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流派。今文经学家认为孔子是政治家、哲学家,六经是他创作的,强调经籍中的“微言大义”,注重与现实政治的结合。古文经学家则认为六经是古代史籍,周公是先圣,孔子是历史学家和文化保存者,重视经籍的整理、考订和训释。两派间的分歧严重,引发多次争论。汉哀帝时,刘歆与今文博士的争论,以及东汉初期尚书令韩歌上疏立古文经博士,均体现了两派的激烈斗争。最终,古文学者在一系列辩论中占了上风。东汉章帝时,“白虎观会议”上,古文学者贾逵与今文博士李育就《左传》与《公羊传》的经义问题展开辩论。马融与北地太守刘环讨论《春秋》今古文学分歧,郑玄对何休的辩论进行了深入回应,使得古学得以明确。清代中后期,刘逢禄、龚自珍等今文经学家排斥古文经学,尤其是康有为试图从根本上否定古文经学,认为孔子地位至高无上,古文经典多为刘歆伪造。而古文经学家如章太炎则积极捍卫古文经学。
晚清的经今古文学之争,不仅在学术层面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经学的消解作用。康有为以今文经学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基础,否定古文经典的真实性,将孔子推至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古文经学家则强调孔子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康有为和章太炎都对经学产生了无意识的消解作用,他们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经学的一种否定。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随着传统经学地位的消失,经今古学派及其争论也随之消失。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变革,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批判,推动了学术创新和文化发展。
今古学派是研究经传的两大学派,亦称今文家和古文家。西汉经学,初无古文与今文之别。后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皆以古籀文书写,故称古文。又河间献王亦称得古文经传。其时经师多不信古文。王莽时古文虽列于学官,光武时即废。东汉末,服虔马融郑玄皆尊习古文,古文经学遂昌盛。后有晋王肃解《诗》,王弼注《易》,杜预着《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而古文经学独树一帜,盛传于世,今文经学则大衰。今所传《十三经注疏》,多取古文学派之说;西汉今文学说,仅存《公羊传》的何休注。
今古学派经今古学之争
清代中后期,刘逢禄、龚自珍等今文经学家排斥古文经学,尤其是康有为试图从根本上否定古文经学,认为孔子地位至高无上,古文经典多为刘歆伪造。而古文经学家如章太炎则积极捍卫古文经学。晚清的经今古文学之争,不仅在学术层面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经学的消解作用。康有为以今文经学作为变法维...
今古学派的经今古学之争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大致而言,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都是孔子所制作的,他们把孔子视为政治家、哲学家,是“受命”的“素王”。今文经学家重视经籍中的所谓“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如汉代今文经学家的研究往往就是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等作论证,...
汉代儒学中的今古之争的主要内容是?
汉代儒学的今古之争主要是关于两种不同的儒家经典传本和相应的学术观点的争论。一种传本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的,称为今文经。这种经书是凭口耳相传,由学者用隶书写下来流传至今的。今文经学派注重探索经籍的“微言大义”,强调对儒家经典进行注释和阐发,以服务于汉政权。另一种传本是秦时藏于地下或...
10.7经学之中的今古文之争
在清代学者的学术视野中,经学史中的今古文之争是一段不可忽视的学术历程。这一划分,源于对汉代学术传统的独特解读,而非自古有之。学术的区分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两者并存,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目标。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如同学术领域的两极,最初是文字载体的差异,随后在道义理解上也产生了分歧。经学...
古经文和今经文之争是什么?内容
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一.汉代今古文之争的由来。 先秦典籍经秦代焚书及秦末的战争后,民间及政府的藏书,荡然无存,所以没有资料,从事学术研究。自惠帝废挟书令,文帝奖励献书,研究经书的风气才渐开展,至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设立五经博士,经学渐变成博取利禄的工具,而经学家都希望立为博士,结果有十四博士...
如何看待中国儒学今古文两派之争
‘今文学’之初期,则专言《公羊》而已,未及他经;因此知汉代经师家法,今古两派,截然不同,知贾马许郑,殊不足以尽汉学。时辑佚之学正极盛,古经说片言只字,搜集不遗余力,于是研究今文遗说者渐多;冯登府(1783—1841年)有《三家诗异文疏证》,陈寿祺(1771—1834年)有《三家诗遗说考》,陈乔枞(1809—1869年)...
古经文和今经文之争是什么?内容
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一.汉代今古文之争的由来。 先秦典籍经秦代焚书及秦末的战争后,民间及政府的藏书,荡然无存,所以没有资料,从事学术研究。自惠帝废挟书令,文帝奖励献书,研究经书的风气才渐开展,至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设立五经博士,经学渐变成博取利禄的工具,而经学家都希望立为博士,结果有十四博士...
古经文和今经文之争是什么?内容
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一.汉代今古文之争的由来。先秦典籍经秦代焚书及秦末的战争后,民间及政府的藏书,荡然无存,所以没有资料,从事学术研究。自惠帝废挟书令,文帝奖励献书,研究经书的风气才渐开展,至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设立五经博士,经学渐变成博取利禄的工具,而经学家都希望立为博士,结果有十四博士...
经今古文之争有怎样的典故?
学派门户之见与利禄之争交织在一起,相持不下。古代帝王平帝时,王莽当权,由于托古改制的需要,刘歆借机把《左氏春秋》、《古文尚书》、《逸礼》、《毛诗》立于学官,后又立《乐经》为博士,《周官经》六篇也立为博士,古文经学逐渐成为官学。东汉光武帝即位,聚集四方学者于京师洛阳,废除王莽时...
什么是经今古文之争
"书同文"将籀书规整为小篆。汉代又通行简化小篆为隶书。因此,汉代人用隶书书写的书籍成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文字),汉以前用籀书写或小篆写下来并流传到汉代的则成为"古文"。汉代的今古文经之争,虽和书写所用文字的今古有关,但实际争论的问题,却在文字背后,涉及的问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