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课程设计如何计算

帮帮忙,急!!!

第1个回答  2011-10-21
运行方式和处理效果。
  二沉池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其主要目的。二沉池有别于其它沉淀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离(沉淀)、二是污泥浓缩,并因水量、水质的时常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活性污泥。
  通常处理系统的建设费用是和系统处理构筑物的容积大小成正比的,所以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处理效果和建设费用的大小。
  一般二沉池有辐流式、平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池型有圆形、方形。在过去多年中,对沉淀池的研究较为欠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设计单位(水处理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或方法,这些技术并不总是有明确的理论论证,常常也会发生矛盾。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要求在经济负荷下,提高出水质量标准,由此对沉淀池的作用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对过去已经承认了的参数产生了疑问。
1 影响二沉池运行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沉池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沉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流量、水温;(2)沉淀池:表面积和出流量、池高度、溢流堰长度地点和负荷、进水形式、池型、污泥收集系统、水力条件、水波和自然风影响;(3)污泥:负荷、区域沉淀速度、污泥体积指数、硝化程度;(4)生物处理情况:活性污泥模式、BOD负荷;
  在浓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混合液流量;(2)池体:池表面积、池高、污泥收集系统;(3)污泥:沉速(ZSV)、SVI、混合液浓度和负荷、回流比、污泥槽高度。
  欲获得满意的二沉池运行效果,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二沉池运行的诸多的条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有如下几点:
1.1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特别是污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响着二沉池的工艺设计与运行。
  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有二个:一是污泥指数SVI(mL/g);二是污泥沉降比:SV%。
  SVI的物理意义是:曝气池出口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mL)。
  SV%又称30分钟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 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SVI、SV%与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g/L)之间有下列关系:
  SVI=SV / MLSS (mL/g)     (1-1)
  或 SV=SVI×MLSS (mL/L)
  SVI值能反应出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含量高,污泥缺乏活性;过高则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并具有产生膨胀现象的可能。其沉降性能一般区别如下:
  SVI< 100 沉降性能好;
  100 < SVI< 200 沉降性能一般;
  SVI > 200 沉降性能不好。
  从式(1-1)可看出:要想获得适当的SVI值,则需在设计时选用适当的污泥浓度(MLSS)值,当进入生物反应器中的有机物量一定时,污泥浓度愈高,则污泥负荷(F/M)愈小,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正确选择污泥负荷(F/M)。
  污泥浓度(MLSS)、污泥负荷(F/M)与曝气池体积(V)之间有下列关系:
  F/M= Q•S0/V•MLSS
  式中: Q — 污水流量(m3/h);
     S0— BOD5浓度(kg/m3);
     V — 曝气池体积m3。其它同前。
  在设计中一般根据污泥负荷(F/M)选择确定污泥指数(SVI),此数据一般采用运行值或试验值,可根据表1选取,混合液污泥浓度可根据处理工艺从表2中选取。
表1 污泥指数值
数据污水种类
SVI ml/g
F/M > 0.05 kg/(kg•d) F/M < 0.05kg/(kg•d)
混有少量有机工业废水的生活污水
100-150 75-100
混有大量有机工业废水的生活污水
150-180 100-150
表2 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值
处理工艺
MLSS(kg/m3)
带初沉池 无初沉池
无硝化有硝化(和反硝化)除 磷 2.5-3.53.0-3.52.7-3.0 3.5-4.53.5-4.5/
  对大多数废水, F/M在下述范围内: 0.3<F/M<0.6。
1.2回流污泥、回流比、回流污泥浓度、浓缩时间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必须保持足够且恒定的生物群体,因此在二沉池中所沉淀的生物固体(污泥)一部分必须返回到曝气池,另一部分从二沉池中排放掉。返回到曝气池的生物量,是用来维持系统所要求的污泥浓度,降解进入系统中的有机物质。有机物越多,需要的生物量越大,要想维持系统所要求的污泥浓度,就必须保证回流污泥的量。
  在生物系统物料平衡中有如下关系式存在:
  X= Xr•R/(1+R)
  式中:R ---污泥回流比%;
     Xr---回流污泥浓度kg/m3;
     X ---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 kg/m3
  由此式可看出:(1)想要得到预期的X(MLSS)值,就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回流污泥浓度和回流污泥量;(2)X<Xr。回流污泥量,一般用回流比控制。对于平流式和辐流式二沉池一般采用R≤1.5;竖流式沉淀池R≤2.0,因为较大的回流比会加大二沉池分离区紊动程度,而影响沉淀过程。
