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童年》的读后感,每篇400字;《千与千寻》、《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两三百字

如题所述

  童年
  我第一次看到带有贬义色彩的童年二字。
  也许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童年》通篇讲的都是一场悲剧。什么良心亲情统统化作利益钱财,我读来实在觉得毛骨悚然。
  但更多的是佩服,在这样黑暗的色彩下《童年》仍有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落,这就使得我不得不佩服高尔基了——居然能从这样绝望的世界中找到光明。
  我的童年,是幼儿园午睡后起来的一晚绿豆汤,操场上色彩斑斓的滑滑梯以及纸上幼稚而纯真的画。可是阿廖沙的不是,他的童年是外祖父成天的怒骂大闹,是两个叔叔的尖酸刻薄,以及外祖母温柔的安慰。
  多么可悲。
  一个国家居然让孩子承受这么的痛苦与黑暗,那些执政者们都该扔进海里喂鲨鱼。
  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纤细敏感,那样的洁白天真,他们本该在家门口和伙伴们游玩戏耍,而不是在阴郁的家里恐惧何时会遭到打骂。
  但是通篇读下来,记得最深的却是外祖母那些可笑却又质朴的言谈,让人觉得,在最黑暗的今朝,也能开出朵灿烂的花来。
  也许有那用浓重的黑暗做对比,让人更觉得那一点光明的可贵。
  我想,支撑着人们在那样可怕的黑暗中活着的,就是渴望吧。
  对和平的渴望,对安宁的渴望,对爱的渴望,对幸福的渴望。

  千与千寻
  被夺去的名字,载着生存的使命与回忆,随着个中遭遇,逐渐远去。然而,被遗忘的何止名字,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现状所感到的不安也一一消除。剩余的就只有当下,一种枯燥乏味,唯命是从的人生状态。生活变得非常现实。我相信名字会呼喊承载它的人,而曾经背负着名字的人也会潜在的摸索着找回名字的路。只是,人往往花上大部分时间去寻找,有的甚至一辈子也没找着。千寻的灵魂像是磁铁,单纯却又紧紧地吸附着生命中的冷暖与使命,一次一次地找回故事里朋友们失落在脑海里的印记,警惕着人们不忘却自己的名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
  我最感动的,同样也是兰彻告诉法汉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告诉拉朱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因为我想到自己,也曾经是这样既害怕又伪装地生活着,明明很想去参加演讲比赛一展风采,又害怕表现不好被人取笑,干脆算了算了平平淡淡也是真;明明囊中羞涩多买一个小饼都心疼,却鼓不起勇气发出一封需要工作的邮件,于是自我安慰学习这么辛苦打工肯定会拖垮成绩;明明旅行途中很想和坐在身边的帅哥聊天,可担心自己语言不好沟通困难,不如装看书装睡一路沉默到底。。。今天再去回想,你和我都会觉得那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反复思量,可是当初的自己,就是那么奇怪地纠结着困惑着疑虑着裹足不前。
  有些人的一生不需要做出什么选择,因为他们只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更多人的一生,总是不停碰上分岔路口,越走越艰难越走越狭窄,他们善良且懦弱,一边不想伤害周遭人的期许,一边又没办法坚定地认同他们的愿望,一边厌恶既定的规则腐朽的制度,一边又没有勇气去冲击去反抗,一边梦生双翅想远走高飞,一边脚底生根寸步难行。就像法汉和拉朱,被自己对家人的承诺压弯了腰,压低了头。。。幸好他们遇到了兰彻。

  满意采纳喔亲O(∩_∩)O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04
《昆虫记》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颇有心得。
《昆虫记》是法国文学家法布尔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时间来观察昆虫,更写出了十卷观察后的感言,世界怎能不为之轰动?《昆虫记》不仅是一篇文学巨作,还是一部昆虫科学百科呢!法布尔用他一生大量的时间观察千奇百怪的昆虫,收获非同小可,他利用智慧观察到了昆虫们的所有习性,并且不断思考,必要时总会将昆虫带到家里养,以便观察更方便。其实,这篇文章还赞颂了动物生命的宏伟——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人类虽然在生物链的顶端,可我们却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微小的生命这个世界到底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尔所赞美的——昆虫,他们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们对我们来说万般重要,它们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整本书很多处都用了拟人句,形象生动地使这些动物变得更加可爱。
整本书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捉猎物的方法,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虫,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它们可称得上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其中,我对《狼蛛》这一篇最感兴趣,每个动物都会有自己的“杀手锏”,狼蛛的“杀手锏”则是它的两颗毒牙,十分凶猛,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狼蛛的腹部长着黑色的绒毛和褐色的条纹,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纹,长着四只可怕的眼睛,最喜欢住在长着百里香的干燥沙地上,每天都会吃新鲜的食物,它杀敌的方法就是扑在敌人身上,将毒牙刺入敌人致命的地方才能将它彻底杀死,成为自己丰盛的晚餐。
看了《昆虫记》,我才发现昆虫的世界也是如此丰富多彩,在昆虫的身上其实也能看到人类的身影,尽管他们不会像人类一样用言语表达,但它们的每一个动作定有它的深刻含义。以前,我总是为了自己的快乐,频频杀伤小昆虫们,根本不顾它们的感受,看了这本书,我才后悔到了自己的错误,动物的生命同样也应当得到尊重,不应该做无谓的杀害,如果站在它们的角度上去考虑,它们是多么得痛苦,它们得多么憎恨我呀!今后,我一定不会如此做了,要保护它们,使它们不收到无谓的伤害。
法布尔的坚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尔那样,努力、坚持不懈,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第2个回答  2012-02-04
放假时,我拜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我们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童年》的读后感,每篇400字;《千与千寻》、《三傻大闹宝莱坞》的...
我第一次看到带有贬义色彩的童年二字。也许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童年》通篇讲的都是一场悲剧。什么良心亲情统统化作利益钱财,我读来实在觉得毛骨悚然。但更多的是佩服,在这样黑暗的色彩下《童年》仍有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落,这就使得我不得不佩服高尔基了——居然能从这样绝望的世界中找到光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