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性格,为什么由着大臣说,骂

如题所述

宋仁宗是北宋帝国最高领导人,身边美女如云,可是有一美艳女子却能在众多美女中脱颖而出,专宠多年,此人就是贵妃张氏。宋仁宗对她恩宠有加,短短几年间,就把她从小小的才人提拔成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甚至动过废掉曹皇后改立张贵妃的念头。可惜,张贵妃30岁出头就一命呜呼。宋仁宗悲痛万分,不顾曹皇后的冷眼和朝廷众位大臣的反对,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就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痴情得有些过头。
不过,宋仁宗既非只爱江山不爱美人的冷酷皇帝,也并非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荒淫皇帝。就算他对张贵妃再怎么宠爱,可一旦牵涉江山社稷、官员任免的大事,宋仁宗还是很有分寸的。
张贵妃出身寒微,在宫中难免受人歧视,于是总盘算着拉自己娘家人一把。张贵妃的父亲和兄弟都不够争气,或者早丧或者无能,只有伯父张尧佐还算争气,虽然关系疏远了一点,但毕竟是娘家人。张尧佐担任地方官多年,名声还不错,被顺利调到中央。可是担任什么官职好呢?张贵妃看中了“宣徽使”一职。这是皇城各衙门的最高负责人,是皇帝的大总管,权力极大,油水多多,一般都是由国防部副部长(枢密副使)兼任。
可是,张贵妃枕头风吹了很多遍,宋仁宗总是迟迟没有动作。张贵妃每天都哭哭啼啼,宋仁宗招架不住,答应试一试。临出门,张贵妃拍拍宋仁宗的肩,说:“官家今天可不要忘了提宣徽使的事啊。”宋仁宗连连说:“得了得了。”很是无奈。宋仁宗上朝后宣布这项任命,可是包拯极力反对,说话慷慨激昂,唾沫都喷到皇帝脸上了。皇帝很无奈,只好放弃。
这个故事一般被认为表现了包拯的刚直敢谏和宋仁宗的仁慈虚心,可是原文后面还有一段奇怪的文字:“温成(张贵妃)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按照常理,一个人被人把唾沫喷到脸上后,会在第一时间擦去,可是宋仁宗没有。他不但没有在朝堂上立刻擦去,就算是在散朝之后也没有擦去,而是一直从朝堂退出,走到后宫,来到张贵妃面前,才“举袖拭面”。
很明显,他在施展“苦肉计”。
宋仁宗就是要告诉张贵妃,不是我不把你放在心上,而是阻力实在太大,看看,我都被人吐口水了,绝对不是骗人,有口水为证。他还借题发挥,说:“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言下之意,我这么受辱,完全是为了你啊!
果然,看到宋仁宗为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明明他并没替自己办成事,可张贵妃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主动迎上前去向他道歉。面对大声嚷嚷、一脸愤然的宋仁宗,张贵妃小心翼翼,很久都不再提给家人封官的事情了。
张贵妃身为大宋帝国的第二夫人,自然少不了人来巴结。宋仁宗富有天下,他的宠妃自然也啥都不缺。大臣王拱辰(李清照的曾外公)因为反对庆历新政,刻意打压苏舜钦和范仲淹,被宋仁宗贬到地方担任知州去了。他想调回京城,便千方百计搜罗了一个定州红瓷器献给张贵妃。定州瓷本就是宋瓷中的珍品,红瓷更是定州瓷中罕见的变种,据说颜色犹如朱砂,晶莹剔透又如美玉。
张贵妃见到后爱不释手,但知道宋仁宗不喜欢后妃和大臣来往、干预朝政,只是偷偷赏玩。有一天宋仁宗突然到来,张贵妃来不及藏好定州红瓷,被宋仁宗发现了。宋仁宗一看大怒,生气地问:“安得此物?”张贵妃看到仁宗大怒,也不敢隐瞒,供出了王拱辰。宋仁宗更怒:叫你不要收人家的礼物,你怎么就是不听!他不但是嘴上说说,还抄起柱斧(宋朝皇帝经常拿在手上的一种装饰品,类似玉如意),一下子把珍贵的瓷器砸碎了。张贵妃一脸愧色,连忙下跪请罪。王拱辰自然也没有被调回。
可是,就算张贵妃宣扬自己绝不收礼,还是有许多人想破脑袋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心意”。出身名门、位高权重的名臣文彦博也不能免俗。张贵妃的父亲和文彦博的父亲早年相识,文彦博想借张贵妃之力拜相,就费尽心思找了一匹珍稀的用金线编织的蜀地灯笼锦献给张贵妃。张贵妃大喜,做成一件华丽的礼服,并在上元佳节宫廷大宴时穿上,一时艳惊四座,连宋仁宗都频频注目。可是,当宋仁宗听说这匹灯笼锦是文彦博所献后,就算宴会上人多嘴杂,易惹是非,宋仁宗还是顿时沉下脸来,给了张贵妃一个大大的难堪。
不过,宋仁宗还是很注意分寸的,要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斩断和所有人的人情往来,不大现实,也没有必要。王拱辰献上定州红瓷,宋仁宗一斧砸掉;文彦博献上灯笼锦,宋仁宗只是给点儿脸色。关键在于,王拱辰是因为反对朝廷新法、且恶意陷害朝臣而被贬的,这种人绝对不能轻易赦免,所以宋仁宗态度强硬;而文彦博和张贵妃毕竟算是世交,互相有点人情往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一个是后妃,一个是朝廷重臣,并且是呼声很高、即将拜相的朝廷重臣,两人一旦勾结,很有可能操纵朝政,所以宋仁宗必须防患于未然。于是,按照正常程序,宋仁宗仍然任命文彦博为宰相,但当御史提出,文宰相曾经献给张贵妃灯笼锦时,宋仁宗趁机发难,将文彦博罢相,以警醒自己的女人们。为了安抚贵妃,那个提出弹劾的御史随后也被罢官,算是平衡。