  回流污泥浓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活性污泥的性质和二沉池内污泥浓缩条件有关,活性污泥的浓缩性能不仅取决于SVI,还受到浓缩区高度、停留时间的影响。浓缩区的高度和停留时间与下列因素有关:固体负荷;二沉池进、配水方式;刮泥机种类与性能;污泥回流量及二沉池的池型等。
  在我国一般认为,混合液在量筒中沉淀30min后形成的污泥浓度基本上可代表混合液在二沉池所形成的污泥浓度,也即为回流污泥浓度。回流污泥浓度(Xr)与SVI之间有下列关系:
  Xr=r•106/SVI  (mg/l)
  式中的r是考虑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层厚度等因素有关的系数,一般取1.2左右。
  德国在二沉池竖向设计中研究较多,并提出了二沉池底流污泥浓度(XB)与浓缩时间(tE)之间的关系式:
  XB=(103/SVI)•(tE)1/3  (kg/m3)
  式中:SVI—污泥指数(L/kg);
     tE—污泥浓缩时间(h)。
  由此式看:污泥浓缩时间越长,底流污泥浓度则越高,回流污泥浓度越高,回流比R则可越小;另一方面活性污泥在二沉池浓缩区和刮泥区的停留时间应尽可能短,以免二沉池内污泥中的磷再次释放以及因脱氮而造成的污泥上浮现象。但是要精确的确定最佳浓缩时间和影响系数,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浓缩时间的确定对二沉池的计算特别重要,设计可根据表3经验数据选取:
表3 浓缩时间取值表
处理工艺
浓缩时间(h)
传统活性污泥法 1.5-2.0
生物脱氮活性污泥法 1.0-2.0
生物除磷活性污泥法 1.0-1.5
  回流污泥浓度因受刮泥系统的影响,其浓度一般低于底流浓度,其减少值与所采用的刮泥系统有关。
  采用刮泥时:Xr≌0.7XB
  采用吸泥时:Xr≌0.5-0.7XB
  以上二式适用于机械刮吸泥式二沉池。
1.3 污泥体积负荷和表面负荷
  污泥体积负荷(qv)和表面负荷q′是设计计算二沉池表面积的参数。二者有如下关系:
  q′=qv/(MLSS×SVI)
  在处理水量一定时,沉淀池表面面积与表面负荷成反比,A =Q/q′,为了保持较低的出水SS值和BOD值,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中规定活性污泥法二沉池表面水力负荷1.0-2.5m3/(m2.h) ,德国对水平流态的二沉池(平流、辐流二沉池)规定:q′≯1.6 m3/(m2.h);qv≦0.45m3/(m2•h),对竖流式沉淀池,因存在着污泥层的过滤作用和活性污泥的絮凝作用,污泥体积负荷较大q′≯2.0 m3/(m2.h)、qv≦0.6m3/(m2•h)。
2 目前国内二沉池常用计算方法
2.1 二沉池表面积计算方法
  计算二沉池沉淀部分水面常用方法有表面负荷法和固体通量法,固体通量法在理论上与污泥浓缩过程更为贴切,更是用于浓缩池的计算。
  在许多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中,依据试验测得的污泥沉降曲线给人以精确和复杂的印象,但对于大多数的设计来说,并没有条件对处理工艺所生成的污泥进行沉降试验,因此二沉池的设计一般都采用经验值。
  一般设计中沉淀池的面积确定在我国简化为A =Q/q′,《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不仅规定了表面水力负荷值,而且规定了二沉池的径深比。
  英国WRC出版的TR11和TR144(STOM用户手册)对于面积计算都很简单,且为工艺核查提供了图表,使沉淀池面积计算大为简化,同时,此表格还是一种比较沉淀池运行情况的方法,通过表格也可清楚的看到沉淀池微小变化影响着MLSS和SVI。
2.2 二沉池的高度设计
  我国目前《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4米,设计手册和教科书对二沉池高度设计,只作了二沉池有效水深和二沉池污泥区容积计算二项描述。
  有效水深按沉淀时间计算,一般沉淀时间取1-1.5h。而污泥区容积按2h贮泥量计算。
  事实上这一规定是无法进行二沉池高度的详细计算的,例如:污泥区与池边高度的关系。
  国内某些设计研究院对辐流式二沉池总高度计算采用:超高、有效水深、缓冲层高度、刮泥板高度、沉淀池底锥体部分高度之和。其中有效水深计算沉淀时间一般采用3小时,水力表面负荷采用我国设计规范所规定的1-1.5m3/m2.h。缓冲层高度取0.5米。(除去池底锥体部分高度,其它均为池边深度)在生产运行中取得良好效果。
  英国WRC设计最大的缺陷同样是缺少沉淀池的高度数据,但在欧洲一般采用德国ATV(污水处理协会)高度分区方法加以补充。
  德国ATV制定的设计规范(A131)规定的二沉池深度计算,把二沉池深度方向按其作用分为4个区:清水区、分离区、储存区、浓缩及刮泥区。
  (1)清水区(h1)
  为安全保证区,减轻风、密度差、溢流堰对污泥絮体的抽吸作用和不均匀界面沉降等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h1 = 0.5m
  (2)分离区(h2)
  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二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
  分离区计算停留时间0.5h。
  计算公式:h2 = 0.5•Qmax(1+R)/[1-(SVI×MLSS)]  (m)
  式中:SVI——污泥指数(m3/kg);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kg/m3)
     R———回流比(%);
     Qmax——污水设计流量(m3/h)
   (3)储存区(h3)
  作用是在雨季储存污泥,以免曝气池中污泥浓度大幅度下降,造成处理效果下降,储存区与分离区是连续一体的。储泥区所储存的污泥可保证雨季曝气池中污泥浓度不低于旱季污泥浓度的70%,其差值ΔMLSS=0.3MLSS。储存区的大小,应满足雨季时在1.5h内能接纳从曝气池内多流出的污泥量,污泥体积浓度按500L/m3计(经验数据),在此期间,污泥在储存区进行浓缩,并分布于整个二沉池面积上,二沉池污泥量的增加量为:
  ΔN=ΔMLSS•SVI•Qmax•(1+R)•1.5  (L)
  ΔN的体积V3 = ΔN/500   (m3)
  h3 = 0.45•qv•(1+R)/500  (m)
  式中:500L/m3 — 污泥体积浓度。
     ΔMLSS—污泥浓度变化值 = 0.3MLSS(kg/m3)
     SVI——污泥指数(L3/kg);
      qv——污泥体积负荷(L/m2•h);
  qv =q′•MLSS•SVI。
(4)浓缩及刮泥区(h4)
  浓缩区是保证污泥底流浓度的区域。
  h4 = qv•(1+R)tE/C  (m)
  式中:tE—浓缩时间h,一般0.5-2.0h;
     C—浓缩区污泥浓度值(L/m3);
     C = 300•tE+500
  浓缩区内污泥可视为由一层层的等浓度层叠加在一起的,该浓度为单层浓度的平均值,单层浓度为Cn =(103/SVI)•(tE)1/3。
  二沉池总深度 h = h1+ h2+h3+ h4 (m)对辐流式二沉池计算总池深为其水平流程2/3处的池深,如图1所示。同时还应满足池边深度hmin≥2.5m,计算总池深h≥3.0m,中心斗边深度hmax≥4.0m。

