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手抄报资料

主题是“我眼中的历史”,回答得越好,加分越多。

可以围绕古代帝王来写,写英明的君王和昏庸的,比如说尧、纣。版面你就自己设计吧!(我就是初一的)
资料: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

相传尧父为帝 ,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以后历代有“尧都平阳”之说。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诗经》中所说的唐国即在山西境内。今临汾尚存始建于晋代的尧庙,以及唐代修筑的尧陵。

尧的品质和才智俱是非凡绝伦,“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所以他即位以后,局面大变:举荐本族德才兼备的贤者,首先使族人能紧密团结,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绩,区分高下,奖善罚恶,使政务井然有序;同时注意协调各个邦族间的关系,教育老百姓和睦相处,因而“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

传说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了历法,这样,劳动人民就能够依时按节从事生产活动,不致耽误农时。汉民族是农业垦殖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农时十分重视,故《尚书·尧典》对此有详细记载。

《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

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说实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冶水9年,毫无功绩。这是关于尧的传说中,政治上的一次失误,类似的不足之处还有若干,总之尧的时代也不是尽善尽美,故又有舜继起的一番励精图治。

在诸子书中,还有关于帝尧武功的传说,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方见得尧之所以为古昔圣王。《吕氏春秋·召类篇》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曾讨伐过南方的帮族,并亲自出征作战。《淮南子·本经训》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后羿将那些野兽杀死,并射落九日。据说人们对尧为民除害的举措十分感激,所以拥戴他为天子。羿射九日已是神话,不过其中称颂尧“兴利除害,伐乱禁暴”的意思,确实是推崇帝尧安邦治国有道,不但文治昌明,而且武功赫奕。

尧的,传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尧退居避位,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

在先秦时期,以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最有势力,号称“显学”,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从那时起,尧就成为古昔圣王,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人,唯尧刚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对尧的赞美,随着儒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渐趋重要,而亦日益深入人心。后来儒家即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帜;到唐代韩愈以至于宋明理学,大倡“道统”之说,尧遂成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在整个封建时代,从未有人怀疑过尧在历史上的存在和他的业绩。

本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疑古学派,其巨擘顾颉刚认为,《尚书》中的《尧典》不可靠,该篇的出现在战国时期;故以《论语》中对尧舜的记载为最早,由此推断,尧舜的故事出现在东周末年,尧、舜、禹的关系和禅让的事迹,都是逐渐编造完善的。春秋初年,人们所知道的最古的古王是禹,而没有尧舜。所以,尧就象钱玄同所说的那样,一定是“无是公”、“乌有先生”,根本不是历史人物。

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起,运用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来研究关于尧的传说,指出尧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此时血缘性的氏族部落已结成部落联盟,尧是由部落联盟议事会推举产生的联盟首领。传说中尧与四岳讨论治水人选和继任人选,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情景;尧禅位于舜,是原始民主作风的遗存。恩格斯曾指出,在这个阶段每个文化民族都要经历自己的英雄时代。尧及舜、禹正是华夏民族的英雄人物。

