦所灭?
长平之战打了三年,而长平这个地方,离赵国很近,而离秦国很远,秦国去打仗要有几千里的后勤补给线。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秦国的国力。秦国是惨胜。因此秦襄王才会同意范雎的劝。秦国打败赵国让其他国家隐隐约约又联合的趋势,这对秦国不利。当时秦国的强大,已经让其余各国感受到了威胁。为了对付秦国,...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一口气灭掉赵国?
范雎点头称是。随后,他面见秦昭襄王,提出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耗尽了有生力量,秦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也是损失巨大。秦国军队伤亡过半,国库被耗费得极尽空虚。因此,不如让士兵们回来休养生息,改日再战。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让白起撤军。白起气得够呛,他后来得知这是范雎的主意,从此与...

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45万精锐,可为何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消灭呢?
随后赵公子嘉逃亡到了代城称王,又苟延残喘了近七年的时间,直到秦始皇二十五年,即前222年,代城被秦军攻陷,赵国正式宣布灭亡。所以总的来说,赵国之所以能够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存活三十余年,其根本原因还是在秦国身上。秦国内部的政治混乱,使得它没有精力去征讨赵国!你们怎么看呢 ...

...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何40年后才灭赵国?
二、赵国秦国相聚太远,秦军补给不足 长平之战赵国没有灭亡,其实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补给不足。秦军长平之战打了三年,长平这个地方,离赵国很近,而离秦国很远,有几千里的后勤补给线。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太多秦国的国力,秦军在取得胜利后,也已经是没有了太多的补给,如果秦军继续...

位置、国力、决策者,为何赵国在与秦的对抗中一败涂地?
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统治集团的决策失误难脱干系,不能仅仅归咎于赵括,与赵国的决策失误及秦赵力量对比都有密切关系,其中有个很关键的原因是赵王。一.君王决策 在秦赵两国争斗中,赵孝成王远没有赵惠文王的远见卓识,贪恋土地,作战指挥十分冒进,根本无视秦国强盛而赵国势弱的战斗形势。1.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