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两。
金银以两为单位,铜钱则以斤、两、钱为单位。
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常用绳子穿着,每1000枚铜钱1串叫一贯。
十枚铜钱等于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我国长期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货币单位),等于160枚为一斤。
一般都把铜钱穿起来。每一百六十枚用麻绳穿成一串(穿时每边放六十枚,底盖各加一枚,实际上是一百六十二枚),所以也叫一串、一吊、一贯。
铜钱各个朝代的度量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汉代所铸的方孔钱仍称“半两”,但重量不断减轻。如吕后二年(前186年)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年)减到一铢以下,称为“荚钱”。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铸三铢钱。并于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改行五铢钱,铸文“五铢”。
这种五铢钱从东汉开始使用,各朝沿袭,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使用时间长、币值较稳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钱币。
王莽称帝期间,实行宝货制,时称钱为“泉”,又增加了“泉货六品”和“布货十品”两套钱币。泉货六品又称“六泉”,是王莽宝货制中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和大泉。
小泉直径六分、重一铢,值钱一文,上面有“小泉直一”文字。其他泉币的直径、重量、价值各不等。六泉都是不足值的钱币,但小泉和大泉两种钱币流通甚广。
布货十品又称“十布”,也是王莽宝货制中的十种布币的总称,即小布、玄布、幼布、原布、差布、中布、壮布、弟布、次布和大布。小布重十五铢,长一寸五分,值一百文。其他依次递增一铢,长增一分,面值增一百文。
大布重二十四铢,长二寸四分,值一千文,流通较大。其他各布难以辨认、极易混淆,流通不便。
中国古代钱币还经常以皇帝年号来命名,亦称“年号钱”。由五胡十六国的成汉国率先铸造。338年,李寿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自立为帝,国号为汉、年号汉兴。
开始铸“汉兴钱”。不久,南朝宋于孝建年间(454年)铸“孝建五铢”,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年)铸“太和五铢”。年号钱成为定制自宋代开始。宋代年号更改频繁,铸的年号钱也特别多。元以后,历代所铸的钱,基本上都是以年号命名的。
如元代的“至元通宝”、明代的“洪武通宝”、清代的“乾隆通宝”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贯
一贯等于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
古时候用铜钱是用绳子穿着,每1000枚铜钱叫“一贯”。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的纸制“大明通行宝钫”,面额为“壹贯”。一贯等于铜钱1000枚,或白银一两。由此换算,万贯等于铜钱一千万枚,白银一万两,黄金2500两。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后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正德年间废止。
扩展资料:
明朝是禁止用金银货币直接交易的,而是参照了元朝货币制度用钞不用钱,钞就是纸币,是朱元璋洪武八年发行的,名称叫大明通行宝钞。面额分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
每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铜钱合黄金一两。金银只可以用来领用钞票,不许流通。持有金银者,不许私下交易,只能卖给政府。洪武十年规定,一百文以下的交易可以用铜钱支付。
洪武二十二年,由于流通的需要,加印发行小钞,分别是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共五种。
文才是货币的代表,一文就是一个铜钱,贯是货币数量的代表,一千文是一贯。两、钱、分是重量单位,在代表银子重量的时候可以和官方定价一两银子=10钱银子=100分银子=1000文=一贯
因为明朝不同时期铸造的铜钱名称、大小、重量不同,所以一钱银子能兑换的铜钱数目也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明宝钞
明朝的一贯钱是一千个小平钱,相当于白银一两。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大明宝钞里外都透着一个“大”字,它的面额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其中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是地道的“大钱”。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
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扩展资料:
元末群雄并起,各自为政,并自铸货币,俨然一朝之政,但这些政府都是昙花一现,铸造的货币也是显现一时,后来均臣伏朱氏大明
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货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明朝的一贯等于多少两
明朝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者白银一两。明朝禁止使用金银货币直接交易,其参照元朝货币制度即用钞不用钱,钞即为纸币,为朱元璋洪武八年发行,称为大明通行宝钞。宝钞面额分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其中每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铜钱等于黄金一两。
明朝时一贯钱有多少个
古时千钱为一贯 1两黄金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汉书·武帝纪》“初算缗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古代钱的单位“贯”是多少
1贯==1两银子 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所以,一文两贯,其实也就是2001文钱...
一贯和一两哪个大
在古代,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不同的朝代,一吊钱的重量也不同,唐朝以前,一吊钱相当于1000枚铜钱,而宋朝的时候,一吊钱仅相当于300枚铜钱,明朝以后更夸张,一吊钱仅仅相当于70枚铜钱。然而,一两等于10钱,一钱等于10文,一贯等于1000文,所以一贯比一两大。
一贯钱是多少 了解一下中国古代货币?
一贯钱最早出现于明朝,当时其面值为一两银子,即约等于37.5克银子。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一贯钱的面值也有所调整。到了清朝,一贯钱的面值为1000文,即约等于1两银子。此后,一贯钱的面值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直到清朝灭亡。除了一贯钱,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的货币,如铜钱、银子、金子...
求明朝万历时期,一两、一钱,一贯,一分,一文的换算啊,还有他们的购买力...
文才是货币的代表,一文就是一个铜钱,贯是货币数量的代表,一千文是一贯。两、钱、分是重量单位,在代表银子重量的时候可以和官方定价一两银子=10钱银子=100分银子=1000文=一贯。因为明朝不同时期铸造的铜钱名称、大小、重量不同,所以一钱银子能兑换的铜钱数目也不同。详细情况可以看《明史》卷八十一...
求明朝万历时期,一两、一钱,一贯,一分,一文的换算啊,还有他们的购买力...
1. 在明朝万历时期,货币的换算关系如下:一贯等于一千文,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一百分,一文等于一个铜钱。2. 由于明朝不同年份铸造的铜钱种类、大小和重量各异,因此一钱银子能兑换的铜钱数量也不同。《明史》卷八十一 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中详细记载了这一情况。例如,明初铸造的“大中通宝”,四...
求明朝万历时期,一两、一钱,一贯,一分,一文的换算啊,还有他们的购买力...
1. 在明朝万历时期,货币的换算关系如下:一贯等于一千文,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一百分,一文等于一个铜钱。2. 由于明朝不同年份铸造的铜钱种类、大小和重量各异,因此一钱银子能兑换的铜钱数量也不同。《明史》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食货五中详细记载了这些信息。例如,明初铸造的“大中通宝”,四文...
求明朝万历时期,一两、一钱,一贯,一分,一文的换算啊,还有他们的购买力...
即大明通行宝钞。明朝时期实行纸币制度,宝钞自洪武八年发行,有六种面额,从一百文到一贯,每贯等于一千文铜钱或一两白银。金银主要用于兑换纸币,私人交易受到严格限制。洪武十年后,小额交易允许使用铜钱,而洪武二十二年为适应流通,又增发了小面额纸币,包括十文至五十文等。
古代钱的单位贯是多少
逐渐出现了少量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关于一两银子在不同朝代的等值人民币,可以做如下概述:唐朝时期,1两银子的等值约为现在的2000元到6000元。到了北宋中期,1两银子的等值大约在600元到1300元之间。明朝中期,1两银子的等值大致在600元到800元。而清朝时期,1两银子的等值约为现在的150元到2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