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昆院士将“勤奋、报国”作为人生秘诀,他收获了什么?人生价值该如何评价?

如题所述

“钢铁院士”的一生奉献

在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心目中,把自己学习专研的全部成就奉献给国家,能为国家改变落后面貌献一己之力就是“不枉此生”。用崔昆院士自己的话说,“我这一辈子,不谦虚地说4个字就概括了——勤奋、报国!”

人物名片:

崔昆,1925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著名金属材料专家,创造性地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钢,撰写完成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晚年捐出全部积蓄设立助学基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

前些日子,定时收看央视播出的十集电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成为崔昆院士每天的头等大事,每看完一集他都要写一篇观后感。尽管已是耄耋之年,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身子骨结实硬朗,集邮、打太极拳、参加合唱团,闲暇之余与一帮老朋友跳交谊舞……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过贫穷落后、百废待兴,更能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苦难中成长起来,报效祖国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的信仰。”和金属材料打了一辈子交道,崔昆也似乎经过了千锤百炼,他就像是一块钢,用60年党龄、70年教龄、90岁高龄,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热忱报国、忠诚爱党的赤子情怀以及无私奉献的拳拳公益之心。

矢志报国投身钢铁

10月,喻家山下树木掩映的华中科技大学院士楼分外静谧。崔昆的家在二楼,客厅里是一套略显陈旧的沙发、一台国产海信牌电视机。墙角立着一个小陈设柜,里面摆放着各种奖杯和获奖证书。92岁的他早早坐到书桌旁,为再版自己的专著忙碌着。

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却无力自主生产,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心急如焚的崔昆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买不到仪器设备,就自己动手做。

那时候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他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控温———眼睛紧紧盯着温度显示仪,往往一盯就是一个通宵。

“就用眼睛来观察,如果温度高一点,就停一停,温度低一点就把闸合上去。”崔昆说,那时大家常常通宵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眼睛紧盯着仪表数字,丝毫不敢懈怠。熬夜之后,白天还要照常上课。崔昆笑言,多年“白加黑”让他锻炼出一种能力,只要有空就能睡着,根本没有失眠的困扰。

最终,崔昆带领同事建成了装备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新模具钢制成的模具打破了国外垄断。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原副书记梅世炎回忆说,按当时的产值计算,崔昆的研究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两亿元,“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生活简朴慷慨为人

人人都说崔昆在治学上是钢铁雄心,在处世上充满着大爱柔情。让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们感动的是,这位一件衬衣可以穿30多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超乎寻常的慷慨大方。

2013年,崔昆和夫人朱慧楠决定将全部积蓄捐给学校基金会,成立“勤奋励志助学金”,每年资助45名本科生,每人8000元。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钱,崔老便做了一个5年计划,从那时起至今年,他们共捐资420万元,只留下部分工资用做生活费。这笔钱,预计可资助贫困学生500多人次。

“2013年11月29日,24万元;2014年8月28日,24万元;2015年8月27日,124万元;2016年8月29日124万元。余下的今年8月底补齐。”时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管理处处长杨筱亮出了崔昆设立助学金后的转账记录:“崔院士手头一下子也没那么多钱,他都是陆续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凑齐的,其中还包括房产。”

去年6月,崔昆夫妇还向学校捐赠了一辆价值20万元的崭新轿车。谈及此事,老人笑着说:“学校为了方便老同志,此前专门设立了应急服务专车。我看这个措施很受老同志们欢迎,所以就再尽一点绵薄之力。”

材料学院退休教师张杰与崔昆共事20多年,清楚地记着他自掏腰包为困难家庭老师设立的互助基金,“这笔钱当时解决了很多老师的燃眉之急。要是没有这笔钱,一些老师家里可能就揭不开锅了。”

上世纪80年代,崔昆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奖励,他按贡献大小把奖金分给每个参与的同事,自己的那一份则留下来作为互助金,给家庭有困难的同事进行周转,等缓过劲了再还回去。一直到90年代末大家收入普遍提高,这个互助基金才取消。

“我年轻求学时恰逢战乱年代,饱尝贫困滋味。现在自己年岁大了,用不了多少钱,可是学校里的不少寒门子弟,连每月的生活费都支付不起。”谈到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的初衷,崔老说自己是受到了著名作家杨绛的启示。2001年,杨绛女士将她与先生钱钟书的全部稿费及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奖学金,以帮助、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报国。

今年3月,在崔昆院士先进事迹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路钢如此评价这位令他敬佩的学者:“单看崔老做的每一件事,我们每个人努努力或许可以做到,但他这样做了六七十年,将平凡做到了极致,就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一篇文章《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8年写的。确如推荐所说“细读顿觉其朴实无华,情深意切,谈人生,谈事业,谈荣誉、谈钱财,颇受启迪和教益。”

近日,又有《人民日报》刊文《95岁院士捐款超千万!开心给记者展示自己的购物车》,介绍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昆的事迹。

还有《百万奖金全捐!96岁院士:为什么这个奖要给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振义院士将百万奖金全部捐赠。

袁隆平院士90岁、崔昆院士95岁、王振义院士96岁。子曰:见贤思齐焉。看了三位90后院士的故事,除了感动外,我们还该从他们身上学些什么呢。

有一个为祖国健康工作70年的好身体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贡献大小,与他能做贡献的时间成正比。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消息,2020年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0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三位90后院士远超这个平均值。

袁隆平院士22岁时差一点进入国家游泳队;现在每天早晨都会起床活动筋骨,甩甩胳膊、晃晃腿来锻炼身体;每晚八点,会和固定的牌友做一小时的“脑力锻炼”—打麻将。

崔昆院士给自己定了一个25字箴言“良好的习惯、平稳的心态、和睦的家庭、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

