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几道高中历史选择题

本人在学校,没电脑。即将高考本人要做做习题练习下。谢谢各位热心人士啦。题越多越好。难度简单的最好不过了。可以的话附上答案。谢谢

第1个回答  2012-04-18
1.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
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 )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
2.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中国古代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出现最早的是
A.“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两淮盐商有挟资千万者,最少亦一二百万”
B.“辕有越,加箭,可驰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C.“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D.“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3.《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想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性为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以下关于材料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是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B.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理学是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三者融合的产物,是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增加,开始出现更能适应市井生活需要的新的文学形式——词

4阅读下表,以下对该表所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a

A 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
B 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 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
D 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6.有人评述战国的政治改革:“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贵族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该观点肯定改革的积极意义,认为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宗法等级制向实力竞争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7.“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消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a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8.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精神的有:①严禁买卖人口、民族歧视;②奖励和保护工商实业;③革除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④种植鸦片者予以重罚,贩卖鸦片者没收销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有人曾撰文指出:“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反映五四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促进了中国教育模式的变化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0.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11. 83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谷歌英国总部,谷歌为了迎接女王的到来,特意在其英国首页为女王设计了一个特别的“Google”涂鸦:字母“g”变成了女王的头像侧面,而且字母“e”的顶部还有女王的皇冠。以上材料信息说明了英国女王( )
A.由议会选举产生 B.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临朝理政”
C.在礼仪上、形式上至高无上,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
D.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12.“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但是……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于失败。”(解里轩《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里的“正直的思想家”是指
A启蒙思想家
B科学社会主义者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共产主义者
13.在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全球化”和“美国化”是频繁出现的两个词汇。全球化进程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之后就业已开始,但这一非常流行的术语见诸文字则是近几十年之事。法国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对“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的回答是“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以下各项表述认识正确的是
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B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
C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D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

14.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15. 日本外务省发言人指出,印支停战将使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提高。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这些评论表明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帝国主义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开始松动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中国已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16.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17.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序中提出了“故善者因之(顺其自然), 其次利导之(因势利导),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其争”。下列经济思想或政策,与司马迁观点最相似的是
A.自由主义 B.垄断 C.罗斯福新政 D.计划经济
18.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巡讲话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形成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扩大企业自主权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确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确立 浦东的开发开放

1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指
A.通过颁布《权利法案》使国王统而不治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0.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如下),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国家
总人口(万)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①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西方国家,且与西方差距较大 ②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农业文明 ③英国的工业发展水平比法国高 ④英国城市人口百分比超过农业人口,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22.“没有世界史,历史无意义可言”,此话最恰当的涵义是
A.宏观洞览握全局,微观体察晓细节 B.从分散到整体,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
C.淡化区域历史,强调大视野的历史 D.超越认知的不同,树立整体的世界史观
23.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24.甲书说:“宗教改革的主因是罗马教会本身的腐化。”乙书说:“宗教改革起于马丁路德在1517年公开批评天主教会的腐化。”以下哪个叙述较为合理?
A.甲着眼于远因,乙着眼于近因 B.甲着眼于导火线因素,乙着眼于背景因素
C.甲着眼于个人因素,乙着眼于制度因素 D.甲着眼于表层因素,乙着眼于深层因素

选择题目答案:
CCDAD AACAD CCDDC CACBB DBCA
第2个回答  2012-04-18
http://wenku.baidu.com/view/b81e8c3f87c24028915fc3a4.html 这里有一万道题 呢,应该够了吧

一些高中历史选择题(解答时需要有解析)
1、选C 500亩 【解析】春秋末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政策,无论公田私田都要纳税,故是500亩~2、D 【解析】士人“就闲燕”是指使士居住在清净优越的地方以讲求孝、敬、尊卑以维护宗族贵族统治秩序;工“就官府”是工商食官使然,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生产,自然要“就官府”;商以贸易,故“就市井”;而...

高中历史选择题
第一、选c。《马关条约》签订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马关条约》也是不平等条约中第一次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原来的商品输出,转变成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中国的新阶段。清政府为了配合对日本的开放,为了缓解因支付大量战争赔款而日益...

高中历史选择题 求高手详解
1、这一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形成,确立的是美国,而不是英国 2、正解 3正解 4国际贸易障碍不可能消除,太绝对

两道高中历史选择题。
19题选D,李贽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故选D。C项“市民阶层”属于宋朝,明朝时期应改为“市民工商阶层”。B选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几道高中历史选择题 高手来解析
14题、科举制度的新变化也还是就是进步的变化,明清时期科举逐渐僵化。民主和封建专制是对立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也说明封建专制在衰落。18题、人主作为神圣,不受责任,政府代之。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这种体制是君主和议会并存,而君主不受责任,既没有实权,所以是君主立宪。20、选D。1912年资产阶级...

高中历史选修4 选择题
1、巴黎和会:英法美(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后爆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 ;雅尔塔会议:美英苏(为促使苏俄对日宣战,其条件为:维持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

两道高中历史选择题
第一题选b,要考虑大的历史背景,唐朝-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世家大族解体的时代,唐朝建立者就是关陇世家。山东世家更是不与外界通婚,直接干预朝政,一般人家没有资格做族谱的。唐朝就是朝廷与世家斗争的历史,一直到朱温建立后梁朝廷才在与世家的争斗中取得优势,北宋时普通的儒世家可以做族谱就是大世家的...

高中历史的选择题,已经有答案,求选项解析
第一题因为说的是农业,排除D。宋朝的时候人口是往南往东迁徙的,所以是迁入区。排除B。此处只是对比了南北水利的增减情况,南方因为人口的迁徙,劳动力增加,农业生产提高,水利是用来灌溉的,水利的增多表明农业生产的需要增加,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选C。跟政府无关,根本就没提。28应该选B吧。领事...

高中历史选择题。
B 错误的原因是,不应该是近期发动武装起义的意见,武装起义是一个长期性的革命,表述有问题。C错误的原因是,偷换了概念。《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它并没明确的说出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
选项D,是指在1921年建党以后,中国革命有了一条新的道路,区别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01年新政)、民族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新”应该就是从道路角度来选择了。第2题,这应该是一个老教材的题目,参见高一下第二章第四节中共七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