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没有讲这个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

既然无始以来一切本就为空,那曾经我们及所有众生及现在这一切诸佛都应像纯净水一样,合和为一个无量无边浩瀚的汪洋,以绝对纯粹无一丝瑕兹的状态处在空冥之中,那里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更没有一丝波澜,不过现在这一切的确皆由心所变,但最初的无明,或是说最初让一切不再平静的“始动力”是怎么来的?
感觉现在佛菩萨就像做着电影里的事情——拯救曾经被迷失的同胞,不过迷失的众生是无量的,而佛菩萨及他们的存在和时间也是无限的,这么一来就是无限对无限,所以即便是在无限那最终的结果也就是1:1,那这样1:1下去,一切的最终至理又会怎样?

这个问题是哲学上的最高问题。

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菩萨的妄想,就是41品无明,最后一品无明就是圆觉菩萨的问题:既然众生本是佛,那么众生怎么成为众生的,最初的无明怎么来的?

圆觉经 上说,佛没正面回答。只用了几个比喻解释。比如,我们的眼睛患病,看到空中出现一朵花,试问:这个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谁创造的呢?

就没有花嘛,根本就没有,只是你眼睛毛病,才出现了幻觉嘛。根本没有的东西,你说它是怎么出现的,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故佛家说:一切法由心想生。

1、《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第一识,以为是老虎,肉身嘛,当然能射入;等“分别心、执著心”一产生,知道不是老虎,而是石头了,就再也射不进去了。【结论:你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有人得恶性癌症,乐观开朗,不久竟好了;有人得良性肿瘤,心灰意冷忧心忡忡,不久转化为恶性癌症。】

对于同一个人,你看他很讨厌,我看他很顺眼;对于同一件事,我认为是好事,你认为是坏事;对于一个美女,我觉得她的眼睛好看,你觉得她的嘴吸引人......如此一来,还有什么是所谓绝对“客观”的现象呢?任何所谓“客观”的东西,经过我们的主观加工后,就不再是原来那个“客观”事物本身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有人讨厌香菜的味道,有人喜欢香菜的味道)、尝到的、触到的、想到的任何现象,已经不是那个客观事物本身了。就像你看玻璃镜里的你,那个映像不是你本人。

2、《列子》记载:范家有个叫子华的,喜欢私自蓄养侠客,全国人都佩服他。他很得晋国国君的宠爱,虽然没有官职,但地位却在三位公卿之上。谁被他看中,国君就会给谁爵位;他说谁的坏话,国君就会罢免谁。在他厅堂上议事的人同朝廷上的一样多。子华叫他的侠客中的智者与愚者互攻击,强者与弱者互相凌辱,虽然受伤流血的人躺在眼前,他也毫不放在心上。整天整夜以此游戏取乐,几乎成为全国的风俗。

禾生和子伯两人是范家尊贵的侠客,一次出外游玩,经过荒远郊野,住在老农商丘开的家里。半夜,禾生与予伯两人谈论子华的名声与势力,能使活着的人死去,该死的人活下来;富有的人贫穷,贫穷的人富有。

商丘开以前一直为饥寒所困迫,于是悄悄地躲到北边窗下偷听他们的谈话。然后借了粮食,挑上畚箕到了子华的家门口。子华的门徒都出身于世家大族,身穿绸缎,乘坐高车,迈着四方步,眼睛只朝天看。他们瞧见商丘开年老体弱,面色黎黑,衣冠不整,没有不小瞧他的。接着又戏弄、侮辱、欺骗他,推摔捶打,无所不为,商丘开却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样子。侠客们的手段用尽了,戏弄、嘲笑得也十分疲惫。

于是同商丘开一起登上高台,人群中有人随意说:“有能从台上跳下去的,奖赏他一百金。”大家都争着响应。商丘开信以为真,于是首先从台上跳了下去,形状像一只飞鸟,飘扬到了地上,肌肤与骨骼都没有损伤。

范家的门徒以为是偶然成功,因而没有觉得太奇怪。于是又指着河湾的深水处说:“那水里有宝珠,游下去可以摸到。”商丘开又跳到了水里。游出水面后,果然得到了宝珠。大家这才开始觉得奇怪,子华才让他加入食肉穿绸的行列。

没多久范家的仓库发生大火。子华说:“你们有能钻进火中取出绸缎的,根据取出的多少赏赐你们。”商丘开毫无难色地钻进了大火中,来去几次,烟尘没有沾污脸面,身体也没有被烧焦。范家的门徒以为他有什么道术,于是一齐向他道歉说:“我们不知道您有道术而欺哄了您,我们不知道您是神人而侮辱了您。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笨蛋,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聋子,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瞎子。我们大胆地向您请教道术。”

