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每回100字左右

是每回,不是全部,是读后感,不是概括

读三国有感
----人物评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记
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说,关羽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能够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听到刘备消息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古城斩蔡阳表明立场,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刘备,虽然投降过敌方,但最终还是回来了。但我认为这只算能是忠、是义,而且还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忠。
我认为曹操才算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成大事者,需慎谋远虑,处变不惊,识人善用,戒急用忍。尽管书中说他是奸雄,为人奸诈多疑,凶狠残酷,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帝王将相,能者居之,从来都是如此。天命——乃是人为。若天生其才,为何就不能觊觎权位?
一个人要在特定的历史片段中获得成功,并非一定要具备今天我们所要求的那些优点,俗语说得好“适者生存”!在当时的乱世背景下,曹操的霸气、文采、军略、治术都在各路诸侯中鹤立鸡群,曹氏家族又强大又团结,又因种种原因,使得各路英雄纷纷投靠到他的旗下。如果说曹操的性格如今我们意义上的非凡人格,那么他必然难以在乱世中生存下去。
他是政治家,能够牢牢控制住天子,使他做的任何事都能变得名正而言顺;他是军事家,能够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更是为北魏奠定了基础;他是文学家,能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虽然他疑心病很重,以至于最后刚愎自用,但总归功大于过,而且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至于说到在今天我们应该借鉴什么,我认为可以用郭嘉的一段话来定义: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此谋胜也;……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此德胜也……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公所是进之以礼,……此文胜也……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敌人畏之,此武胜也。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像他对张辽的热烈欢迎,对关羽的热情款待,对徐庶的宽容大度……不都是表现其英雄的一面吗?
与之相反的是刘备,在《三国》中他的性格是“仁”,但“仁”的太过,“仁”的太假,“仁”的太空……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被描绘得极尽夸张。众所周知在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中让人认为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在“赵云护主”、“携民渡江”等中便可知分晓。
在政治舞台上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都能各施所长,各显神通;但在战场上却又有另一批人在独领风骚,驰骋天下……
就凭个人喜好,我认为张飞和赵云值得一说,马超、张辽、吕蒙……一些大将也是令人称颂赞许的。
张飞为人勇猛,傲下而不辱上,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万人难敌,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操大军。他性情犹如烈火,嫉恶如仇,而且也能够任人为用。在书中对他的描写有一些夸张,与《三国志》和一些史学材料有一些出入,将他的外貌和家世以及性格做了些调整,重在突出他的英勇无畏、善战…… 
与他相似的是马超,二人一样的自傲、一样的善战,并且旗鼓相当…… 
马超勇猛善战,曾经打败过曹操,使其割须断袍。但一生很骄傲,命运又比较坎坷。他的一生,家庭缘分极差。马氏一族先是在邺惨遭灭门夷族;马超后又败走凉州,曹操曾“诏收灭超家属”。可惜的是最终马超郁郁而死。 杨阜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曹操又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就连毛主席也曾称道:“马超这个人不简单,文武全才。”
赵云英勇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当时的人与后人都敬仰他的德行。乾隆皇帝曾经这样说道:“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赵云的形象可以说自古以来便是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他一方面是严肃厚重、强挚壮猛、克服战祸、英勇无畏、救主于危难的猛将,一方面又是柔贤慈惠、宽厚大度、执事有班、统时选士、跟随先主经营天下的开国忠臣。赵云的这种表现,符合传统儒家社会对武将和人臣的要求,因而特别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凭借自身的本领和不懈的锻炼以及努力才取得这一时的荣耀。不进取,自毁之。帝王将相,能者居之,从来都是如此。天命——乃是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多数都被世人所崇拜、敬仰,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使我大开眼界,愈加迷恋本文所列举的人物,他们的品行,性格,处事作风……都值得去学习。
天命——乃是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6
第一回。燕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看了这一章之后,我明白了东汉末期朝廷腐败。刘备兄弟的忠义无双。英勇善战。我懂得了一个朝代兴旺盛衰的关键性所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21
第一回。燕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看了这一章之后,我明白了东汉末期朝廷腐败。刘备兄弟的忠义无双。英勇善战。我懂得了一个朝代兴旺盛衰的关键性所在。
第3个回答  2020-04-09
自己写,读一下就能写出来了

三国演义第三回的感想 100字
1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1、《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了“桃园三结义“ 这一千古绝唱。因为他们有一心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始终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个人...

三国演义58回读后感100字
三国演义第58回读后感三篇 1. 在《三国演义》第58回中,作者罗贯中以其独特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三国时期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本回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桃园结义,展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而曹操的狡诈、孙权的智谋也跃然纸上。尤其是赵云的勇猛,长坂坡单骑救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体现了其...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400字左右。
第一回 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第一回,最大的感受是认为“天子不重贤而重奸人,让百姓人心思乱,已至不祥之事出现”。有大青蛇从梁上飞下;下大雷大雨加冰雹、地震、海水泛溢;雌鸡化雄;黑气飞入温德殿;有虹于玉堂;山崩裂等。张氏三兄弟巧得无书,要推翻汉朝建他们自己的王朝,于是汉帝要发榜招募义军,于是又引...

三国演义一到十五回读后感100字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曹操幼时,用计...

《三国演义》的每章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每章读后感1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徐晃不听王平意见,被黄忠,赵云打败,王平降玄德。操被刘备打败,回到南郑,魏延、张飞已得南郑,操走阳平关。亮以疑兵胜操。操亲领兵战,备兵大败曹兵,操弃阳平关而逃至斜谷界口,进退两难,杀了杨修,次日出兵大败回京兆。 刘备早年四处滇沛流离,曾攻取...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的读后感100字
…啊游泳用处真大呀我悔当初学便叫外公教我外公正好今天去山庄没时间教了我真悔呀!随着我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同感受《三国演义》真伴我成长本好书

关于三国演义前15回读后感,每一回的读后感最好50到100字,写的好的话...
1.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

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读后感一百字
读后感如下:曹丕在众臣劝谏之下,废了汉献帝,自立为皇帝,国号大魏。诸葛亮劝说刘备复兴汉室,刘备再三不从,诸葛亮诈病赚刘备允诺称帝一事。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刘备少时就"素有大志",常与乡中小孩戏于家门前桑树下,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第一回)以此引起了他叔父的惊异。他28岁...

三国演义第一 二回合读后感两百字各一篇 急急急
读后感: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关羽、刘备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我们现在任与人之间应该遵守承诺,决不可以不做到答应别人的事。随着我们日渐长大,有时也总会答应朋友的事,但我们总会不放在心上,只觉得这是...

三国演义的每一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