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宣城见杜鹃花

要:
译文
字的注释
诗人简介
赏析

第1个回答  2008-02-20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此时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
诗是感物而起兴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不是故乡的花吗?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由见宣城的杜鹃花联想起蜀地的杜鹃鸟,由杜鹃鸟悲鸣勾起对三巴的怀念,亲切而自然。后两句中,“一”、“三”两字,各重复三次,对仗极工,而又有民谣风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21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此时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
诗是感物而起兴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不是故乡的花吗?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第3个回答  2008-02-20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此时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
诗是感物而起兴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不是故乡的花吗?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 ,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怎能回到故乡去呢 ?青年时代 ,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谁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见蜀中父老呢?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 ,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 ”“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第4个回答  2020-04-08
一叫一会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八
第5个回答  2008-02-21
译文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译文赏析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系列:关于伤怀的古诗词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释 1蜀国:四川。 2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3宣城:今安徽宣...

宣城见杜鹃花的古诗
宣城见杜鹃花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注释 宣城:今...

宣城见杜鹃花的古诗
宣城见杜鹃花的古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其相关内容如下:1、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首诗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在宣...

宣城见杜鹃花古诗及诗意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宣城见杜鹃花》;【作者】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叫,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

《宣城见杜鹃花》唐 李白
杜鹃花在古诗中一般有两种意向:一种是对故国的深情怀念,另一种是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杜娟花与乡愁之间最著名的诗篇,当属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相传李白曾在安史之乱中受永王李璘谋反案的牵连被流放夜郎,结果在白帝城忽然遇赦,归来后流落到安徽宣城。这时候的李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又在路途染了...

读唐诗 学写诗 《宣城见杜鹃花》赏析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唐)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注释:蜀国:四川。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宣城:今安徽宣城。杜鹃花: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三春...

一叫一回肠一断是什么古诗的
出处: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全诗:《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描写“杜鹃花”的古诗词有哪些?
【唐】李白 唐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唐】李白 净兴寺杜鹃花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唐】曹松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唐】成彦雄...

杜鹃鸟的古诗词
杜鹃鸟的古诗词如下:1.宣城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2.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3.无情子规鸟,梦断隔林啼。4.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5.还将口中血,滴向野花鲜。拓展: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

古诗 宣城见杜鹃花 解释译文
译文: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观到了杜鹃花。杜鹃叫一会,我的泪流一次,伤心欲绝,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