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舰队的舰龄才10年,不算老吧
追答镇远和定远大约在一八八五年德国制造。要知道在当时,正是世界各国海军大发展的年代,特别是日本,可以说是从平民到皇室都是勒紧裤腰带去买新的舰艇,将近十年时间没有更新舰艇,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差距了。
追问但当时恐怕没哪个国家有这个实力,能不到10年就换一遍军舰
追答不是全换,是要跟上技术的发展,北洋在铁甲舰方面依然有优势镇远、定远在亚洲是没有匹敌的,但是在航速和火炮射速上都有比较大的差距,应该在铁甲舰之外,购置快速舰使整个舰队的力量比较协调。
当年甲午海战之前,国人是怎么分析中日对比的?
财政比较:清末总体国力来说,清依然超过日本,但是清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1893年财政收入8867万两,而借助近代财政系统,国力远弱于中国的日本,财政收入也达到8804.5万日元,折合 5868.7两白银,利用近代金融手段,决算更是达到了11376.9万日元,仅比清开支少1286万两。同时清财政相当部分消耗在八旗、...
甲午战争前中日国力对比
1. 在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国力对比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据史料记载,清朝在战争前的GDP总量位居世界前列,虽有时排名下跌,但依然保持在世界前三的位置。2. 在甲午战争前,清朝的国力是日本的1.5倍,而清朝的北洋水师在当时被认为亚洲第一,不输于日本海军。然而,由于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光绪...
民国时期人们怎样分析中日甲午战争
昔人尝论及我海军而感叹无用,实则未透说彼时环境形势及作战经过也。甲午海战有黄海之主力会战及旅顺,威海卫的两次保卫战。苏联史家曾评断威海卫军战中“中国军队表现了确实的英勇”。丰岛战后,失去朝群海海权。黄海战役则有比以欧战时日德兰的英德大海战,后以旅顺威海卫保卫战中陆军弃守要塞,遂迫成...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 中日力量对比情况?
因此,李鸿章野山谷满腹委屈。当然,甲午之败,李鸿章仍然要付很大责任,但是真正应该负责的,是腐败的满清政府、满清贵族(尤其是叶赫那拉那个娘们)。仅仅从军事角度来回答中日之力量对比,是很有局限性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文化教育、国民素质都是两国力量对比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此类的研究著述很多,...
甲午战争前中日国力对比
有资料记载甲午战前我们的国力是日本的1.5倍,我们的海军当时被认为是亚洲第一,不落后日本,当然由于慈喜修园子、*办光绪大婚等使得北洋水师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此时日本连续八年将烟酒税用于造舰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尽管如此我们...
从甲午中日战争中你是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
甲午战争的结果是注定的。因为明治天皇的态度是“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更兼有《征讨清国策》;而清朝方面,光绪皇帝(注意,甲午战争整个的指挥者从朝廷来说是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未参与)则是优柔寡断,更兼身边还有个翁同龢,连北洋大臣李鸿章也是一味地“避战保船”。可以说日本的战略是...
甲午中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比较图
于是中日甲午黄海海战我国沉没多艘战舰,而日本却一艘未沉便可以理解了。其实,海军不仅军备上已落后于人,其内部矛盾重重。海军的最高统帅为一陆军出身的人;而实际的主持者刘步蟾又不为众人所服,政令往往无法得到贯彻,再加上众多洋员的存在,左右撺掇,更使北洋内部矛盾尖锐化。这样的海军,无怪乎...
历史上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评价
1. 1894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一场由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2.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九年,即1885年中法新约签订期间,是中国在19世纪下半叶相对较好的时期。国内稳定,与西方各国保持和平状态,洋务运动成果显著。3. 在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
甲午海战前,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攻打日本,清政府为什么对此置之不顾?
而这样会导致清朝所面临的结果就是腹背受敌,在自己的东侧与日本进行开战,在自己的北侧又有沙俄在攻击,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清朝是要背负的灾难可以说是更大的。另一方面,从经济方面来说,这个时候清朝的国库收入在长久的与边境的战争的情况之下,可以说是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已经是处于一个负增长的阶段。
如何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真正被列强瓜分的开始,其实在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之前,中国虽然被英国和法国侵略,但是在其它的国家眼里还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因为当时世界上的一哥就是英国,二哥也是法国,所以这两个国家联手来打中国,即使失败了也情有可原。但日本作为一个那么偏远,而且狭小的国家,竟然在甲午中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