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即位后的纣王,在父师长箕子、少师比十五上,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业,名臣贤相的诰言警语的劝谏教育下,也曾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当时的政治也还清明,四海也还宾服。只是江淮间的夷人,还时有内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叶染丹,淇滨竹林叶翠。英姿飒爽的纣王,身着戎装,在大臣的陪伴下,举行了告庙典礼,接着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启驾。只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这时纣王坐在四马拉的战车上,在四辚马萧声中,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向通行为表现黎邑(在今河南浚县东)的大道进发。在黎邑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纣王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东征大军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县)开跋。到达攸地后,纣王接受了攸侯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纣王的大军在攸侯军队的前导下即开赴前线。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丧胆,仓皇远遁。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后来纣王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纣王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在返国途中,遇上风景好的地方,便留连几于;碰上好的围场,便狩猎一番。边走边玩,兴致勃勃。直到杨花扑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沫都。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与逸乐的情绪。东征归来,沫都显得狭小了,纣王便决定扩沫都,并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为朝歌。以后纣王即不断地向东夷用兵,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拥向朝歌。这些成十万,成百万的战俘,都变成了殷国的奴隶。由于纣王对东经营,跟着中原文化也逐渐发展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战俘的不断增加,从而也大大促进了殷王朝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殷王朝的这种“中兴气象”,资长了纣王对自身价值的再认识,使他在人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他巧言饰非,听不进谏言,矜人以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甚至对大臣说话,也渐声高气粗,装腔做执,渐渐地连比干的话,也听不下去。同时,生活直的要求也跟着高了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发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而且梁要雕,楝要画,窗要镂,墙要文。摘星不足壮观瞻,又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诸侯献美女。宠妲己,唯妲己之方是从。於是使师涓创新淫声,引进“北里之舞”。把搜求来的狗马厅物,充满宫室,杂耍百戏,俱置苑中;扩大沙丘苑台,广建离宫馆,多置飞禽走兽,供己享乐。闲来宫中无事,便逐狗斗鸡,饮酒作乐。凿池储酒,悬肉如林。让妇女倡优,裸着身子,跳互相追逐的“北里舞”,以取笑乐。每到秋高气爽,纣王便陪着妲己到西山一带去打猎,有时到更远的辉县一带,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回来。为取悦妲己,甚至zhuo朝涉之胫,剖孕妇之腹,作长夜之饮,以至把记日的干支都忘了。从而对鬼神的祭祀也便荒慢起来。由于生活下的日益奢侈,赋税也上加重,而鹿台的府库,钜桥的粮仓,却装得满满的。