商丘开说:“我没有什么道术。就是我的心里,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样,我心中还是有一个感觉,姑且向你们说一说。过去你们中有两位侠客住在我的家中,我听到他们赞誉范氏的势力,能够使活着的人死去,该死的人活下来;富有的人贫穷,贫穷的人富有。我真诚地相信,没有一点怀疑,所以不怕路途遥远而赶来。我来了后,又认为你们的话都是真实可靠的,因而只怕我的诚心不够,行动得不快,并不知道我的形体到了哪里,也不知道利害在什么地方,只是专心一意罢了。外物也不能改变我的诚心,如此而已。今天才知道你们在欺哄我,于是我心中便隐藏着猜测与疑虑,外面要注意所见所闻,回想过去侥幸没有被烧焦、淹死,现在还害怕得心中发烧,恐惧得全身发抖。哪能再靠近水火呢?”

从此以后,范氏的门徒在路上遇到乞丐和马医这些穷人,再不敢侮辱,一定要下车致礼。宰我听说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不知道吗?最诚心的人,是可以感动万物的。可以感动天地,感动鬼神,横行天下而没有违抗的人,何止身负危险、出入水火而已呢!商丘开相信假话尚且遭不到阻碍,又何况你我都诚心诚意呢!你们要牢牢记住!”

在医学院曾有一位教授做了一项实验,即教授发给每个学生一颗药,说这颗药会使血压上升;服药不久后测量血压,果然都上升了,其实那颗药仅仅是颗糖粉而已。又有另一个故事,即有一位病人因感冒咳嗽到医院看病,经医院X光检查,说是得了肺癌,病人得了这个消息,病情更加严重,几乎没办法下床,就在床上等死,后来隔了一个星期,医院打电话来道歉说,重新检视原来的X光片,发现他得的病仅是普通的感冒,而非肺癌。那一位病人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从床上跳起来,隔没多久,病也就好了。
  由上述的两则故事,正好验证了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一切法由心想生’的道理。所以我相信有些癌症的病人,不是因‘癌症’而去逝,而是被‘癌症’吓死的!只要我们不要病痛放在心上,而时时刻刻以‘利益众生’‘服务众生’为念,放下一切的妄想、执著、分别,则心中不会因稍许不如意的亭,就耿耿于怀,或因小小的事情就发脾气骂人,如此身心清净,自然百病不侵,一切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5
最初无明?最初是相对于最后来说的,本来连时间都没有,哪来最初呢?无明是相对于有明来说的,本来连智慧也没有,哪来有明无明呢?就如圆觉经的比喻所说,眼睛生病,看见空中有花,这花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假相之上又生生灭相,您在时间和知识的轮回之中寻找能够超越轮回的东西,井中捞月镜中摘花啊。
不知楼主有没有看过金刚经。佛祖说: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众生是相对于佛来说的,本来连人都没有,更没有佛和众生的区别了。
一切的最终至理,一切即一,最终即最初,至理即至非理。
跳出这个是非人我的圈圈,旁观一眼,你就明白了。
想要觉悟的人,思来想去,很容易执着于道理,反而被道理束缚。
这个轮回你还入吗?
至于你入不入,反正佛入了。追问

辩证的很有道理,受教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25
无明,亦无无明。可能这样说朋友会更难理解。但是文字都是让我们去明白道理的。佛法也是如此,我们执着有是执着,执着空是不是执着呢?同样的道理啊。非空非有,生灭即生即灭,亦是不生不灭。有区别么?没区别啊。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理上要明白,哪里还会去执着这些呢?实在说不如法啊。踏踏实实修,一句阿弥陀佛足够了,抛开一切妄念。贵在专一。
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16-07-07
佛在楞严经中说,本觉非明,因明立所,所即妄立,生汝妄能。
经教正解,繁涩难解,有一比喻,略示一斑:我们在入睡时突然做了一个梦,这个梦是因为什么做的呢,“似乎”没有原因,什么时间做的呢,也不知道。梦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是在做梦,把一切梦境里的一切相,当成了实有。这时候我们就在“无明”中了,也就是“迷”,知道是梦就是“觉”。
第4个回答  2012-05-25
阿弥陀佛 既然您能问这个问题 希望您不要执着这个问题 我用另一个答案来回答您吧:
您看那一个石头在哪里是不是不动的?如火山 地震 自然爆炸 等等因素就可以把这个石头粉碎或损坏 石头是无情 所以还是无闻 而有情如果被动被伤就会难免不起心念—意念--起心动念.....就是您说的始动力
第二个问题:无限对无限 1:1下去,一切的最终至理又会怎样? 告诉您:最终一切有情众生都会成佛 回归本来自然
每一个意识(有情)只要见闻佛菩萨的名号或一句半句的佛经 一本佛经中的一个字 都将在N个轮回里不断的增加善根和生命智慧 认识无常 最终成就未来佛 阿弥陀佛 祝福您 希望您的智慧更加增长

