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归纳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

如题所述

第一,群相制。宰相是集体的而非个人。

第二,有共同的办公地点和集体议事会议称为"政事堂"。

第三,既有分工,又集体议政。决策、审议、执行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办事效率高,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有利于唐代政局之相对稳定。

第四,科举进士逐渐成为宰相来源的主体。唐代大兴科举,科举宰相日益增多并逐步成为中枢系统的主体。

第五,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使兼宰相。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实际上的宰相,至于以宰相衔兼地方节度使、盐铁使等的也可。

扩展资料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最初很大程度沿袭包括五省在内的隋制,但他为尚书省设立了唯一的长官尚书令,由皇子赵公李世民(即后来的秦王、唐太宗)担任。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成为皇帝,部属无人敢担任尚书令,尚书令一职空缺。

此后,尚书省由两位副长官尚书仆射领导(广德二年(764年)十二月郭子仪因有大功被任为尚书令,但多次辞让,六天后被解职)。大约当时,可能在唐太宗命令下,多宰相的制度被正式化,以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改名自内史省)长官被认为宰相。因门下、中书两省经常有不止一个长官,宰相并不必是四个。

唐太宗末期,他开始授特定的并非一省长官的高官参豫朝政等官名,指为宰相。贞观十七年(643年),他修订官名,将其正式化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都是三品。这些宰相被柏杨称为“实质宰相”。

终唐一朝,门下省、中书省被数次改名,同中书门下三品也相应被数次改名(如唐玄宗年间,中书省、门下省分别短期改称紫微省、黄门省,实质宰相就被称作同紫微黄门三品)。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又设立了一个次等但权力与前者相同的官名,最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柏杨称为“第二级宰相”。安史之乱后,实质宰相衔虽未被官方废止,却也不再使用,最后一个得此衔的是至德二年(757年)—乾元元年(758年)间的李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唐代宰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唐代官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秦汉宰相制度,又直接因袭隋制,并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其宰相制度演变之频繁,机构之庞大,宰相人教之多,制度之完善和系统,对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作用之显著以及对中外历史影响之深远,为世界历史所罕见.而这些纷繁复杂的特点,无不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密切相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直接制约着相权的争压和演变,进而影响着唐代历史的兴衰更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历史题:归纳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
第一,群相制。宰相是集体的而非个人。第二,有共同的办公地点和集体议事会议称为"政事堂"。第三,既有分工,又集体议政。决策、审议、执行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办事效率高,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有利于唐代政局之相对稳定。第四,科举进士逐渐成为宰相来源的主体。唐代大兴科举,科举宰相日益增多并逐步成...

唐代宰相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唐代相制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在谨慎大政;另一方面在使君主与权臣俱不能独断。因此,一切政令,由中书进拟,经门下审议后,天子不得轻易改动,而“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未得为敕。“充份显示上述的设制精神。三省权责分明,凡有单国大事,先由中书舍人草拟,经中书令,待郎决定了审议后,进...

唐朝选拔宰相制度有什么特点
唐代宰相采取的是委员制而异于两汉的领袖制。共有三个衙门:中书、门下、尚书,此三个部门的职能外加御史台才等于汉代丞相的职权。可见唐代丞相的分权。1、中书省---发令。这些命令唐代叫做“敕”,虽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却不由皇帝拟定,而由中书省拟订。其程序如下: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称“五...

唐代宰相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唐代宰相制度上承秦汉宰相制度 ,又直接因袭隋制 ,并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其宰相制度演变之频繁 ,机构之庞大 ,宰相人数之多,制度之完善和系统 ,对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作用之显著以及对中外历史影响之深远 。据《新唐书》编者欧阳修所述,唐朝沿袭前朝隋朝体系。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将政府...

隋唐宰相制度的特点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首领即内史省内史令、门下省阎娜、尚书省都是宰相。唐朝在继承隋朝的基础上,再次更名。内省改称中书省,内省令相应改称中书令,门下巡抚阎娜改称中书令。中书省的中书令和厦门省的侍中是宰相,尚书省的尚书令也是宰相。但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前,曾担任过尚书领,无人...

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至两晋时期,中书监、令便取代了宰相的职位。宋齐梁陈,又设立了侍中。魏晋以后门下省逐渐发展,侍中权柄尤重。隋朝废三公,以三省长官为相,称为“真宰相”。三省制度是在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逐渐形成的,到唐朝真正得以确立。唐代的中枢机构中,握有实权的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是中央执行...

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麽变化?起到了甚麽作用?
一、唐朝宰相制度 1. 唐朝宰相的兼职特征 赖瑞和先生引用清代史学家钱大昕先生的观点,提出唐代宰相具有使职特征。所谓使职,相对于固定职务和品衔的职事官而言,具有临时性,没有固定的品衔。唐朝的宰相也有类似的头衔,多达二十二种,是历朝之最。《唐六典》记载:“武德、贞观故事,以尚书省左、右仆射...

历史作业!!
11。首先,中国历史自战国时代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在西汉,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在明清。在第二次高潮中,尤其是唐朝前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手工艺品日益精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活繁华似锦。唐朝后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以后...

如何看待唐代的宰相制度呢?
因此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有效防止了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同时这个时候的政府首脑已经不再称丞相,而是将丞相权力进行分割,交由三省,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尚书省则由尚书令负责。这三部门的掌管统称为“宰相”,但权力跟以前的丞相无法同日而...

唐朝的宰相制度
宰相平时在政事堂讨论朝政,政事堂会议成为协助皇帝统治的最高决策机构。六部分管各种具体行政事务,下各设四司。六部有高低之分,吏、兵二部为前行,户、刑二部为中行,礼、工二部为后行。其中吏部主管全国文官升迁,下设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户部掌管全国土地、民众、财赋,下设户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