百姓日益怨望,诸侯渐有离心。于是纣王便采纳妲己的建议,以酪刑镇压人心,设炮烙以惩叛逆。时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美女,送给纣王。九侯女不善承欢,纣王怒而杀之,并把九侯剁为肉酱。鄂侯诤谏,便脯了鄂侯。西伯昌暗自叹息,谀臣左疆告密,纣王便把西伯囚于 里。这是帝辛二十三年的事。后来费仲、恶来当政,朝政一天天坏下去。费仲好利,与宗亲争利,宗亲也不亲了;恶来善谤,说诸侯也疏远了、西伯因 里七年,西伯之臣闳夭,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纣王,纣王才放了西伯。这是帝辛二十九年的事。西伯回西歧后,修德行善,笼络诸侯,表面上对纣王更加诚服。帝辛三十年春三月 ,西伯又率诸侯入贡,纣王大喜,特赐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赐弓、矢、斧、钺 ,命西伯特得专征伐。于是西伯借此权力,暗地扩大自己的实力。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三伐皆胜,西伯威望大增。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而归依文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而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纣,但纣王号令天下的权威却渐渐地小了。比干看到这种现状,忧在心中,愁在眉稍。往谏纣王,根本不听。贤臣商容往谏,甘脆把商容废斥为民。明年周人伐 (今陕西 县以北),又明年伐崇(在丰、镐间)周人既清除了后顾之忧,又 开拓了东进的道路。于是便把都城山歧下迁到丰邑,积极准备伐纣的大事。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见《史记志疑》P·66)并把他灭掉。黎国在今山西省上党壶关,位于纣都朝歌之西,是一个位近王畿 的方国。武王灭黎的消息传到朝歌,满朝文武为之震惊。贤臣祖伊奔告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的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 还是从大龟的神灵,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不是先王不顾恤他的后代,只是王淫佚过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上天丢弃了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 早绝的。王打算怎么办”?纣王听后,坦然地说:“我的命不是天给的吗?他们的恶言,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祖伊踉 踉跄跄地走下殿来,说:“纣王真的是不可以劝谏了”。从此以后,纣王越发淫乱下去。整个纣都, 如盛夏的鸣蝉,似滚开的肉羹。神祗没人敬祭,宗庙不, 人管理。大臣有、小人都做偷窃奸邪的坏事。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惩罚,甚至连偷窃神用的牺牲,也得不到宽容;吃了也受不到灾害。因而纣王的宗亲,没有不担心王朝命运的。结识纣兄微子启,几次劝谏,纣王都不理会。于是徵子对父师、少师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江山,因为受嗜酒的淫乐,败坏祖先的美德,现在江山 完 了。如今连大臣、小人都干偷窃奸邪的坏事,六卿、典士也互相效法而不遵守法度。小民们都 反对我们,我们的国家,真象涉大水一样,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边岸,殷就要亡在今天了!父师、少师呀!我在家里心乱如麻,想离开家到荒野去,请你们不要把国家危亡的事告诉我”。箕子说:“王子 ,上天给我们殷邦降下灾难。使他沉酗于酒,有什么办法。他什么都不怕:上不怕天威,下不怕长老旧臣。现在殷民重赋,实际上是更快地招来敌人。商如果灭亡,我们只有殉国,我们不能做他人的奴仆。不过,我认为王子出奔,倒是一条正道,否则,我殷家宗庙陨坠 ,就没有人来挽救了”。于是微子出走。比干见微子去,于是叹息说:“主上有过,不去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说,就是不勇。有过就谏,不听就死,才是大忠大勇的人”。说着比干冒着生命危险,上殿去见纣王。一连三天,指责纣王的过错,劝谏纣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纲。说得纣王无言答对,却恼羞成怒说:“你为什么要坚持你的看法?是什么东西支持你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干说:“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的社稷,是这个大义支持我来劝谏你”。纣王心想:“他如此坚持自己的看法,必定是觉得自己高明,把自己当作圣人。难道真有比自己还高明的圣人”?于是他轻蔑地看着群臣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比干认为自己是圣人,他的心真的有七个孔窍”?于是比干被剖腹在而死。箕子看到纣王如此残酷地害死自己的叔父,知道他是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为了保存自己,假装疯狂,把自己装扮成奴隶模样。但是纣王也没有放过他,把他抓起来,囚禁 在牢狱里。从此,满朝大臣,谁也不敢再进谏了。纣王在身边佞臣的谄谀下,更加荒淫暴虐,肆无忌惮。结果朝政日益腐败,郊社不修,宗庙不祭,一味以奇巧异能,博取妲已的喜悦。殷太师疵,少师疆看到纣王如此对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偷偷在抱着祭器、乐器,逃往周国去了。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看到纣王荒淫无道这地方,亲也畔了,众也离了,知道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能不伐灭他了”。十二月癸巳,周武王遵文王遗命,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由镐京出发,东征伐纣。师行二十五日,于丁己日到达盟津,在盟津大会诸侯。与会诸侯有庸、羌、 、徽、彭、濮等方国,周师联军合计兵力达三十多万。周武王作了伐纣的总动员,武王从上天设君谈起,继数商纣罪行,最后谈到自己这次伐纣是恭行天罚;指出纣恶贯盈,代纣必胜,不要错过这个时机。戊午日,整个联军渡过大河,周武王循诸侯的请求,再作动员。指出商纣不以夏亡为镜子,而且罪恶超过夏桀,是自绝于天,不可不伐。希望大家不以一心一德,以立不世之功。戊午的次日即已未日,这天正是冬至。黎明的时候,周武王亲自检阅了联军,在北上之前,武王又作动员,再次说明伐纣是恭行天罚,要求百夫长以上的军官,都要果毅勇敢,帮助自己的君主,多立战功。盟津离纣都约四百里,已未离癸亥只有六天。他们於是“选马而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进军速度。终于在癸亥日,“朝食于戚,暮宿百泉”。在共邑百泉,埋锅造饭,稍事休息,大军便向牧野进发。周师联军到达牧野,已是“厌旦”时分。周武王下令停止宿夜,士卒欢乐歌舞,以待天亮。

