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中,赵国损失巨大,但秦国同样也损失不少,那为什么说总体利于秦国呢

如题所述

利于秦国那是瞎说!这两场战争直接导致秦退回关东龟缩十几二十年,导致统一的时间向后推迟20年!
其实,长平之战并没有史书记载的那么夸张,长平秦的损失比赵大!
赵国绝不可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45万兵力!最多10万!
因为长平之战后赵国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强势!
赵王撕毁与秦的和约积极备战,在邯郸城下杀死秦国10多万,后期包围2万秦军逼得2万秦军投降,此时赵北方防匈奴的10多精锐没有参战,魏楚联军在邯郸之战发起的2年后才到。
这些都充分证明,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实力仍在,而且邯郸之战赵国还有10多万精锐没有参战的情况打残秦军,所以长平之战赵军阵亡45万是绝对不可能的!
整个赵国的总兵力都不太可能有45万!
整个战国7雄加上14个小国总人口才2000万左右,赵国国土不到秦的三分之一,人口肯定不过200万,男人肯定不过100万,老人小孩占一半多,赵国成年男子都不会超过45万,还有很多人要从事生产,所以赵国的总兵力最多30几万!
赵国北方抵御匈奴防御燕国的兵力也有10多万,保卫国都邯郸的兵力也有10左右,那么长平之战赵军不会超过10万,45万简直弱智才会相信!
长平之战后,赵国不仅在邯郸打残秦军,还在北方打败燕军几十万抢夺燕国土地,这象是一个刚在长平损失45万人的国家吗?
所以《史记》中的长平之战的记载纯属瞎说,长平之战赵国的阵亡小于10万,秦国的伤亡更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31
这场大战,秦赵两国互有胜负,国力消耗似乎是半斤八两。但秦国没有遭遇本土作战,经济消耗肯定小些,二战时的美国不是如此吗?秦国的兵力消耗也少一点。更关键的是:秦军的精锐部队和部队的干部队伍损耗不大。赵国就不同了,长平一役,赵军全军覆没,它的损失可不仅仅是40万这个吓人的数字,也包括至少上万人的高级、中级、下级军官,这是赵军重建的根基和魂魄。邯郸之战后,赵国趁胜复振,但重建的此赵军已经不再是当年横刀立马、独当秦军的彼赵军了,因而从此一蹶不振,只能挨日子等候它最终的判决了。战国时期同样的例子还有险些被孙武、伍子胥灭国的楚国和几乎被乐毅灭国的齐国,这两国此后都一蹶不振,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能力。而上世纪经历长征后迅速重新崛起的红军则可以看作赵国的反例,长征保留了干部队伍,因而保留了军队的魂魄和重建的底子。老弟,我说的有理吗?
第2个回答  2011-08-30
双方大军近百万,这对后勤和粮草物资是极大的压力。因此这场战争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 长平之战
比拼。对比战前双方的经济实力,秦地处《禹贡》之雍州,土地属上上等。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之后几世经营,兵强国富。长平之战将发生时,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东控潼关之险,奖励耕战,故战争经济十分雄厚,各种战略物资的储备非常充足。且水利发达,常以水道运送军需。赵国地处《禹贡》之冀州,农业资源不如秦、齐、魏等国。赵“地薄人众” ,地处北方,虽疆域广阔而耕地有限,历来又农商并重,且其“民俗懁急,仰利机而食”、“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因此农业经济在六国中较为落后。虽然战国中期经赵武灵王改革,一度国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国商鞅变法,赵国改革局限于军事领域,政治经济改革则相对薄弱,之后又发生了沙丘宫变,赵国内乱,实力再度下滑,而赵惠文王继位后一直没有时机推行赵国的二次变法,于是赵国在战国后期“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不再适应连年大规模争雄战争的需要”,战争储备并不充足,无力支持大规模的长期战争。再比较两国军事实力,秦军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地近西北,民风凶悍尚武,秦马优良,秦车迅猛,称得上是超级军事大国。且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在战场上的秦军士兵所向披靡。赵国有“带甲之士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以弩弓骑兵见长,赵组建骑兵部队较早,故赵骑兵训练有素,军事素养较高,经验丰富。如此看来,赵国军事实力略弱于秦,至多与秦持平。综上所述,赵国之综合国力要劣于秦国。
第3个回答  2011-09-01
就长平之战本身而言秦国是战场上的赢家。秦军主力50万,赵军主力60万,在上党地区对峙3年,长平之战白起围困赵军40万,20余万赵军投降后被杀,此战秦军伤亡20万,赵军伤亡50万,被斩首至少40万,从兵力损失上秦国占优,此其一;战后秦国控制上党要塞,打开东出道路,才有次年的邯郸之战,长平之战达到了秦国震慑六国,大出山东的战略企图,此其二;秦国最大的损失是此战之后带来的影响:纵兵杀降,招致天下怨恨;灭赵之战,使六国自危,再次合纵;在六国兵马的合力之下不但使秦国灭赵的企图破灭,损兵折将,尽失河东之地,退守函谷关。这是长平之战的直接后果,但就战争本身而言,秦国无疑是长平之战的赢家。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很简单,秦国由于变法推行,地域广阔,又有周边的国家不断奉献城池,虽然损失巨大,但是恢复快,赵国地盘日益萎缩,人口锐减,朝廷又腐败无能,根本恢复不过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中,赵国损失巨大,但秦国同样也损失不少,那为什么...
比拼。对比战前双方的经济实力,秦地处《禹贡》之雍州,土地属上上等。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之后几世经营,兵强国富。长平之战将发生时,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东控潼关之险,奖励耕战,故战争经济十分雄厚,各种战略...

