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翼东,心系祖国的学者,他的留学经历以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为目标,但他始终牢记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响应祖国的召唤,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学成归来后,他深感美国在一战中的教训,认识到国家自强自立的重要性,倡导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倾注全力于教育和科研工作。他的爱国情怀驱使他将国家荣誉置于个人利益之上,1956年在里斯本的国际会议上,他和同事们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在30年代的中国,化学工业起步艰难,人才匮乏。战后,顾翼东投身光明制药厂和上海冶炼厂,进行药物合成研究,改进磺胺类药物生产工艺,尤其以将胺基噻唑原料的改变为突破,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同时,他的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在40年代至50年代,顾翼东在教育和科研领域多面开花。他不仅在东吴大学、交通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上海医学院担任化学教授,还负责多个大学的联合实验室,教学内容从有机化学扩展到物理化学。此外,他还担任国家资源委员会化验室主任,负责钨矿出口原料分析,为钨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2年院系调整后,顾翼东调至复旦大学化学系,面对无机化学教师短缺,他积极填补空白,不仅教授无机化学,还涉足稀有元素化学的科研与教学,为国家的化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翼东,名大荣,1903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14年考入东吴附中,1918年考入东吴大学。大学时期琼斯(EVJones)教授经常通过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并介绍自己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中的心得体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