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中'到中流击水'能否改为'向中流击水'?

如题所述

不能,因为到中流击水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到江中心去游泳”如果改成了向中流击水就没有原来的意思好了,再说下方相照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4
最好不要改,作者写诗每一个字都经过仔细斟酌了的,贸然更改会使原作失去原有的韵味,达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第2个回答  2022-09-01
不能。因为到有来到的意思,更能使人置身其中,而向则仅指方向,不含那层意思,所以用到更好。
第3个回答  2012-10-16
如若咬文嚼字的讲 ·向和到不是一个含有啊 ·向是向着什么方向·到是达到什么方向·有递进关系·个人认为 到字用得更得表达作者的决心·~个人愚见~~

沁园春 长沙中'到中流击水'能否改为'向中流击水'?
不能,因为到中流击水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到江中心去游泳”如果改成了向中流击水就没有原来的意思好了,再说下方相照应

沁园春,长沙里的到中流击水能否改为向中流击水,请简要分析
“到中流击水”不能改为“向中流击水”。1. 语意不同。“到中流击水”描述的是奋勇搏击激流的状态,而“向中流击水”则表达了奋力向河流中心挑战的勇敢心态。两者在语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2. 格律不同。“向”不符合词的格律要求。在诗词创作中,平仄格律对于词语的选择非常关键。而“到中流...

沁园春 长沙 两个字的差别 急~
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首页的彩图中,附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见上图),在手迹里,下阕结尾句却是“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一句已经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了。那么,作者毛泽东为什么要把“向”改成“到”呢?首先从内容上看,该句的意...

《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为什么用到不用向
因为,"到"表示来到。"向"只是朝着那个方向,表示还隔着一段距离。"到"的置身其中,更能表达"击水"的积极性。

...中的《沁园春.长沙》为什么手迹是“向中流击水”而课文中是“到中...
(新书,近日出)所选年版本皆写为“到”。估计是原笔者校刊之问题。或后人刊校不精之误。参考资料:http:\/\/wxy.scnu.edu.cn\/bbs\/thread-6373-1-125.html

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到中流击水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1、“中流击水”运用的典故是晋朝祖逖为收复中原,横渡长江时“中流击楫”的故事。(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劝说晋元帝后)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什么意思?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什么意思?“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出自毛泽东所作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几乎阻挡了飞速行驶的船只。”【原文】

沁园春 长沙
应该是在号召当年的同伴一起来想当年那样参与革命,担负起国家的重任的豪情壮志。击水可以理解为游泳,也可以把‘中流’理解为混乱的时局 而击水就是...(自己想想)如果改为“担大任,主宰沉浮,唯我战友!”会过于直接。在当时的背景下,而且,作者当时也没那么多的信心。

沁园春长沙文中曾记否改为还记否有什么区别,原文的曾有什么好处?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原文节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

到中流击水还是到东流击水???
是到中流击水。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原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释义: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1、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