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曹操的明志令全文!

如题所述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 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庭,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他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0
明志令

生年谁道风流少,
亦曾纵横歌酒间。
诗心不废噙日月,
丹青挥洒点云烟。
弱冠薄幸不足道,
为搏一笑轻黄金。
兴来堪将五岳覆,
软语偏动温柔心。
往事皆去矣,
忽而立志险峰行。
吾辈不鼓将军令,
枉教儿曹享大名。
今当鞭马入华场,
愿与英雄争短长。
此心浩瀚人难度,
凭栏按剑意飞扬。
意飞扬,
眺向云峰路漫长。
路漫长,
吾当为此赋千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23
明志令
生年谁道风流少,
亦曾纵横歌酒间。
诗心不废噙日月,
丹青挥洒点云烟。
弱冠薄幸不足道,
为搏一笑轻黄金。
兴来堪将五岳覆,
软语偏动温柔心。
往事皆去矣,
忽而立志险峰行。
吾辈不鼓将军令,
枉教儿曹享大名。
今当鞭马入华场,
愿与英雄争短长。
此心浩瀚人难度,
凭栏按剑意飞扬。
意飞扬,
眺向云峰路漫长。
路漫长,
吾当为此赋千行。
第3个回答  2012-04-11
你说的是让县自明本志令还是什么的?

急需:曹操的明志令全文!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 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

历史文选《明志令》原文和翻译
原文: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

曹操的明志令的翻译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

有关曹操200字的小论文,注意要有他的事例,并且加以评论,速求!!速求...
由此可见其在《让县本明志令》中的所述实为虚伪、掩饰和试探之辞。五,其他各种原因屈杀的人士:太医令吉平、少府耿记、沛相袁忠、沛人桓邵、许攸、娄杰、娄圭……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有的是以“恃旧不虔”被杀(即:倚仗自己是曹操旧交或资历较深,说话办事不谦恭,所以被杀),实在是令人齿冷。...

急!!!跪求《明志令》全文翻译!!!
翻译成哪国语言?

表现曹操才气豪爽大气的故事
赤壁之战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作短歌行,还有宽释陈琳,以及他的《让贤本明志令》中的论述,以及厚待关羽,收张辽等等。

三国大传的第二卷 乱世三雄
曹操一生的15次大劫难与七十余战;曹操的天下是“算”来的——这个世界既不属于弱者也不属于强者而属于智者;奥德修斯与刘邦同出一辙的古老名言——◎曹操为什么终生只当王而不称帝?司马光与刘伯温的说法与不可不读的“明志令”;为什么被献帝一句话吓得汗流浃背从此永不入宫而又把三个女儿都送给献帝为妃?一个...

三国里,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也。其祖父曹腾,原是东汉桓帝时期的大宦官;父亲曹嵩,则是曹腾的养子,曾官至太尉。史书记载曹操自幼机敏,长于权术。 公元175年,曹操刚年届弱冠,即被举孝廉为郎。因为受到父祖荫庇,曹操旋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等职。在洛阳任上,曹操下令悬挂“五色棒”于城门,...

那里有《三国志裴松之注本》白话文
与重大事件与人物有关的重要文献亦是补阙的内容,如曹操的《明志令》、《举贤无拘品行令》、曹丕的《与吴质书》,李密的《陈情表》等,亦由裴注得以传世。所谓备异与惩妄,是针对同说一事,而各书记载却“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之情况而言的。“并皆抄内、以备异闻”为备异,依...

有关写诸葛亮的作文600—800字
因此,求才是当时枭雄们的不二法门,曹操为此就曾发过“唯才是举”的《让县自明志令》。孔明先生卧坐隆中12年,研读帝王之术,静看天下大变,本来就是奇货可居,但因为卖的是性命,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现实下,也不敢轻易出手。 革命的道路在哪里?刘皇叔眼望北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