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的。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
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又叮嘱了一番。
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
扩展资料:
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功臣,甚至有点功高盖主。在明朝开国之后,刘伯温不贪名利,也不以功劳自称,一再的自谦,只是被授予了伯爵,封为诚意伯,年俸禄比同等级别的爵位低很多。
但就是如此,刘伯温为人刚正不阿的性格,依旧惹恼了当权的宰相李善长,甚至胡惟庸等人,他也逐渐不受朱元璋信任,心灰意冷般的退出了政治舞台,归隐江湖,时年只不过是60岁。
在刘伯温故居附近有个叫谈洋的地方,那里是盐贩子和盗贼甚行之地,刘伯温看不惯,就委托自己的儿子上奏天听,建议朱元璋在这里设立巡检司,来管理这一片伺机作乱的刁民。
但是就是这么一条善意的建议,反倍胡惟庸反咬一口,认为谈洋临海面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刘伯温想要占为己有,做一个自己的墓地。
只不过遭受当时居民的阻挠,因此想设立巡检司,方便管理那些对他不满的群众,事情的起源就是刘伯温的私心。
随之,朱元璋下令把这份奏折给刘伯温知晓,刘伯温知道这是给他的提醒,希望他能够处理好此事,不然谋反的大帽子就会套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无力回天。
刘伯温所能想到的就是上京面奏朱元璋,但是朱元璋不想见他,刘伯温明白自己深受冤枉,但是也无法受君主谅解,深表心灰意冷,卧不久就倒在床。
胡惟庸带着所谓的补药去看望刘伯温,刘伯温吃了之后,胸口难咽,病情加剧,朱元璋依旧不理财刘伯温的上奏。
只不过是派人得知刘伯温已经病倒不能下床了,传他可以坐官船返回故居。之后的不久,刘伯温就这么逝去了。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
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
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温
病死的。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又叮嘱了一番。
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
扩展资料:
刘伯温的主要成就:
1、政治思想
施德政、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思想理论依据。
民本思想是刘基德政的出发点,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还有经济性,是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
2、学术思想
刘基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
3、建国谋略
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法治思想
明朝建立后,刘基建议实行的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基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刘基对《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在依法治国方面刘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基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法律的制定要相对宽松,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中国古代“人治”传统,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
5、文学成就
刘基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
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温
公元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可为何朱元璋还要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呢?
刘伯温怎么死的
1、病逝的。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2、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
刘伯温怎么死的
刘伯温是生老病死的。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
明朝刘伯温怎么死的
2、传统观点认为,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毒死的。这种说法出自史料《故诚意伯刘公行状》、《明太祖实录》、刘璟《遇恩录》、张时彻《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赠太师谥文成护军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即(神道碑)。此外,清朝修订的《明史》也采纳了这种说法。
历史上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1、历史上刘伯温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2、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3、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
刘伯温之死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的大臣,由于得罪了胡惟庸,遭丞相胡惟庸暗算,指使人诬陷他在家乡强占有王气的坟地,引起朱元璋疑忌,被朱元璋命人下药毒死。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在文学史上,刘伯温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
刘伯温之死?
病死的。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又叮嘱了一番。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
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刘伯温是被毒死的,这是胡惟庸的一大罪状,皇帝默许的。原因:1、胡惟庸入相时间不长,地位并不稳固,又有汪广洋牵制,且胡惟庸与刘伯温并无深仇大恨,弹刻刘基的奏章也强词夺理,没有能令人信服依据,没有皇帝的默许反会引火上身;2、刘伯温已归隐,不可能对其地位权势构成威胁,做下毒对身居丞相高位...
刘伯温怎么死的
4月16日因病无治去世,享年65岁。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与胡惟庸有何关系?
不过,就算刘伯温怀疑朱元璋,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朱元璋是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只能等着倒霉。那么,胡惟庸有没有可能害死刘伯温呢?我认为这件事情是有怀疑的。胡惟庸当初在当宰相的时候,确实是有些霸道。一方面他很多事情都自己做主,不告诉朱元璋。另一方面,他在朝廷中也有一些排斥...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但并无深仇大恨,刘伯温已归隐,不会对其地位权势构成威胁,下毒可能性小。不露痕迹毒杀功臣是朱元璋的拿手绝技,李文忠、徐达也是因病受到探望和赠药之后便不明不白的死掉,野史说,是拜朱元璋的一只蒸鹅所赐,此外,与胡惟庸同为丞相的汪广洋否认胡惟庸毒杀刘伯温,是在贬责途中被赐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