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4-23
郭敦顒回答:
人类先有了语言,然后有了文字。文字是书面的语言,是对语言进行保存的载体。在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这方面,唯有我国,我们的汉语汉字,表现得最为卓著,延续了四五千年。
自周朝以来的三千年,特别自秦统一文字后,我们的文字就没有本质性的变革了。但在如何运用文字写出文章以表达人们思想意境的方式上却多有变化。不过,变化不等同于抛弃,只是运用不同方式进行交流的多少而已。所言方式就是文体。古今所用文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古人用文言文,现代人用白话文,也兼而少有用文言文者。文言文像杯浓茶幽香四溢,而白话文则像是一碗白开水,清澈见底为大众所需,那真是各有千秋。
细分文体,又有多种形式,不外两大类:诗歌韵文类,非韵文的记人记事类,介于二者之间的是汉晋时的赋及其它,如〈三字经〉、〈百家姓〉等等。
诗歌类,从早期的四言〈诗经〉起始;一路发展产生了五言、七言的古体诗;到唐更产生了律诗,至今人们还难以企及;到宋则另开渠道,产生的词又达另一高度;在元代是曲子盛行的时代,元曲是唱词是歌是韵文;明清时代诗歌方面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创新;而进入民国至今,所产生的新诗,就形式上说是创新,就是受约束少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大了,而其实这也不算有什么新意。诗(包括新诗)配上乐谱唱起来就是歌了;反之,歌词都可称之为诗;而戏曲中的唱词配上乐谱唱起来也是歌,重要的区别在于戏曲中的唱词唱出的是个较完整的故事,而且音乐是不同的。
非韵文的记人记事类文本,其形式变化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八股文。对于八股文,现代人们对它多持否定态度,我觉得这是受〈反对党八股〉的影响造成的。在我看来,不论它所要表达文章的内容意义只论它的表达形式而言,这实在是一大创新。正像律诗是诗的最严格的标准形式那样,是普通文本的一个严格的标准化形式。可以说八股文的形式,是文本上最早的ISO9000,早于西方二百年。
非韵文的记人记事类文本,再细分有小说、散文、等等就不一而举了。
以上写的这些,是否是离题了呢?其实也不是。请看〈新词 绿水青山〉
新词 绿水青山
手按拦杆十夏间,哪在先?
南飞孤雁三十载,豪壮依然。
素绢双颜定州山,今不见.
彩巾偕伴都江堰,绿水青山。
说明 作者1985年10月2日去青岛与一位女友会面交谈,由於女友当时的心情不好
(後来自我描述),作者也少耐心,而没有谈成。这影响了作者的情绪,在一张海滨留影中显示了出来——苍桑凝重中的沉思显得老了几分。而1995年7月29—30日的青城山都江堰之游却是婚後次年偕伴而来的,喜悦之情溢於言表,所以,在同样手扶栏
杆的作者个人照中,就显得年轻了许多。将这样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如果不加说明的话,
人们分不清哪在先。
作品绿水青山的体裁属於诗词的哪种呢?归之于新诗自然没有问题。但作者认
为,它具有格式化的特徵,仄平按排也还可以。这样看,将其定为词更好。但词牌中有
没有?这,由於作者的才疏学浅而不知晓,也懒得查找资料,且不管它,先按没有这种
词牌计,所以作者将其定名为新词了。正像诗那样有新诗之分,现在即有了“新词”
之分(“新词”是否也已有之,仍不瞭解)。作者认为这应该是被允许的。
(〈新词 绿水青山〉摘录自郭敦顒的〈君寔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