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询《六国论》中的“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出自哪里
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釐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出自哪一本书?
出自北宋散文家苏洵的《六国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思:割地给秦国(来求得暂时的安稳),就好像抱着木柴救火一样,木柴烧不不完,火就不会灭。原文节选: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句话出自《六国论》:割地给秦朝(来求得暂时的安稳),就好像抱着木柴救火一样,木柴烧不完,火就不会灭.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中以的用法
原句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译文: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出自北宋散文家苏洵所著《六国论》。《六国论》是权书中的一篇,原题为《六国》,是一篇借古讽今、以史论政的出色政论。以:意为用,此处为介词。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通假字
出处:(宋)苏洵《六国论》原文: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注释:事,侍奉。“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翻译: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抱薪救火》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原文:《战国策·魏策》:“以地事秦,譬如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启示:面对着强秦的步步紧逼,胆小懦弱的魏安釐王看不清其虎狼的本质,一味地只知道妥协退让,割地求和,换取短暂的安宁,这无疑是抱着柴草去救火,结果只会让强秦的贪婪欲火越烧越旺,最终只落得个国破家亡的惨剧。...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中以是什么意思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出自北宋苏洵(六国论),本句中的“以”是连接副词,同现代汉语中“用,把”的意思一样。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说暴秦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诸侯国试图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来换取和平,是很不靠谱的,只会助长秦国的贪婪。而且文章打了个生动形象的比方,诸侯国以土地换和平的...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 ...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原文如下: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译文: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不珍惜,拿它来送人...
抱薪救火原文及翻译
抱薪救火是中国古代成语,它告诚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抱薪救火的故事原文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战国策·魏策》:“以地事秦,譬如抱薪而救火也,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