当周师东来时,纣王曾使胶 在鲔水候周师,诘问去向。当纣王知道周师要进犯京师的消息后,不禁拈须大笑说:“你周,也不过是一个要方里的小国,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所以,纣王把武王的兵犯朝歌,根本没放在心上。另一方面,纣王伐东夷的战争,由于后来采取了穷追猛打的战术,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东夷终于被征服。捷报传来,纣王喜上眉稍,朝歌一片欢腾。从前线遗来的战浮,正源源不断地送来京师。加上时值腊尽,朝廷上下,一方面张灯结彩,挑符换新;一方面又要准备隆重热烈的祝捷盛典。至于如何对付东来的周师,看来纣王还没有来得及排上日程。 进入新春,纣王君臣又接连数日,在鹿台忙于计功授勋,大摆九龙盛筵。欢庆征伐东夷的胜利。纣王把周师东来的事,早已忘在了脑后。直到周师兵到牧野,军报传来,这才惊散了纣王君臣的欢宴。纣王仓皇从鹿台下来,乘车来到牧邑的黄土岗上。天色已近黄昏,临时筑起高台,远望周师,但见牧野篝火处处,光烛夜空,犹如火的海洋。周师的人数,大大出乎纣王的意料之外。这时纣王才洒意初醒,火速返回朝歌,组织兵力迎战。但由于国家的主力部队,还在远离京师的东夷前线,只好把从东夷前线遣来的战浮及大田奴隶,临时整编起来,作为前锋;把京师小人及京师宿卫军,作为后卫,开赴牧野。两军对垒,看起来纣旅“其会如林”,人数大大超过周师,但纣旅的士气,却极为散涣。

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天色微明,但见周武王在文王木主前,举行“岁祭”,接着武王左拄黄钺,右执白旄,到军前作战前誓师,说:“举起你们的戈,提起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听我誓师”。武王在这次誓师的话中,除再一次揭发纣王的罪行外,特地举出了纣王重用四方逃亡的罪囚这件事,这是最能触及方国诸侯对纣王仇恨的。继而武王又一次表白了自己是恭行天罚。并宣布了战争进退击刺的节制,以明陈战纪律,以期获取全胜。誓师之后,武王令师父与百夫,到纣旅前挑战。於是尚父率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五百人,虎贲三千人,冲向纣旅。冲陈的周师如貔、如貅、如熊、如罴;而纣王的军队,却没有决战之心,相反地倒是希望武王的军队,更快地打下朝歌。所以尽管纣王左右挥动他手中的令旗,命令前锋应战,无奈纣军前锋不唯不前进,相反都掉转矛头,向后杀去。纣军阵脚大乱,接着武王的军队掩杀过来。纣王的七十万大军山倒坡滑,一下子溃退下来,直到朝歌外城。在玉门关外,纣王重整队伍,作背城一战。于是由小人与卫宿军组成的纣军后卫,与倒戈的奴隶及周师联军,展开了一场恶战。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血流漂杵”,沧河水赤。结果玉门又败,纣王逃入鹿台,想登朝歌寨据险而守。周师联军,攻下金牛岭,也冲进鹿台。在鹿台,双方又作了最后的拼杀。由于周兵身披有“阙巩之甲”,纣军后卫的弓箭,阻止不了周兵的追击。结果纣王在兵撤朝歌寨途中,被武王擒杀。武王的大军国,当天便进入商国。甲子次日,周武王命人打扫了通往社坛的道路,祭祀了殷社。尹佚宣读了 书祝文,武王再拜叩首,宣布了这次革除殷命,是奉上天的明命。最后,周武王把象征国家的九鼎,由朝歌迁往镐京。于是,这个立国六百多年的殷商帝国,在殷纣的手中,就这样被一个地方百里的部落氏族给推翻了。

