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上的名篇有哪些?

最好是结合教育实际的文章,可以写教育制度或者教学方法。通俗易懂最好,也可以是读书笔记或者心得体会。

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折时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孔子是鲁国陬邑人,3岁时父逝,生活贫困,从而使他努力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成为士求官食禄的条件)。大约30岁时,正式招生办学,开始教育生涯。大约40岁时,在私学组织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大约50岁时,获得从政机会,但因与执政官不和便弃职游学。随从弟子数十人,周游卫、陈、宋、曹、郑、蔡、楚等国,奔波14年。68岁那年,他受聘返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和古代文献的整理上。弟子先后累计达3000多人,有突出贡献者70多人。在晚年完成《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编纂和校订工作,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公元前479年病逝,享年72岁,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汇编成《论语》。韩愈对教育的贡献:首先韩愈提出了“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提倡“仁义道德”教育(仁是“爱人”、博爱的意思。义是由仁心而引起的相应的行动,而道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仁义的代号而已,仁义是道德的具体内容)。还把儒家的道德观念伸展到君、臣、民三者的等级关系上,从而借此巩固封建秩序,为维护皇权和唐王朝的统治服务。其次是对教育作用的认识。韩愈主张“性三品”(上品人之性天生是善的,中品人之性可诱导之为善为恶,下品人之性始终归于恶)。教育的作用就是就学而愈明。教育对中品人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育对具有不同人性的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再者就是韩愈的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师说》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中的“道”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业”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等六艺儒家经典。“惑”指的是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最后就是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认识。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治学观点,强调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朱熹对教育的贡献:1.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拟订《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南宋以后书院和各地方官学共同遵守的学规。2.编撰多种教材。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分别为《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元朝时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校必读的教科书。3.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明天理、灭人欲"。这里的“理”就是“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规范。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伦指的就是五伦,严厉抨击以科举为目的忽视伦理道德教育的学校教育。4.把人一生的教育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某些客观规律。5.主张进行"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 王守仁王守仁,又叫王阳明(1472—1529年)。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生活在明中叶以后,当时社会矛盾异常尖锐。21岁中浙江乡试,28岁中进士。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阳明学派”。王守仁因上疏条陈大宦官刘瑾专权、陷害良臣,肆意盘剥百姓而被捕入狱,廷杖四十流放到贵州龙场。他在龙场的处境十分险恶艰难,死亡的可能性多,生还的可能性少,初到龙场时连栖身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勉强结个草庵栖身。大宦官刘瑾被诛后,王守仁又先后多次担任官职,1512年升任南京吏部尚书,被封“新建伯”。从34岁起,开始从事讲学活动,直至去世,历时23年。蔡元培对教育的贡献:首先培是最早提出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教育家。1912年4月,身为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针对清末“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教育即体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最独到之处,是其首创。美感教育又称美育。总之,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他适应了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旧教育的需要,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其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他改革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北京大学的面貌涣然一新。北京大学原是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强调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既有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也有在政治上落后保守,但在学术上有造诣的旧派人物辜鸿铭、刘师培、黄侃、陈介石、陈汉章等,当时,新旧学派共处一校,各讲其学,形成新旧学派对峙、争鸣的形势。总之,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他使北大引进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有力地支持了新文化新思潮的发展,开创了一代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新风,不仅使北京大学很快成为闻名全国的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而且使他成为新文化的发祥地和五四运动的摇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31
《弟子规》
第2个回答  2012-03-31
论语,大学,中庸,特别是弟子规
第3个回答  2012-03-31
查韩愈的‘’师说‘’。

中国教育史上的名篇有哪些?
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折时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孔子是鲁国陬邑人,3岁时父逝,生活贫困,从而使他努力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成为士求官食禄的条件)。大约30岁时,正式招生办学,开始教育生涯。大约...

叶圣陶教育名篇内容简介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近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被尊奉为教育界的泰斗。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跨越了近一个世纪,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部集结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智慧的书籍,精选了他关于教育的精华篇章。文章涵盖广泛,包括教育...

请问有谁知道中国古代教育(从启蒙起)的必读书名及顺序
吕览,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容斋随笔),子类(墨子,荀子,庄子,老子,韩非子,鬼谷子),诗类(诗经,楚辞,全唐诗,宋词,乐府诗集,传世名篇如两都赋,长门赋,滕王阁序),兵书类(孙子,吴子,尉缭子,孙膑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

大师背景书系:叶圣陶教育名篇内容简介
无论是对于探寻教育理念的探索者,还是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教育实践者,这本《大师背景书系:叶圣陶教育名篇》都是一份值得深入研读的宝典。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更在当代教育的脉络中熠熠生辉。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学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学记》:《礼记》名篇。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

探寻陶行知教育的精髓:从名篇中窥见教育智慧
陶行知教育名篇 陶行知,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泰斗”。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著作更是被视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在陶行知的众多著作中,有一些被誉为“名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智慧和理念。通过探寻这些名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行知的教育...

书单推荐: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教育专著有哪些?
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x0d\\x0a9, 《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x0d\\x0a10, 《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x0d\\x0a11,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x0d\\x0a12, 《中国教育史...

教师推荐书目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更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教师不能不读,不能不研。3、《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新...

陶行知教育名篇内容简介
《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部凝聚了陶行知先生毕生教育教学智慧的宝典,这部作品以其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风格,全面展示了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从"教学合一"的理念,到倡导学生自主的"学生自治",再到"平民教育"的平等原则,以及他对"学校观"的独特见解,都深刻体现了他"生活即教育"和"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