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解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由走之旁加首字组成,首字上面的两点代表无形的阴阳二气,又是汉字拼音方案的第三声,代表秋实、成熟,首字中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短竖代表运化,下面的目字代表看得见的”有形”。走之旁的一点代表主神、元神。一点在古代汉字中读“主”。走之旁中的“了”字代表休眠,下面的一捺代表复苏、扩张。道是指无形的阴阳二气运化成有形的物质世界,元神随之而来,包围其中。同时,“首”字又代表万物之灵、万众之头领。道有三个阶段,第一是无形的阶段,第二是运化的阶段,第三是有形的阶段。“道”也是无形化有形、有形化无形的过程。

“可”:由丁+口组成,丁本意是劳力者,这里引申为实践,口原意是劳心者,这里引申为理论。

“道可道”的大概意思是万物之灵或者通过理论、或者通过实践、或者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达到对道的三个阶段的局部认知或者全部。

“非”是指跨越三界,穿越三世。“非”同时又指穿越坤地。

“常”:上面的三点分别代表无形的阴阳二气和元神,脱宝盖头表示无形和有形的分界线,下面的“吊”代表悬挂着的日月星辰。悬挂着的日月星辰虽然各行其道,但也有例外,产生碰撞等。

“非常道”的意思大概是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对常态下的物质的运化推演其三界或者三世之外的普遍现象。“非常道”的另一层含义大概是通过表象看到实质性的东西,不要被表象迷惑。

“名”:由月+口组成,月主要是行星(如地球等),口是指口实,“名”的整体意思是物质运动留下的轨迹与口实。

名可名,非常名: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对物质在常态下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和命名,并推演其三世之外的普遍规律。

“无”:三横代表天地人,四竖代表生养老死阶段,四点底灬代表火(指太阳),“无”是指曾经被火焚烧殆尽了的隐藏起来的浓缩的三才。“无”字中的一撇代表先天。“无”并不是指什么空,它只是一粒种子,因为无光而看不见罢了。“无”是指经历过了的一代又一代、一层又一层与其儿子之间的关系,它为“无中生有”提供了空间。无中生有的概率远远大于无中生有。

“天”:在甲骨文中,由像个人字、又像个大字上面加个圆组成,代表太阳。

“地”:由土+也组成,也在古代文字中,像个女性的生殖器官,地指土生万物。

“始”:女子登台,指生养的载体。

“有”:上面是个×,代表爻动、运动,下面是个月,代表行星(如地球等),有本意是指运化中产生了行星。“有名万物之母”:本意是运化中产生的行星(如地球等)是产生万物的母体。

“常无”:让元神常住于无中。

“常有”:让元神常住于“有”中。

“观”(观):隹(鸟)+双眼+见,本意是鸟瞰。观太阳系要把主神跳出太阳系,观银河系,要把思维跳出银河系之外,观是指看全局。

“徼”:双人旁在甲骨文中表示“行”,指运行,白指白光、太阳。“方”是指方向、方位。反文旁代表反复。“徼”的本意是指天地万物源自于一道白光而归于一道白光。”常有欲以观其徼”,一指行星反复围绕太阳运行;二指太阳系或者其他恒星系源自于恒星光,最终也灭亡于恒星光中。

“玄”:古代汉字就是两个圈圈加一个重点,这个重点是强调,它落在先天八卦的离卦也即太阳位置,“玄”本意指先天转后天,后天返先天。

“妙”:少女,指生。

“门”:有无之隔,阴阳之界,生死之隔。

《道德经》形而上版第一章整体解读:道是无形的阴阳二气运化成有形的物质世界的过程,主神随之而来,包围其中。“道”有三个阶段:第一是无形的阶段(运筹帷幄的阶段),第二是运化的阶段(斗争与争夺的阶段),第三是有形的阶段(现状)。万物之灵或者通过理论、或者通过实践、也或者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达到对道的三个阶段的局部认知或者全局。通过对常态下的物质的运化规律推演其三才之外的普遍现象。三才指天地人。万物之灵通过理论与实践对物质运化的轨迹、规律进行命名或者描述,推演其三世之外的普遍规律。三世指前世、今世和来世。“无”是指被火(太阳)焚烧殆尽了的隐藏着的已经寿终正寝的浓缩的三才。它就像一粒种子,因为无光,只是看不见罢了。“无”是孕育天地的摇篮;“有”是运动中产生的行星(如地球等)“月”是表达行星围绕恒星光运转而留下的痕迹,它是产生万物的母体。如果把元神神游,常住于“无”中,就会观察有形世界的产生的过程;如果让元神神游,常住于运动着的天地之中,就会觉知天地万物运化的归宿。“无”是无和有的共同的源头与场地,“无”和“有”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面;是同一事物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无形的阶段和有形的阶段);是类似于种子与其生长的植物的关系。“玄”就是先天转后天,后天返先天。就像一个旋转的圆,无(背面)有(正面)轮换,阴阳角色互换。万物在旋转中产生。宇宙众生产生的秘诀就在此。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一、原文:帛书版: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传世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春秋时期老子所写的《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如下: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

《道德经》第一章解释和解释内容
众妙,万物之奥秘,一切事物的规律。【解读】道,就是客观世界演变的规律和法则。如果,道是可以讲叙的话,那就不是事物真正的“道”了。这就像事物的名称一样,我们能够称呼的事物名称,其实也并不是该事物原本真正准确的概念。因为,宇宙天地,世界万物,造化初期,它们本来就没有名称,后来之所以有了...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译文,自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可以说出来的道理,并不是恒久不变的,是经常变化的。可以命名的道理(事物),名字也不是恒久不变的,是经常变化的。(可能是受易经思想的影响吧,不过老子本身周朝末年的人,易经比老子要早,老子受易经的启发也说不定)无名,天地之始;有...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解释:可以言说的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变的道,恒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可以用文辞说...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译:天道啊,能讲,但讲出来,似乎又不是要说的那个东西。给它个定义,又感觉不能概括,只能说明它...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

谁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解释最佳?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理解:道是一种规律、能量、物质等等的混合体,然而我们对规律、能量、物质的认识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把到今天为止的所有的...

道德经第一章注解! 越详细越好!
讲解:第一章 为什么要讲《道德经》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道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如果是被人们歌颂的,或者说是被人们赞扬的正确人生行为,就一定是没有到达道的极致,所以也就不是真正的道。而正确的思想,如果是被人们歌颂的,或者说是得到人们赞扬的正确思想,就一定是没有到达极致...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翻译与解读 道可道,非常道01。名可名,非常名02。无名,天地之始03;有名,万物之母0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01;常有,欲以观其徼0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0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04。今 译 若能用语言说清楚的道,并非永恒之道。若能用语言说清楚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