帝辛在位五十二年,关于纣王的为人,后世贬毁的多。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替殷纣抱过不平。当代的历史学家郭沫若也曾说过:“实际,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东南部发展,是纣王的功劳"(《今昔蒲剑》)P.178)。所以,对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帝王,他的一生功过是应该给以正确评说的。纣王在位,虽曾作过不少坏事,但从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来说,他的功绩还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肯定殷纣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殷纣王是一位在中国历史是曾有过极大贡献的帝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1
可以围绕古代帝王来写,写英明的君王和昏庸的,比如说尧、纣。版面你就自己设计吧!(我就是初一的)
资料: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

相传尧父为帝 ,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以后历代有“尧都平阳”之说。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诗经》中所说的唐国即在山西境内。今临汾尚存始建于晋代的尧庙,以及唐代修筑的尧陵。

尧的品质和才智俱是非凡绝伦,“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所以他即位以后,局面大变:举荐本族德才兼备的贤者,首先使族人能紧密团结,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绩,区分高下,奖善罚恶,使政务井然有序;同时注意协调各个邦族间的关系,教育老百姓和睦相处,因而“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

传说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了历法,这样,劳动人民就能够依时按节从事生产活动,不致耽误农时。汉民族是农业垦殖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农时十分重视,故《尚书·尧典》对此有详细记载。

《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

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说实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冶水9年,毫无功绩。这是关于尧的传说中,政治上的一次失误,类似的不足之处还有若干,总之尧的时代也不是尽善尽美,故又有舜继起的一番励精图治。

在诸子书中,还有关于帝尧武功的传说,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方见得尧之所以为古昔圣王。《吕氏春秋·召类篇》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曾讨伐过南方的帮族,并亲自出征作战。《淮南子·本经训》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后羿将那些野兽杀死,并射落九日。据说人们对尧为民除害的举措十分感激,所以拥戴他为天子。羿射九日已是神话,不过其中称颂尧“兴利除害,伐乱禁暴”的意思,确实是推崇帝尧安邦治国有道,不但文治昌明,而且武功赫奕。

尧的,传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尧退居避位,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

在先秦时期,以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最有势力,号称“显学”,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从那时起,尧就成为古昔圣王,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人,唯尧刚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对尧的赞美,随着儒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渐趋重要,而亦日益深入人心。后来儒家即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帜;到唐代韩愈以至于宋明理学,大倡“道统”之说,尧遂成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在整个封建时代,从未有人怀疑过尧在历史上的存在和他的业绩。

本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疑古学派,其巨擘顾颉刚认为,《尚书》中的《尧典》不可靠,该篇的出现在战国时期;故以《论语》中对尧舜的记载为最早,由此推断,尧舜的故事出现在东周末年,尧、舜、禹的关系和禅让的事迹,都是逐渐编造完善的。春秋初年,人们所知道的最古的古王是禹,而没有尧舜。所以,尧就象钱玄同所说的那样,一定是“无是公”、“乌有先生”,根本不是历史人物。

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起,运用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来研究关于尧的传说,指出尧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此时血缘性的氏族部落已结成部落联盟,尧是由部落联盟议事会推举产生的联盟首领。传说中尧与四岳讨论治水人选和继任人选,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情景;尧禅位于舜,是原始民主作风的遗存。恩格斯曾指出,在这个阶段每个文化民族都要经历自己的英雄时代。尧及舜、禹正是华夏民族的英雄人物。