当然,如果宋仁宗只是一味强硬,总是使用家庭暴力,动手脚、甩脸子,那也算不得艺术。他在处理江山和美人的关系时,还注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当时的大宋宫廷,常常是国家流行时尚的发源地,宫中发生的大小事务不但关系到大宋的政治、军事,还关系到大宋的经济、生活。像金橘,本是江西的特产,因为出产地太偏远,开封府的许多人都不认识,可是有一次江西的官员献上金橘,张贵妃一吃就爱上了这口,于是京城都流行吃金橘了,金橘价格一下暴涨几十倍。好在金橘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价格比较低廉,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比较小,可是珍珠就不同了。宋代的珍珠,价格多是黄金的十倍。有一年,广州有一个外国商人非法携带一批珍珠进入,被官府抓捕充公。珍珠运到京城,宋仁宗带着后宫嫔妃集体观赏。张贵妃一看到硕大且无瑕的珍珠,就走不动了。看到心爱的女人如此喜欢,宋仁宗自然大方地将珍珠赏赐给她。可是其他嫔妃不干了。平时皇帝就经常赏赐一些好东西给她,现在又给她珍珠,实在太偏心了!宋仁宗也怕烦,就答应让人去集市上购买类似的珍珠,结果搞得京城的珍珠价格暴涨。
宋仁宗听说后很是担忧,当时国家多难,西北不宁,又长年给辽国和西夏支付岁币,国库并不充裕。若是因为购买珍珠这样的奢侈品,耗费大量钱财,实在不划算。可是,也不能无视其他嫔妃,后宫不宁,朝廷也难安啊。怎么办呢—众位嫔妃之所以要珍珠,其实不是为了珍珠本身,只不过是不忿唯独张贵妃得到珍珠罢了。如果张贵妃能够主动放弃,其他人自然就不会纠缠了吧?
几天之后,皇帝召集众位嫔妃观赏牡丹,皇后和嫔妃都到了,唯独张贵妃最后到,头上戴满了前两天宋仁宗单独赏赐的名贵珍珠。众位嫔妃一看张贵妃那神气活现的样子,都很忌妒,曹皇后更是脸如寒冰。这次,宋仁宗没有像以往一样迎上前去,而是站立不动,等张贵妃自己走过来。不但如此,他还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脸,说:“满头白纷纷,岂无忌讳?”一头的白色珍珠,仿佛死了人服丧一样,多难堪!听到宋仁宗这么说,所有嫔妃都哈哈大笑。张贵妃羞愧难当,急忙回去换了寻常的装扮。宋仁宗看了很高兴,亲自上前给张贵妃头上簪了一朵艳丽的牡丹花。于是,所有嫔妃都不戴珍珠头饰,改插牡丹花了。自然,京城的珍珠价格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宋仁宗用一朵牡丹花就平抑了京城的珍珠价格,更平息了众位嫔妃的纷争。如此处理家庭和事业、爱情和工作的关系,江山和美人两不误,可谓高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31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
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尧佐是仁宗宠妃的伯父,仁宗有点为难,想了办法,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带领7名言官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7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以上两例,表现出这位帝王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了。因此,以往历史学家们称誉他为“守成贤主”。
第2个回答  2017-08-31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在经济结构上,传统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得以确立。这种变化诱发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宋太祖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右文”、“重文”的价值取向,制定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为后继者以“祖宗家法”的形式继承下来。宋朝统治者对文人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也都秉承这一精神,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至“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种“以儒立国”的政治格局,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
而宋仁宗赵祯更是宋代皇帝中宽厚的典范,连谥号都是“仁”。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便是在这位胸襟广阔的皇帝治下,才能出现的不畏强权,为民请命之青天。最后,不单是对大臣,对国民,他去世时连辽国皇帝都叹道:"君在时,吾几十载不知兵事"

宋仁宗性格,为什么由着大臣说,骂
宋仁宗悲痛万分,不顾曹皇后的冷眼和朝廷众位大臣的反对,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就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痴情得有些过头。不过,宋仁宗既非只爱江山不爱美人的冷酷皇帝,也并非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荒淫皇帝。就算他对张贵妃再怎么宠爱,可一旦牵涉江山社稷、官员任免的大事,宋仁宗还是很有分寸的。张贵妃出身寒微,在宫中难免...

