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将军等,都带多少兵?我说的是所有军职,不是这么几个哦,这几个是例子。只要告诉我带多少兵就行,正确的给分,不正确的不给,说鞑子的滚蛋,不反对复制的,废话的照样滚蛋,不识字的也滚蛋
卫所制。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中,一卫为5600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
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由于社会稳定,相对和平,卫所军官开始侵占军田,剥削士兵,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营哨制。
明代募兵制始于正统年间,和卫所军不同,募兵不世袭,虽然为兵,但隶属于民籍。
服役期满即退伍。最开始,募兵没有像卫所军那样拥有正式编制,而且往往随着需求扩编或裁员。募兵完全是战斗部队,不像卫所兵那样需要抽调部分兵员从事屯田任务。
募兵的粮食补给,军饷完全来自国家财政直接支出,不用来自屯田所获,而且饷银也比卫所军和民壮要高。
到了嘉靖年间,募兵的骑兵与步兵以及车兵开始拥有正式的编制——营哨制。一般是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
每营兵员3000人。这是南方明军的营哨编制,北方稍有变动,但大体相当,如戚继光的蓟镇陆军编制,十二人为一队,三队为旗,三旗为局,四局为司,二司为部,三部为营,人数也在3000人左右。这就是明朝中后期的主要军队编制形式。
明朝后期,卫所军和营哨军的分工也开始划分,卫所军主要负责驻守,治安,训练新兵和屯田。而营哨军则主要负责机动作战。因此,卫所军成了正兵,而营哨则是机动的奇兵。
到了万历时代,为了契合这种分工,卫所军若想参战,则必须编入营哨建制,同时,卫所的军官只负责士兵训练和日常管理,不负责指挥作战,而营哨军官除了要负责士兵的训练。
编入营哨的卫所军官的编制也要遵守营哨的编制,因此明朝中后期的主要作战部队都是营哨军。
扩展资料:
明朝最神秘的一支军队,总兵力40万,却只有一个任务。
明朝是一个有风骨的朝代。诚然,明朝有很多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相比清朝,骨头是更硬的。
这一切都跟明太祖朱元璋有莫大的关联,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吸取了唐宋衰败的经验,着力加强皇权整顿吏治,为了防备皇权遭受威胁,他专门在京畿地区设置了专门的卫戍部队,被称作“京营”。
明朝的军队主要以卫所为最基本的构成,其中每个卫大致有5600名士兵。在朱元璋初设“京营”卫戍部队的时候,其共有48卫,合计兵力近27万人。
随着大明王朝逐渐趋于稳定,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候,明朝都城被迁往北京,卫戍压力倍增,于是卫戍部队“京营”的兵力也进一步提升,扩充到了72卫,总兵力高达40万人。这40万人,整日操练,只有一个任务:保卫皇城的安全。
按照《明史》记载,明朝的京营被分成了3个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各司其职。其中,五军营作为第一大营,主要由骑兵和步兵组成,又被分成了:分为中军、左掖军、左哨军、右掖军、右哨军。五军营可以说是集结了大明朝军队的最强实力,是是京营卫戍部队的主力。
而第二大营,三千营则由三千名归顺明朝的蒙古骑兵组成,但是随着明朝卫戍防卫的压力,该营人数越来越多,到了嘉靖年间,三千营的兵力已经达到了7万有余,后来明朝军队整编,三千营也被改名为神枢营。
第三大营,神机营则是一支专门配备火器的热兵器部队,因为该营武器特殊,兵力仅有约5000人。根据资料记载,该神机营士兵装备有火枪、火铳,后来又装备了火绳枪,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组建的热武器部队(当然,火枪军在明朝更多的时候是配合冷武器步兵协同作战,战力极佳)。
这些京畿部队主要的任务就是防止国家内乱,威胁到皇城的安全,在明朝“京营”是卫戍的主力,在皇城内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的贴身部队,作为协同,这些贴身的武装同样由皇帝亲自控制,以备临危之需,这只武装被称作“侍卫上直军”。
明太祖朱元璋组建“侍卫上直军”时,共设12个卫,故史书上将其称作:“上十二卫”分别是:比较出名的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卫,可以说是皇帝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随着后来迁都,这支贴身武装多次被扩编,逐渐由12卫增至26卫,扩充了一倍有余。这些武装并不像前文所说的“京营”一样只按照兵种分工。
“侍卫上直军”则是根据自己所属的职责不同,分别在皇城之内括保护皇帝安全、奉旨执行秘密任务、巡查和守备皇城,配合皇城外的京畿卫戍部队,保护皇帝的安全。
但是,让人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在明朝崇祯年间,这个有风骨的朝代,也走进了衰败的怪圈,宦官当政,朝廷混乱,随之而来的就是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京营作为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也不能幸免,士兵长期被克扣军饷,训练懈怠战斗力骤减。
当“闯王”李自成的反明义军逼近京城的时候,作为卫戍武装的“京营”跟李自成碰上了。但李自成知道后却说:“一群散兵”,没想到还真被李自成说对了,京营部队还没跟李自成的军队正面交战,因为人心涣散,部队就自行溃逃了。
京营不在了,皇城内的“侍卫上直军”就更挡不住李自成的义军了,不久之后,李自成便轻松攻占了北京,明朝至此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军事
那告诉我明朝军衔从下到上分别是什么?
