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②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织梦好,好织梦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

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本文来自织梦

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织梦好,好织梦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翻译: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

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答案:示例:惊恐失态。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异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关系。 本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8
惊恐失态。地震是一种自然 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原 因,看到发生奇异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 ,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关系。
第2个回答  2012-03-18
一:1)惊讶;感到异常 2)急忙;快走 3)倒 4)争 5)打水 6)改变
二:1)我恰巧在稷下作客 2)超过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左右,大地才渐渐安定 3)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动
三:1)惊恐

参考资料:走近文言文 六、七年级 地震(答案)

第3个回答  2012-12-08
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织梦好,好织梦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

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本文来自织梦

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织梦好,好织梦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翻译: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

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答案:示例:惊恐失态。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异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关系。
第4个回答  2012-11-28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②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织梦好,好织梦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

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本文来自织梦

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织梦好,好织梦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翻译: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

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答案:示例:惊恐失态。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异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关系。 本文

地震文言文阅读答案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

文言文地震阅读及答案
1. 文言文《地震》阅读答案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5303631语。(1)俄而几案摆簸 (2)各疾趋出 (3)逾一时许 (4)并忘其衣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 随地转侧。(2)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回答文言文:《地震》
1.D 2.忽闻有声如雷(比喻句)3.没引号 4.人感到眩晕而不能站立,坐在地上,随地一起转动 5.时间顺序 6.众骇异 相顾失色 儿啼女号

地震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

文言文阅读。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 ① ,地大震。余适客稷下...
1.C2.B3.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4.示例:惊恐失态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异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意思相符即可)

《地震》蒲松龄文言文翻译。答案好有悬赏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多时,地面剧烈才知道是地震,纷纷快步跑了 ,,只见外面房屋楼个个倒塌之后又起来;还有墙壁倾倒房屋倒塌的声音与孩子哭泣喊叫的声音交杂一起,喧闹的好象开了锅。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翻滚。河水激荡起来一丈高,满城的鸡和狗叫个不停。大概过了一个...

初一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二十课文言文【地震】答案是什么
1、 冥 禅 甍 垣 2、 C 通“才”3、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 一切乌有:所有的景象都没了。直接霄汉:笔直连接云霄 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清 1、D 2、始(才)或(有的人)状(形状)指(指着)数(数数)倏忽(突然)1、城中有想楼的,像厅堂的,像街坊的,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地震文言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地震《聊斋志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倒塌无余,公门廨宇入诸土砾,颓垣败壁,恍似荒村,民无质成之庭,吏无藏箧之舍,图书卷籍竟置之酒坊市肆中,而街童嬉戏,辄随手毁弃,亦莫之禁。二月十一月夜子丑时,云气弥天。忽大震,似雷非雷,火光如炬,自东北流入...

文言文【地震】的时间词语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①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惊骇,不解其故②。俄而③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④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⑤趋出。见楼阁房舍,仆⑥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文言文《地震》翻译及问题
过了一会,才知道是地震,各自赶忙跑出来。看到楼阁房屋,倾倒又直起,墙壁房屋倾倒坍塌的声音,和人民的啼叫哀号的声音喧闹非常。人感到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坐到地上也随着大地侧转。河水翻腾起数丈高,鸡狗家禽的叫声充满了城中。过了一会,开始稍稍安定,看到街上,男女光着身子汇聚在一起,争着说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