宋仁宗性格,为什么由着大臣说,骂?
很多人都对宋仁宗的宽仁印象深刻,这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利益相关吧。宋仁宗对官僚阶级和读书人以宽仁闻名,比较有名的段子就是“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即使被大众普遍认为是黑点的柳永和狄青两人,这地也不是没得洗。柳永虽然穷困潦倒,被宋仁宗点着名欺负,但是人家至少官至屯田员外郎,...

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宋仁宗被百姓称为一代圣君,其中有何原委?_百度知 ...
在宋朝,皇帝也乐于让士大夫发挥自己的才干,而讨厌那些轻浮放浪的人,柳永和宋仁宗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柳永在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看了勃然大怒,他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对于一个有追求的士大夫来讲,功名是很重要的。人往往会因为顾及名声而有荣誉感和耻辱感。倘若无所顾忌,那必...

被皇后家暴,为何废后还得经过大臣许可呢?
二、惨遭算计,差点惨死说起宋仁宗赵祯,您可能感觉陌生,这位小皇子出生没多久,就因为宫斗,被人用狸猫替换。长大以后,当上皇帝的他又有了一位假母亲。在仁宗皇帝还是个小孩子不能理政的时候,刘太后就垂帘主持朝政,但是等到仁宗长大后,刘太后贪恋权势,寻找各种理由搪塞着,就是不让皇帝亲政,一直...

敢当街挡住宰相大骂,宋朝小民为什么这么硬气?底气是哪里来的呢?_百度...
京都之民不惧官长,常抓着政府缺点没放,跟官长争长短,也不给官长好脸色看,急眼了就写检举信,或是到京师的直诉人民法院——登闻鼓院控诉。宋哲宗绍圣年里,向太后的娘家人向氏想在自己家坟墓上建造一间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欲讨好皇亲国戚,便圈了一大块地对向氏,规定“四邻田庐”赶紧动迁...

宋仁宗虽然贵为宋朝天子,但却也有着怎样的苦恼?
宋英宗这句话是非常没有礼貌的,因为曹太后虽然不是他亲生母亲,毕竟对他有有养育之恩,拥戴之情,何况还是他老婆高滔滔的亲姨妈。他如此不加掩饰地辱骂讥讽曹太后是寡妇,不但是对曹太后的蔑视,更是对宋仁宗的忘恩负义。要知道当时宋仁宗才过世四个月,遗体还没有安葬,可说是尸骨未寒啊。再说宋...

宋代的书生竟然敢骂当朝宰相,王旦,是谁给他的胆量?
9. 王旦听说后,赶忙对手下说:“他说的都是我的过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他又有什么错?”10. 然后就把那个书生给放了。11. 无独有偶,宋朝不仅有这样敢于直言,不畏权力的书生,还有非常率直的农民。12. 宋仁宗时期,一位名叫宋祁的官员在开封城外欣赏风景,这是他看到了一位老农正在种地,...

宋仁宗的用人“潜规则”:“赈灾干部”优先任用
其二,光“民主”不“集中”。宋仁宗用人讲求“广开谏路”、“言者无罪”,于是造就了一批好发议论、爱说大话空话的官员。为了博得皇帝的“欣赏”,许多大臣动辄就发表极端和不责任的言论,因为说话一般不会受到处罚和丢了性命,至多也就是贬往外地做官几年再回来而已。可怕的是,这些高谈阔论的官员...

一代天子宋仁宗为何被皇后扇了一记耳光,之后宋仁宗是如何做的?_百度知 ...
是由于宋仁宗极其宠爱的一位美人在背地里说皇后坏话被她当场听到了,很是恼怒,就一巴掌挥过去,没想到宋仁宗挡在了前面,于是这天之骄子就被皇后打了一巴掌。宋仁宗之后可是好好的把握了这次机会进行了废后事宜。具体内容请让我在下文中详细介绍一下。首先,宋仁宗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当场表态。这件...

宋仁宗赵真简介:狸猫换太子与仁宗之谜的生母
我谅你也是朝中大臣,意思是一样的。可怜的宸妃出生了。陛下,不要抱怨。即使他那天死了,也有人说是留侯秘密谋杀。仁宗听了,不由我忍不住大声哭泣。他渴望去宸妃去殡仪馆看遗体。李宸妃被尊为太后,她的名字叫张仪。仁宗对疲惫的日子置之不理,用后世有狸猫换太子之说,全系捕风捉影,你可以我不完全相信。1063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