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拗救

请帮忙分析以下几首诗词的拗救情况,哪个字拗,哪个字救,请简要说明,谢谢。

(一)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二)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四)
新城道中(第一首)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本句自救、对句相救、可救可不救
常常会有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的情况

(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有“万"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对句相救。
(二)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句"日"字。
(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
(四)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第五句"竹"字拗,每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出句的"竹"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22
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即是。

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如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这一联出句和对句,既各自本句自救,又相互而救,既救了对句的孤平,又调整音节更和谐。这种一拗双救在七言诗中较常见。例如: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贾岛《三月晦日送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七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如苏轼《新城道中》的 "溪柳自摇沙水清",陆游《夜泊水村》的"双鬓向人无再青"等。五律的第一字、七律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就必须在五律的第三字、七律的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
第2个回答  2007-11-22
1.有“万”“向”拗,"无"字救
2.这首诗颔联第一句第五个字“日”应用平声,却用人仄声字,是“半拗”本来也是可救可不救的,但作者在第二句中第五字“风”却救了,本来这里当用仄声字而用平声字,“风”救了“日”字是对句救。在本句中“欲”字本应平声,所以“风”字又救了“欲”字。因此在此诗中既有本句救又有对句救。
3." 不"字拗,"吹"字救。
4.第五句“竹”字拗,每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出句的“竹”字

拗救的结构拗救的结构是什么
拗救的结构是:拗(左右结构)救(左右结构)。拗救的结构是:拗(左右结构)救(左右结构)。注音是:ㄋ一ㄡ_ㄐ一ㄡ_。拼音是:àojiù。拗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格律诗中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的方法。二、引证解释⒈格律诗中出现拗句,...

关于对联拗救讨论
关于对联拗救讨论,首先需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拗救法。通常情况下,对联若能合律最佳;若出现平仄违反,即为出律,“拗”了。一般操作为先“拗”后“救”。拗救法有几种可能方式,对联允许“拗救”。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平平仄平仄”的格式;七言扩展为...

关于“拗救”
拗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 当句救 当句救是指在出现拗句的本句的适当地方,选一个字,把这个字的平仄作相应的改变,使全句读起来声调仍有高低,不会由于出现拗句 而影响声律的和谐。但必须注意这个补救的字,不能用在句末。例如 李白的五律《宿五松下荀妪家》,其颈联为“跪进雕胡饭,月光...

举例说明格律诗的三种拗救情况
关于举例说明格律诗的三种拗救情况有以下回答:句内拗救:如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就是锦鲤翻波,“平平仄平仄”,但是对句依旧是“仄仄仄平平”,“日暮客愁新”。对句拗救:如李商隐的《落花》中的“高阁客竟去”,平仄是“平仄仄仄仄”。这种极端情况,完全可以因为失替视作出律,但是只要我们在...

拗句的拗句拗救
拗救有三种情况:本句自救七言的第三字拗,第五字救;五言的第一字拗,第三字救。例如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换作仄声字,那么在第五字就将该用仄声字的换用平声字,例句“双鬓向人无再青”。在“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那么在第三字位改用仄声字为平声字,...

古代诗歌的拗救怎样区分学习?
。关于“孤平自救”,目前流行一种说法,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若用了仄声,而第一字用了平声,就不算是孤平,或者说是用第一字的平声救了。我个人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原因有:1)音律是前轻后重、前松后严的,即后面的音节比前面的音节重要。从声律上,前面的救不起后面的拗。拗救...

五言和七言律诗的坳救规律,请简单点说。
具体拗救规律如下:1、本句自救 七言诗的第三字拗,第五字救。如“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中,本应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是对句中第三字用了仄声字“自”,则第五字就必须改用平声字“沙”,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起到了自救的...

七绝诗的拗救是什么?说详细些,谢谢
以下转录王力先生关于拗救的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 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 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

我想问问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一些特定的格式,如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的一种。但由于比较常用,自然跟一般拗句不同了。更多关于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诗词格律与写作」孤平 拗救
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被称为拗句,可通过改变其他字的平仄来补救,这一过程称为拗救。经过拗救的句子视为合律。准律句实际上就是一种拗救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第三字位置应平却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偿一个平声,称为“三拗四救”。此外,孤平拗救也常见,例如在“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