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 《一面》

如题所述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三次详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段意】第一部分: 1—29段,讲了我与鲁迅先生在内山书店见面的过程以及发生的事情。第二部分:30—31段,讲了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对我的鼓舞和影响。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
  ②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一个是崇拜鲁迅的文学青年,一个是关心、热爱文学青年的鲁迅,心有灵犀,一见如故。“我”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成员、中共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
  ③“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④阿累的《一面》中,说鲁迅是同志,朋友,父亲,师傅。请问他们的含义?
  答:1、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广大共产党人有共同的革命志向。2、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革命者。3、父亲表示崇敬与热爱。4、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诚地为广大革命青年指引正确的道路。写出了人民对鲁迅的爱戴、赞美和尊敬之情。
  ⑤文中三次外貌描写分别是第三小节“只能模糊辨出别......腾起一阵烟雾。”第19小节和第32小节“黄里带白的脸......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第一次是远处看 略写,第二次近看详写,第三次具体特写,都凸出了鲁迅先生的瘦。
  (2)对词语的理解。
  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觉得不应该这样。
  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抚摸。
  颓唐:精神不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憎恶:憎恨,厌恶。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牛毛细雨:细而密的小雨。
  殷勤:热情周到。
  结结巴巴:(多指说话)断断续续,不流利。
  陡然:突然。
  窘相:困惑为难,不知所措的样子。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
  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1]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 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冈山人,20多岁来到中国,起初在上海贩卖药品,兼售书籍,后开设了内山书店,自起汉名邬其山。鲁迅与内山结交约在1927年底,两人友谊甚深,过从甚密。内山书店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鲁迅接待客人,也多在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办过版画展览。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作序,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抗战胜利后,内山回到东京,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1959年9月,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华访问,因脑溢血去世。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内山书店亦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场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8
全文共4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15
是31个自然段!!!!!!!!!
第3个回答  2011-11-06
31个自然段好不好???!
第4个回答  2011-11-08
一面这课讲了些什么

预习《一面》
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

6年级语文上册19课预习资料
如果是《一面》这一课的话,资料如下: 1.简介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

《一面》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整体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结构。二、教学难点 深入学习鲁迅对劳动人民和进步青年的关怀。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1.了解写作背景 本文由作者在鲁迅逝世之际,以深情的文字回忆四年前与鲁迅的唯一一面。作者与鲁迅仅一面之缘,但鲁迅的风采给他留下深刻印象。2.生字词检查 掌握地窖、赫、...

六年级语文教案《一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篇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一面》。 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幻灯片) 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jiào hè qiàn jiǒng tuí xūn zēng wù nüè kāi zì 地窖 赫然 嵌着 窘相 颓唐 熏黑 憎恶 虐待 揩油 恣情 mó sǒu suō sháo 抚摩 抖擞 摩挲 脑勺 三、结合预习提示解题 一面是一次...

《一面》课文解析
第一部分: 事情的经过 我想买书有困难;我与鲁迅一面之缘 第二部分:作者的感想 3.重点批划。具体划分第一部分的三个层次,在相应的空白处各自概 括这三层的意思。做练习一。在书上用曲线(或重点号)划出本文写出记叙基本要素的有关语句。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内山...

阿累《一面》 教案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研读:"微笑",表现出鲁迅的慈爱和安详;"点头",表现出鲁迅的信赖和放心;"知道",表现出鲁迅的理解和关切。【测试题与答案】测试题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一面》是一篇写人为主...

一面 阿累赏析
《一面》这篇文章就紧扣鲁迅先生“瘦” 的特征,成功地塑造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总体看来,本文的外貌描写有如下特点:一、外貌描写与情节发展紧密结合 文中对鲁迅先生外貌的三次集中描写、三次分散描写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着笔的,是情节的有机...

19课一面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文主要讲了1932年秋天我去书店避雨,无意之间看中了一本《毁灭》很想买但没有钱。这是鲁迅先生走了出来,送给我了《毁灭》还用1元钱卖给我了《铁流》。通过我和鲁迅先生一面之缘让我变得更坚强的事情。鲁迅是个热爱帮助别人的人。 zxy7727995 | 发布于2012-11-19 举报| 评论 10 4 讲了:作者见到鲁迅...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的教案
第一课时 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

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什么
因为他认为,学生在课前对这些内容已作充分预习,学生手里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的还多,再教这些,难免在已知中兜圈子。教学效果证明,这样的选择的确高人一筹。又如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可教的内容有很多:⑴学生字;⑵学词语;⑶学句子;⑷学朗读;⑸理解人物;⑹体会人物情感;⑺了解作者和时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