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和一首小诗的爱情
没错,23岁的诗人卞之琳,就这样恋上了大家闺秀张充和。不过此时的充和可没有心思谈情说爱,她正为北大的入学考试做着准备。当时北大入学考试要考国文、史地、数学和英文,张充和与钱钟书等人一样,在数学上得了零分,而国文却考了满分,也是偏才一枚,张充和的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因为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大加赞赏。...
民国最后一个闺秀张充和
这首如梦如幻的诗的作者就是卞之琳,女主角就是张充和。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几十年,虽然不及徐志摩与林徽因、张爱玲与胡兰成等几段著名的罗曼史,“卞张之恋”也算传扬久远了。可张充和却直言,“这可以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爱情故事,说苦恋都有点勉强。我完全没有跟他恋过,所以也谈不上苦和不苦。”看...
诗人卞之琳的《断章》, 牵扯出一段令人唏嘘的民国苦恋
卞之琳感到万分痛苦与无奈,十多年的爱慕,十多年的追随,竟比不上那人几月的相处。想着心爱的女子正与另一个男人巧笑倩兮,他的心狠狠地颤抖,忆起相识不久为充和写下的诗作《断章》。不久后,张充和与傅思汉一道飞往美国,从此两人隔着大洋彼岸,鲜有相逢。1955年10月1日,卞之琳与青林结婚。这一...
"四弦拨尽情难尽,意足无声胜有声. 古今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是...
古往今来,多少悲伤和欢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为思念的人,闭上眼睛反复想用尽了一生的时间也想不尽。这是书法家沈尹默在张充和《仕女图》上的题诗。《仕女图》是张充和以沈尹默的七绝为灵感而画的,怀抱琵琶的仕女娥眉淡扫、杏眼微敛,娴静中别具一番潇洒,白描勾勒,竟韵致天成。《仕女图》文革中被...
张充和: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
张充和的诗集《桃花鱼》中有句云:“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这写于早年的诗句,无意中预示了她的人生路途,自由是她的心之念之,为此可以漫漫跋涉,虽天涯亦在所不辞。如今,百年光阴流淌而过,充和虽然已不在,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以自己的魅力,书写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这幅画卷,有着穿透...
张充和的人物事迹
郑先生是我国第一个留德学水利的,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张充和去时,郑先生不在办公室,她便捉摸沈尹默的那首诗,忽来灵感,便借桌上的纸墨欲以此诗意画一位仕女。她先画仕女的眼线,再加眉、鼻、口。此时郑权伯进来,张充和从没画过人物,害羞,欲把画作扔进纸篓。郑权伯忙止住,展读诗、画后,既...
张充和演绎真正的“女神”,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上)
” 但事情并不到《无题》诗时期为止, “这番私生活以后还有几年的折腾长梦” 。1937年,卞之琳把自己的诗作编成《装饰集》,手抄一册,题献给张充和……充和也用银粉为诗人抄录《断章》等七首诗作。卞之琳痴情,直到1955年才成家。80代诗人赴美探亲,还专程到充和府上拜访,将他偶然得到的40年前沈尹默为张充和圈...
他苦追张充和15年,45岁才结婚,马拉松式的爱情最后还是一场空吗?
卞之琳和张充和的相遇发生在1933年,那时候卞之琳已经大学毕业,并且在诗坛小有名气,在沈从文家的一次小聚上,19岁的张充和从苏州来到北京,当卞之琳第一眼看到这个小姑娘时就深深被她吸引了,那天张充和穿着青色的修身旗袍,精致的长相和窈窕的身材让卞之琳不禁感叹世间竟有如此美好的女子。然而更让卞之琳...
张充和《临江仙 咏桃花鱼》前后两首心性不同,最能体现的诗句分别是那...
桃花鱼二 散尽悬珠千点泪,恍如梦印平沙。轻裾不碍夕阳斜。相逢仍薄影,灿灿映飞霞。海上风光输海底,此心浩荡无涯。肯将雾谷拽萍芽,最难沧海意,递与路旁花。桃花鱼,即桃花水母,是生活在重庆嘉陵江里的水母。形状如同桃花。这种生物与桃花的盛开和凋谢同步。因此,古代中国人作为爱情的象征。张充和...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即使是在恋爱、婚姻里,男女双方也要保持相对独立。“刺猬法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她的淡泊,就像她的那首诗里面的那句“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这句话就是对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可能有些人是因为卞之琳的那首耳熟能详的断章而认识她。 也有人因为她是“合肥四姐妹”之一而认识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