长平之战中惨败的赵国,后来为什么还能连胜秦军?
因为赵国的顽强抵抗,再加上魏国和楚国的帮助,以及秦国在经历了长平之战后士气低落,耗尽了秦国的粮草,元气大伤,所以才会让赵国有机可趁。秦国和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名将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随后在乘胜追击的时候,因为遭到了秦昭襄王的阻拦,错失了一个灭赵国的机会,而秦...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可是李牧面对强秦却能百战百胜,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次秦赵大战中,李牧与秦军有过四次战斗,全部取得胜利。然而,这个胜利只能用“惨胜”来形容。“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赵国损失数十万人,按保守来算,至少二十万。这个胜利虽然赢得很艰难,毕竟是赢了,除了李牧,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做得到了。反过来说,赵军损失数十万人,秦国却...

长平之战后惨重损失的赵国,是如何赢得邯郸之战的?
而且在长平之战,秦国损失了多少军队,虽然没有记载,可是从白起反对发动邯郸之战就可以知道,秦国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长平之战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粮道被断,如果有粮草,胜负还一定呢。

秦国是强国为什么要和赵国讲和
长平之战秦国不是大胜而是惨胜。秦国自己也是损耗巨大。这时候,秦国如果乘胜追击立刻发动邯郸之战,那么赵国就灭亡了。秦国大将白起就是这么认为的。但这时候,秦国内部出现了分歧。历史书对秦国用反间计将赵国大将廉颇撤职,赵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统兵导致长平之战惨败大书特书。但是,历史书忽略了。长平...

...是夸大了秦国长平之战秦军死了25万邯郸之战又损失了10万?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中,赵国损失巨大,但秦国同样也损失惨重!首先,长平之战中,秦国名将白起击败了赵括。这场战争不仅诞生了纸上谈兵这一典故,更让白起走向了巅峰。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由此...

在战国时代,秦国为何能越挫越勇,而秦赵却是两败俱伤?
因此可以说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虽然没给秦国带去巨大的利益,甚至让秦国蒙受了部分损失,但却为后来的灭国之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秦国在统一的战争当中能够分出更多的国家精力对抗其他的国家,并且越挫越勇,加快了灭国之战的胜利,也加快了统一的脚步。小结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之战当中,...

秦赵长平之战,秦惨胜之后国力空前虚弱,为何五国没有伺机采取军事行动...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间的战略决战。由于赵王的急于求胜,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掉了稳扎据守的廉颇,被秦国名将人屠白起痛击弱点,分割包围歼灭,秦军大胜进占长平,坑杀赵军40万人。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也损失惨重。这档关口,为何其他五国没有伺机而动呢?长平之战根据历史的记载,秦国应该有大概...

长平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秦赢了赵输了?
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晚期,是战国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一场战役。这次战役之后,赵国元气大伤,而秦国则因为这次胜利加速了自己统一天下的步伐。长平之战之所以秦国会赢赵国会输,一方面和两国的国力相差悬殊有关,另一方则是因为当时赵国统帅赵括的错误决策。要了解长平之战,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起因...

长平之战后,赵国势力大损,为何能在撑数十年?
赵国大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赵国末期“短暂中兴”局面的出现,主要包括:廉颇、李牧和庞煖。长平之战中,赵括取代了廉颇,继而以战略失误葬送了45万军队,全军覆没;长平之战后的邯郸大战中,赵王重新起用老将廉颇,廉颇率领“童子军”大败燕军,并且一度包围了燕国都城。廉颇因事奔赴魏国后,由老将庞煖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