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舜帝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人们深受其害。舜帝派鲧治水不成,又派禹继父业治水。当时禹刚刚结婚,他离家外出,带领大家沟通九河,引济漯水入海,把汝汉淮泗导入江。
他用了十三年时间,终于制伏了洪水。禹在治水过程中公而忘私,三次路过家门, 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他把天下有人淹死看成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身劳焦思,身体偏枯,手中胼胝,全心全意治水。
禹是黄帝的玄孙,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量测仪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扩展资料:
大禹介绍: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过家门而不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历史典故是谁的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讲的是发生在大禹身上的故事。大禹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大禹听到自己的妻子分娩时的呻吟声和婴儿降临的哇哇哭声。其他人劝他进去看看,大禹怕耽误治水,并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大禹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时正...
大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 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 什么历史典故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历史典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出自滕文公写的《孟子》一书,其中记载。"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意思是说大禹在外面防洪,三次经过他家,三次都没有进入他家的故事。颂扬了大禹一生为民请命,尽心尽力治理水患,使人民群众免受水患之苦的高尚行为。
短一点的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表现了华夏祖先坚持不懈...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尧舜时期大禹的故事。2、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相传那时洪水泛滥,最开始是禹的父亲鲧去治水,但是他治水不见成效,于是舜下令将他杀死,并令其子禹治水,禹改变了治水方法,在治水的过程中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最后治水成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第三次路过家门,大禹已治理好三门峡,但荆水暴涨,他再次赶往南方。路经家门,见母亲等待,孩子玩耍。大禹内心抽搐,热泪滚落,但他看到荆州百姓哭喊亲人,为了让他们尽早享受天伦之乐,他紧闭双眼,继续策马前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展现了他的伟大牺牲精神和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感,他以一己之力,为...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哪一历史人物的故事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讲述了这位古代英雄在治水过程中的坚定与牺牲。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被后世尊称为大禹,是夏后氏的首领,传说中的帝颛顼之曾孙,黄帝轩辕氏的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是治水失败的鲧,母亲是有莘氏女修己。故事中,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次路过家门,却...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关于哪一历史人物的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关于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他肩负着治理洪水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极高的敬业精神和公仆意识。据传,大禹在治理洪水期间,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都没有时间进去。第一次路过家门时,他看到了自己的家人,心中充满思念,但由于洪水未治...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治水过程中,流传下许多感人故事。传说中,禹利用自制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成功劈开龙门,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保障了水流畅通。他为了治水,离家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对刚出生的孩子也无暇顾及。禹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身先士卒的行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
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授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几千年前的先民,对于这位为了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大禹感激与崇敬。故事是这样的:禹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启,禹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就是这样,禹在治水期间,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