佛教有没有讲这个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
圆觉经 上说,佛没正面回答。只用了几个比喻解释。比如,我们的眼睛患病,看到空中出现一朵花,试问:这个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谁创造的呢?就没有花嘛,根本就没有,只是你眼睛毛病,才出现了幻觉嘛。根本没有的东西,你说它是怎么出现的,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故佛家说:一切法由心想生。1、《史...

佛教中的无明是从何而来 还有因缘是怎么无到有的呢?
所以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的答案,寻求者自己就是寻求的对象 迷悟虽殊,觉体本一。所以说不存在有没有的问题,无论你是在“迷”的状态还是“悟”的状态,无论在无明形成前还是形成后,无论是佛还是众生,那个觉体是同一的,是永恒不变的。本质上仍然相同,只是现象不同而已。所以说本觉本有,不觉本...

佛教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无明在佛教中被认为是循环轮回的原因之一。没有觉悟的人,因为被无明所蒙蔽,就会被贪婪、嗔怒、愚痴和各种烦恼之火所焚烧,最终陷入无尽的轮回之中。所以,觉悟的重要性在佛教中被强调。只有通过正知、正见和正行,才能打破无明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然而,要消除无明并不容易。在佛教中,学道者...

佛教的无明是不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无明不是因缘本身无明是因缘和合产物...
一念无明无始有终,是众生轮回的原因,断尽一念无明,就断了轮回的种子,舍报后可以取涅盘。故二乘辟支佛及阿罗汉都已永断一念无明,一切妄想烦恼永不复起,舍报以后必定取证涅盘。如果烦恼妄想又生起来,就是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只是暂时伏住而已,这是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的境界,而不是阿罗汉、辟支佛...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用最简单的话来讲,无明就是你被世间的表象所迷惑产生出来的错误思维,下面是比较专业的说法,请细读。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无明正解1 ,一念无明包括四种:“见、欲、色、有”四种...

无明是因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中,无明是指人类的无知、迷惑和错误的看法。无明是因指的是我们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它是导致我们不断经历痛苦和苦难的原因。我们的贪欲、嗔恨和妄想等负面情绪都源自于无明。只有认识到无明的存在、了解它的本质,才能避免它的影响,实现心灵的真正自由。无明来源于我们的自我产生,它是我们自我意识...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第一目: 何谓一念无明?一念无明总括来说有四个: 1. 见一处住地无明;2. 欲爱住地无明;3. 色爱住地无明;4. 有爱住地无明。但是根本还是见一处住地无明,这个无明简单来说就是我见,而我见的内涵就是把身体、感受、见闻觉知等六识心当成是真实不坏的自我。只要这个我见没断,永远会让众生起...

佛教经文怎么解释无明
也不知道这个业到底从哪里来,佛经称之为‘无始无明’──无始以来、不知所以、冥暗的冲动。这股冲动就像风一样,当它还没发生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一旦发生的时候,也只能从它的作用──贪嗔和邪见反推它的存在;除非人已经彻底解脱、证入涅槃了,不然就无法确切明白无明是什么。

佛教网无明是什么意思?
无明在佛教中被认为是痛苦的阶段。这个词源自梵语“avidya”,可以被解释为无知或愚昧。在佛教范畴中,它意味着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真实本质缺乏理解。佛教徒认为,无明是生命中的三个毒之一,与贪欲和憎恨有关。在佛教中,修道的目标是破除无明的影响。这可以通过为寻求真正的智慧和启迪而修行实现。这意味...

佛教 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的问题
无始无明是从无始以来,就都为此无明所迷而不能觉了。无明即不觉,不觉是无有始的,不能去找它底开头(众生‘从本来’就‘念念相续,未曾离念’,而被称为‘无始无明’的。)把这个无明一打破,即见佛性。一念无明乃妄念之起,此妄念乃永久不能断的,是无始无终的,将来我们见佛性后,妄念皆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