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的共有18个,分别是之、乎、者、也、因、其、所、与、而、且、乃、于、若、为,则、何、以、焉!其用法和意义如下: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2)不知将军...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下:一、之 意义:“之”作文言虚词时,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或调整音节的意义。用法:作结构助词时,“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音节助词时,“之”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二、以 意义:“以”作文言虚词时,表示行为动作的原因、行...
文言文虚词18个详解
文言文虚词一共有18个,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何:(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
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
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及意思
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常考用法+教材实例!
高考常考文言虚词18个,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这些词分别属于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例句与解析:1. "而":连接词语,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等关系。如:"温故而知新"。2. "何":用于疑问句,问原因、处所、...
关于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
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而 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翻译: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
文言文18个虚词
文言文18个虚词有:之、乎、也、而、以、为、何、若、如、皆、乃、故、以及、为之、何以、复、其、岂。1、之:表示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2、乎: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呢”。3、也:表示肯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也”。4、而:表示递进、转折,...
谁知道文言文中的十八个虚词
(1)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怎么这样”。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吏呵一何怒。3、 复音虚词。(1)“何如”,用在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者“什么样”。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
穿越千年的文墨,探索古汉语的深邃韵味。让我们一同领略18个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妙用,它们如同乐谱上的音符,赋予篇章灵动与节奏。介词的世界,细腻而丰富 把\/用\/拿:如“輮以为轮”,塑造了木头的新生;“愿以十五城易璧”,可见权谋与决心。 依据\/凭借:表达倚赖或凭借,如“敢以烦执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