王振义院士的健康秘诀是什么,我们还不太清楚,但可以想象到,他一定也有一套适合健康生活方式。保证他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在专业领域取得常人难以企及成绩的同时,也拥有超出常人的高寿。

我昨天,写过一篇文章《“过劳肥”的朋友请您珍重自己的身体》,建议这些朋友在工作上仍要坚持高标准,但身体上要向院士们看齐,保证自己能为祖国健康工作70年。

专业上精益求精,学习上永无止境,生活上朴实无华

有人说,一听到院士就能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重要,时间的宝贵。

每一个院士都是自己所在领域的绝对权威,都在引领着本专业的前进方向。在专业学习和创新方面必然是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

80岁自学计算机打字和制图,90岁以后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和网络购物,崔昆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终身学习”。王振义的长寿秘诀是:“为了过好‘老年关’,我60岁时学英语,70岁时学电脑……学习,是我延迟大脑退化、不得老年痴呆症的最好办法。”袁隆平院士比很多年轻人都要强很多,走在了终身学习的道路上,每一次亮相都带来了新的成就。

但他们在生活中却非常简朴,袁隆平院士永远都是田间老农的打扮,崔昆院士一件夹克穿了三十年,王振平院士一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

今年上半年,由于特殊的原因,我们的生活简单了很多,心态也平淡了许多,再看这些院士的事迹也感觉亲近、亲切的许多。

我们常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细算一下,我们往往因为生活不太简朴,时间往往分给手机聊天、碎片化阅读浏览、吃喝吹牛等太多的干扰项了。向院士们学习,按上半年的节奏和生活方式,重新规划一下我们的未来,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把生活过得朴实无华,相信幸福感也能提升不少。

心中有大爱,关注年轻人的成功成才

王振义院士说:“一个人唯一能留在世上的就是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的梦想是:“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奇迹。”

崔昆院士说:“勤奋和报国是我一生的四字秘诀。”“我只要我的东西能用,就比什么都快活,那是钱买不来的。”

9月6日上午,2020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颁发给了张亭栋、王振义两位科学家,面对100万万奖金,王振义现场说在“麻烦帮我把奖金全都捐给扶贫基金会”。其实早在1994年,王振义获美国凯特林奖后,为了奖励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人员,特别是刻苦钻研的年轻人,王振义院士就特地拿出部分奖金在国内设立“白血病诱导分化疗法基金”,鼓励年轻人在这一领域多做研究,多做贡献。

崔昆院士同样如此,除此次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外。2013年就在学校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帮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至今已捐资600万元。两项合计1000万元。

2016年,袁隆平院士也向西南大学捐款设立“袁隆平奖助学金”,奖励农业学科相关的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学生“深入基层,扎根农田,为我国的农业事业做出贡献”。还向怀化职业技术学校、澧县弘毅学校分别捐款,设立“袁隆平奖教奖学金”和“袁隆平奖学金”。

120年前(1900),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三位90后院士身上,可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无比宽广的人生境界,既是科技报国的典范,也是国之脊梁,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向他们致敬,祝他们长寿安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1
我讲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他一生没有白活,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他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自己的祖国。
第3个回答  2020-10-11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决定成败,良好思想能够带来积极回报,现实社会,利欲迷惑人心,如果清心寡欲,未免过于安于现状,悲观消极,但是野心勃勃,利欲熏心,勾心斗角,难免迷失自我,害己害人,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客观理性,审视心中所想,权衡利弊,规行矩步,紧言慎行,努力争取,浩然正气,才能结识良师益友,携手奋斗
第4个回答  2020-10-11
我认为以微笑容忍为半径,那么画一个完美的圆儿,就是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就是这样。

...作为人生秘诀,他收获了什么?人生价值该如何评价?
今年3月,在崔昆院士先进事迹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路钢如此评价这位令他敬佩的学者:“单看崔老做的每一件事,我们每个人努努力或许可以做到,但他这样做了六七十年,将平凡做到了极致,就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为名人勤奋读书和读书名言,来激励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领悟其中的道理求...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

事例说明 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他的一生 至少两个事例 名人的 再有几条...
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 今天就是生命 --- 是唯一你能确知的生命...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小伙子,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北面那颗最亮的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跟着肯·莱文,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现在比塞尔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阿古特尔作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

生活中有哪些乐于奉献的人和物值得我们去赞颂?
所以,奉献者也在收获。在奉献中突破自我与取得进步,是志愿服务给每位志愿者最大的回报"。高金潮不正是所忆所想所做地吗?他所走过地文明诚信奉献路?不是很好地说明吗?让我们所有良智地人们,和高金潮老人一起,担负起社会责任,做些为民、为社会奉献的事情吧。 长城网衡水12月20日电(记者 王永宏 通讯员 郝红军...

怎样看待人生?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那么,如何寻找兴趣和才华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价值,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

劝告人们珍惜时间,求学上进的人生格言
29、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30、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3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3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33、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34、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呢?
人生的真谛是:自己选择的路,再艰难,跪着也要走下去。1、人生的真谛就是一次跋涉,只有前行,没有退却;岁月,就是一种磨砺,只有坚毅,没有怯懦;风雨,就是一种沧桑,只有无悔,没有悲叹。2、人生的真谛是因为责任,因为善良;人活着,是一道风景,因为简单,因为美丽;人活着,是一场洗礼,因为...

人生磨练的唯美句子精选167句
21、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麽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雪莱15、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22、别再自己摸索,问路才不会迷路。23、成长之路充满坎坷,但是人生必须努力前行,你要去相信所有的成长之路,只要砥砺向前,自己的人生始终都有所收获。24、你没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