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斋,谈分离之《种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精神分析下的《聊斋志异》

故事讲的是有关吝啬和慷慨的道理。不过,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文中乡下人的吝啬是内心在经历分离焦虑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控制欲的表达。 分离焦虑是孩童在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肛欲期必须面对的课题,孩童在这个时期要开始学会去面对自己一直在依赖的对象,特别是自己的养育者——父母,开始自身的独立时,孩童必不可少地对分离产生恐惧,害怕自己独立时就是自我丧失时。 所以在这时期中孩童很想去控制要远离自己的依赖对象,孩童有可能会出现选择过渡客体来替代要远离自己的一直依赖对象来帮助孩童自己去面对分离和降低焦虑。但是如果在这个时期的孩童没有很好地经历和面对自己的分离焦虑,那就有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极度的控制欲或者不安全感等状态出现,甚至还有可能严重影响了亲密关系。

文中乡下人对于梨有着很强的控制欲,这是因为卖梨是乡下人的挣钱生存方式,梨就会代表着金钱,象征着父母带来的安全感,而道士此时在乡下人的潜意识里象征着强行要把他所依赖的能提供给他安全感的对象剥夺走的“邪恶掠夺者”,所以乡下人能答应施舍哪怕一个坏梨给道士吗?但施舍一个梨真的就让乡下人活不下去了?的确如此,但这是内心精神层面的活不下去。

比如,孩童刚开始时认为父母离开自己去上班会让自己很没有安全感,所以孩童是不愿意让父母离开自己片刻,如同乡下人不肯施舍一个哪怕是坏梨给道士。 即使父母只是离开一小会又迅速出现,就像别人付钱给乡下人买了一个梨给道士,孩童依然会感受到自己内心在经历丧失的煎熬,也就是还是会觉得父母在离开那片刻是已经丧失了,而不会感觉到父母在自己内心的形象是恒定地存在 ,正如道士最后还是要把那一车梨从乡下人身边给“夺走”了。孩童在此时只能忍受到无限的孤独所带来的痛苦和焦灼,而又很无助地去面对,好比道士不见,梨也没有了,那辆车还坏了。

分离焦虑不只是孩子特有的感受,如果在孩童阶段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分离焦虑,长大成人后,个体的分离焦虑依然会在特定情况被诱发 。有一位女性,很独立,工作中很努力,也取得不少成就。但在进入亲密关系后,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管什么好的不好的都会和老公诉说,不管是心情好还是不好都会让老公来承接着,特别依赖老公,两人变得像连体婴儿似的,即使老公出差在外,都要和老公待在一起,甚至不惜让自己三番五次脚踝扭伤在家里休息,不放过任何得到老公照顾的机会。这就是文中的乡下人的感受,不能让出哪怕一颗坏梨,如果让出一颗梨,都是付出很沉重的代价——所有的梨都没有了,车子还坏了,这就象征着所有安全感都没有了,自己的内心也会因此受损。

所以 要面对分离焦虑并不是不可能, 这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学会如何去应对分离焦虑 ,一方面在孩子小时,父母面对孩子总是无法离开自己片刻的时候,或者不愿意离开家长去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更需要谨慎来处理孩子不愿意分离的情况,这时候 耐心温柔的坚定才能更好帮助孩子去适应分离焦虑 ,一方面在长大成人后在关系中重新体验到这样的分离焦虑时,个体就需要通过咨询进行个人成长, 让自己重新面对曾经成长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和影响,同时在当下关系中练习如何掌握好依赖和独立的分寸 。

聊聊斋,谈分离之《种梨》
这就是文中的乡下人的感受,不能让出哪怕一颗坏梨,如果让出一颗梨,都是付出很沉重的代价——所有的梨都没有了,车子还坏了,这就象征着所有安全感都没有了,自己的内心也会因此受损。所以 要面对分离焦虑并不是不可能, 这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学会如何去应对分离焦虑 ,一方面在孩子小时,父母面...

聊斋的故事有哪些
《贾奉雉》均以戏谑的方式讽刺主考官昏聩无能。而《王子安》、《续黄粱》等则展露了屡试不第的读书人,连在梦中及第都不得的可悲可怜,最后也许只能像《罗刹海市》中所说“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画皮》讲述了厉鬼披上人皮伪装成为美妇来吃人的故事。国家博物馆藏。第四类是讽刺不...

聊斋志异文言文短文
原文:蒲松龄,字留仙,有《聊斋志异》传世.初,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瓷坛,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边,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皆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奇事,先听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乃成.附上翻译...

志怪小说的相关典故
另外,《谈生》叙一书生与一美丽女鬼为婚,因不能遵守三年不得以火照观的禁约,终于分离,留下一子。这故事优美动人,后代还有新的演变。因不能抑制好奇心而受到惩罚,这是各国民间传说中最常见的母题,由此可以见到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搜神记魏晋志怪小说中,《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者干宝(?—336...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