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任意主要三个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结局

稍微详细点

如果说王熙凤的性格泼辣是独具特色的,那么她在书中的狠毒比泼辣更令人生畏。书中通过兴儿的嘴给了她一个概括而又生动的评价:“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6]贾瑞只是偶然对她起了不轨之心,伤了她的自尊心,她就设计害死了他。在贾府里,除了假道学的贾政、未成年的贾兰,男子都过着糜烂腐化的生活。贾瑞是贾家一个没有权势的没有财力的公子,在那个势利的环境中,他没有丝毫的地位。他被凤姐的外表所迷惑,不识相地去惹她,王熙凤虽然不是一个贞洁女子,但她也决不会因为一个无权无势的人而毁了自己的名声。贾瑞的挑逗,使她觉得是受到大大的侮辱了,就故意引诱贾瑞,在园子里就假意向他笑,心里却想着:“这才是知人口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7]王熙凤二番设计,使贾瑞不但染病在床,还欠下一百两银子的债务,贾代儒向荣府求救时,王熙凤敷衍了事,致使贾瑞一命呜呼。单看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是不足以使人物的形象丰富起来的,更能深刻地刻画人物性格的是小说六十八回、六十九回,王熙凤把尤二姐骗入大观园,并借刀杀人的经过。王熙凤一知道贾琏在外面偷娶了尤二姐,就已狠狠地责打了贾琏的心腹兴儿,显露出一副泼妇的形象。而当她要骗尤二姐进入大观园时,却是素衣素盖,打扮得清雅淡然,对着尤二姐哭诉的一番话,说得文雅得体,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把心中的醋意遮盖得严严实实,摆出自怨自错、至贤至善的样子,博取尤二姐的信任。两面三刀的性格也在这里表露无遗。她买通官府,一面又花钱唆使张华告状,又到宁国府里大闹一番,向着尤氏吐唾沫淬,滚到尤氏怀里哭,把个尤氏揉搓成个面团,又要打贾蓉,一场大闹使宁府上上下下束手无策,还赚了五百两银子。对尤二姐却是以礼相待,连贾琏都感到诧异,背地里却是要下人折磨她,让尤二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尤二姐无辜枉死,却不知死在谁的手里。她死后,王熙凤还借着她的名义敲诈了贾琏一二百两银子(七十二回)。

封建社会的大厦已经面临着将倾的危机,王熙凤的命运也难逃悲惨的结局。(1)获罪离家,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等缺德事的被揭露。如对“弄权铁槛寺”、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己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脂批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第十六回)离家在外期间,刘姥姥还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2)在大观园执帚扫雪。这当是她获罪外出,经一番周折,重返贾府以后的事。脂批说过:怡红院的穿堂门前,将来“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第二十三回)。(3)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批:“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部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4)回首惨痛,短命而死。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第四十三回)

对于王熙凤的惨痛结局说她是自食恶果,自作自受也好,说她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也好。总之,她煞费苦心经营的“幸福”似乎触手可得,可最终却只是海市蜃楼而已。可王熙凤的性格,却是在封建社会这种大环境下塑造出来的:一、她要在贾府当家必须要讨好贾府的权威人物——贾母。但是却不能得罪自己的“婆婆”又是姑姑的王夫人。(王夫人的大女儿贾元春是“贤德妃”决定王夫人尊贵的地位。贾母喜爱的孙子贾宝玉也是王夫人所生。)所以她一边讨好贾母一边迎合王夫人。而这注定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适当选择手段。二、在一个多妻社会里,一个女人想要保住自己独立显赫的位置不使用手段是不可能的。王熙凤也一样,只是个普通女人。她要想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那么她必须铲除任何可能威胁到她位置稳固的人,哪怕只是存在这样一点点危机的影子也不会放过。如果把这样一位女性放到今天这个社会,我敢断言她肯定是商场或政界的女强人。如果她能够克服身上的贪婪缺点,将会更加出类拔萃。就算被休也能独立生活起码不会很悲惨。然而,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女性追求属于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幸福似乎是不可能的。费尽心思不择手段经营自己幸福的王熙凤终归难逃悲惨的宿运。

三、远离尘世的妙玉

《红楼梦》中有一位身份、地位十分特殊的贵族少女——妙玉。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与金陵四大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和亲属关系的人;同时,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的佛门弟子。

妙玉: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8】,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字帖。妙玉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作为一个出家人,一位已被森严的佛门教规和封建道德观念剥夺了爱与被爱的权利的正值青春韶华的妙龄尼姑,却凡根未净,尘念犹存。在她的心灵深处顽强地保存着一缕希望获得异性之爱的情愫,也默默地,然而又是极为执著地爱恋着英俊飘逸的贵族青年贾宝玉。她的这缕完全属于正常人所理当具有的、合于人性的情愫,不仅没有在宗教严酷的清规戒律的桎梏下灰飞烟灭,也没有被吃人的封建礼教所逐渐蚕食吞噬,反而在一定的情境和适合的时机下被大大地激活,驱使她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极为外露的举动和行为。如果把她放在现今这个社会,我想她会是幸福,她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是继续出家还是还俗和心爱的人结合。可是在那个社会里,这么一个纯美妙龄少女也难逃厄运。贾府败落后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在那种社会制度下,即使遁入空门的妙玉,也不能幸免,更何况一般的女人。

纵观《红楼梦》中其他女性的性格,可谓千差万别:有智者,有勇者,有仁者;生活层次也不相同:有遁入空门的,有在皇家深宫内的。悲惨的命运结局强者不能免,何况弱者;空门亦不能免,何况现实生活中人。她们的性格是在封建社会这种大的环境下形成的,由这样的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之下,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之中。女性的命运只能是不幸的,结局当然是悲惨的。因而,《红楼梦》中女性的命运也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搏,不能挣脱封建制度的枷锁,更不能独立于封建社会这种大环境之外,人是活在大环境下的个体,个体必须依附于环境,这是人得以生活下去的法则,否则就无法生存。中国的妇女在封建社会那样的大环境下向来受着地狱以下的待遇。因而不幸的结局也就自然而然了。不过。每个人的性格不尽相同。毕竟个人的阅历,才能不一样,其不幸的结局也各有各的不幸了。世外桃园只能是理想,甚至是幻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