3 结论
  1.二沉池是目前活性污泥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构筑物,但其设计计算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际上的不完善,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辐流式二沉池竖向设计计算方法建议采用一下二种方法:
  (1)德国分区计算法计算,我国规范数据校核;
  (2)用上述某设计院计算方法计算,按我国设计规范规定深度与德国深度规定相结的方法进行校核。
  3.据国外报道,已有集漂浮和沉淀与一体的构筑物也开始使用,漂浮物作为回流活性污泥被回流,节省了常规回流污泥泵的扬程,并有污泥浓度比较高,池子直径比较小的优点。
  膜技术和微滤法也可作为常规沉淀池的替代,现在此技术正在发展中,他们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沉池课程设计如何计算 帮帮忙,急!
从式(1-1)可看出:要想获得适当的SVI值,则需在设计时选用适当的污泥浓度(MLSS)值,当进入生物反应器中的有机物量一定时,污泥浓度愈高,则污泥负荷(F\/M)愈小,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正确选择污泥负荷(F\/M).污泥浓度(MLSS)、污泥负荷(F\/M)与曝气池体积(V)之间有下列关系:F\/M= Q•...

请教如何求二沉池水头损失
平流式:0.2-0.4 辐流式:0.5-0.6 楼主若是进行课程设计这样就够用了,如果是工程实践,则需构筑物尺寸具体估算。

哪位高手能帮忙做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啊,以前有自己做过的也行...
6 二沉池 D×H=46.1×6.15 2 计流量Q=120000m3\/d q=1.5m3\/(m2·h) 停留时间t=2.5h 刮泥机 出水堰板 (1)粗格栅(两组,一用一备) 功能:去除污水中的较大漂浮杂物以保证污水提升泵的正常运行,采用机械格栅,正常情况下两条渠道同时运行,事故时一条运行。 主要参数:设计最大流量Qmax =208000 m3\/d =2...

污水工程中设计高程是指什么
1、标高表示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标高的零点)的竖向高度,是竖向定位的依据。标高按基准面选取的不同分为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1)绝对标高绝对标高: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统一规定的基准面作为零点的标高,我国规定以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作为标高的零点;所计算的标高称为绝对标高。(2)相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