追答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
镇(相当于师)、协(旅)、营(团)、哨、果、伍。
不能和今天完全一一对应,只是近似而矣。
明朝一个总兵管多少人?
根据明朝的军职,各级别军队人数如下:1.把总:管理500军户,约100兵士(明朝京师三大营的千总、把总,以及巡抚、总督、督师亲兵的千总、把总则是实打实的1000兵);2.千总:管理1000军户,约200兵士(明朝京师三大营的千总、把总,以及巡抚、总督、督师亲兵的千总、把总则是实打实的2000兵);3....
明朝所有军职分别带多少兵?
每营兵员3000人。这是南方明军的营哨编制,北方稍有变动,但大体相当,如戚继光的蓟镇陆军编制,十二人为一队,三队为旗,三旗为局,四局为司,二司为部,三部为营,人数也在3000人左右。这就是明朝中后期的主要军队编制形式。明朝后期,卫所军和营哨军的分工也开始划分,卫所军主要负责驻守,治安...
大明军队的军职 以及统兵数 还有士兵装备 卫所制··· 有关明军军事的...
总兵官:管理一方作战指挥任务,多则20-30万人,少者几千人,无品,由都督、公侯充任。总兵官带虎符,挂将军印信,称将军。明朝初期,总兵官遇战事才设立,战争结束后交兵回朝,兵归地方。后期因为战事频繁,就常设共18个总兵官,北方京师周围较多(有6个)。副总兵:协助总兵官,管理一个方向的几...
明朝百户,100个兵丁,10个小旗,2个总旗,没
明代卫所兵制亦设百户所,为世袭军职,百户统兵120人,正六品。试百户为(从六品)。百户所分为2总旗,总旗(正七品)、旗各50人;10小旗,小旗(从七品),旗各10人,隶属千户所。百户为百户所的长官。如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先凤阳人,始祖荣以开国功为睢阳百户,因家焉...
明朝,千军是什么官职?
历史上没有千军这个官职,只有千户,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正五品。驻重要府州,统兵1,120人,分为十个百户所。从管理的人数上来说,千户相当于现在的标准团的团长;
明代卫所兵制中百户所的编制和职能是什么?
在明代军事体系中,百户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世袭军职,百户这一职位,正六品衔,掌管着一支精锐的队伍。每百户之下,统领着120名士兵,这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象征,也是地方治安的重要支柱。层级结构 百户所分为两个层次的组织:总旗和小旗。总旗,正七品,管理50人,小旗,从七品,负责10人,...
千兵是明朝时的官职,相当现在的什么级别的官职啊?
1. 千兵,即千户,在明朝是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统兵1120人,分为十个百户所。相当现在的团长。2. 千户在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千户设“千夫之长”,亦隶属於万户。3. 明朝沿置为千户迹衡所长官,正五品。隶属于卫,下设百户。4. 千户所一人掌印,一人佥书姿戚做(佥书...
明朝百户是什么官明朝万户是什么官
1、百户是明朝设置的官职,作为世袭军职,主要负责领导120人的军队。在明代的卫所兵制中,百户所是基本的军事单位,百户官阶为正六品,下辖两个总旗和十个小旗,分别由总旗和小旗长负责。2、明代的百户所分为2个总旗,每个总旗领导50人,总旗长为正七品;以及10个小旗,每个小旗领导10人,小旗长为...
明朝统领1000名士兵的军官叫什么?明朝1000人是什么编制
明朝统领1000名士兵的军官叫千户(明朝制度:每家必须有一个男人当兵,) 正五品 ,世袭爵位。 明朝1120人为1千户所。隶属于卫,下设百户。。千户,官名,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后也用以称女真军事组织猛安。蒙古成吉思汗建国后封功臣,也用此名,又称千夫长,共九十五人。元朝...
明清时代的“总兵”到底是多大的官?都有哪些权利?
明军一个卫队约有3至5个师,总兵力约2800至6000人。 这是明军最小的作战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作战旅。 一个普通士兵可以在他的指挥下拥有三个警卫。 比如我们常说的多言三围,其实就是一个将军所辖的所有部队。 到清朝末年,海军作为一个军事分支,正式进入各国军队的行列。 清军也有北洋水师等海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