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即位后的纣王,在父师长箕子、少师比十五上,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业,名臣贤相的诰言警语的劝谏教育下,也曾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当时的政治也还清明,四海也还宾服。只是江淮间的夷人,还时有内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叶染丹,淇滨竹林叶翠。英姿飒爽的纣王,身着戎装,在大臣的陪伴下,举行了告庙典礼,接着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启驾。只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这时纣王坐在四马拉的战车上,在四辚马萧声中,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向通行为表现黎邑(在今河南浚县东)的大道进发。在黎邑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纣王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东征大军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县)开跋。到达攸地后,纣王接受了攸侯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纣王的大军在攸侯军队的前导下即开赴前线。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丧胆,仓皇远遁。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后来纣王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纣王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在返国途中,遇上风景好的地方,便留连几于;碰上好的围场,便狩猎一番。边走边玩,兴致勃勃。直到杨花扑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沫都。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与逸乐的情绪。东征归来,沫都显得狭小了,纣王便决定扩沫都,并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为朝歌。以后纣王即不断地向东夷用兵,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拥向朝歌。这些成十万,成百万的战俘,都变成了殷国的奴隶。由于纣王对东经营,跟着中原文化也逐渐发展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战俘的不断增加,从而也大大促进了殷王朝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殷王朝的这种“中兴气象”,资长了纣王对自身价值的再认识,使他在人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他巧言饰非,听不进谏言,矜人以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甚至对大臣说话,也渐声高气粗,装腔做执,渐渐地连比干的话,也听不下去。同时,生活直的要求也跟着高了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发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而且梁要雕,楝要画,窗要镂,墙要文。摘星不足壮观瞻,又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诸侯献美女。宠妲己,唯妲己之方是从。於是使师涓创新淫声,引进“北里之舞”。把搜求来的狗马厅物,充满宫室,杂耍百戏,俱置苑中;扩大沙丘苑台,广建离宫馆,多置飞禽走兽,供己享乐。闲来宫中无事,便逐狗斗鸡,饮酒作乐。凿池储酒,悬肉如林。让妇女倡优,裸着身子,跳互相追逐的“北里舞”,以取笑乐。每到秋高气爽,纣王便陪着妲己到西山一带去打猎,有时到更远的辉县一带,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回来。为取悦妲己,甚至zhuo朝涉之胫,剖孕妇之腹,作长夜之饮,以至把记日的干支都忘了。从而对鬼神的祭祀也便荒慢起来。由于生活下的日益奢侈,赋税也上加重,而鹿台的府库,钜桥的粮仓,却装得满满的。

百姓日益怨望,诸侯渐有离心。于是纣王便采纳妲己的建议,以酪刑镇压人心,设炮烙以惩叛逆。时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美女,送给纣王。九侯女不善承欢,纣王怒而杀之,并把九侯剁为肉酱。鄂侯诤谏,便脯了鄂侯。西伯昌暗自叹息,谀臣左疆告密,纣王便把西伯囚于 里。这是帝辛二十三年的事。后来费仲、恶来当政,朝政一天天坏下去。费仲好利,与宗亲争利,宗亲也不亲了;恶来善谤,说诸侯也疏远了、西伯因 里七年,西伯之臣闳夭,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纣王,纣王才放了西伯。这是帝辛二十九年的事。西伯回西歧后,修德行善,笼络诸侯,表面上对纣王更加诚服。帝辛三十年春三月 ,西伯又率诸侯入贡,纣王大喜,特赐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赐弓、矢、斧、钺 ,命西伯特得专征伐。于是西伯借此权力,暗地扩大自己的实力。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三伐皆胜,西伯威望大增。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而归依文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而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纣,但纣王号令天下的权威却渐渐地小了。比干看到这种现状,忧在心中,愁在眉稍。往谏纣王,根本不听。贤臣商容往谏,甘脆把商容废斥为民。明年周人伐 (今陕西 县以北),又明年伐崇(在丰、镐间)周人既清除了后顾之忧,又 开拓了东进的道路。于是便把都城山歧下迁到丰邑,积极准备伐纣的大事。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见《史记志疑》P·66)并把他灭掉。黎国在今山西省上党壶关,位于纣都朝歌之西,是一个位近王畿 的方国。武王灭黎的消息传到朝歌,满朝文武为之震惊。贤臣祖伊奔告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的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 还是从大龟的神灵,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不是先王不顾恤他的后代,只是王淫佚过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上天丢弃了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 早绝的。王打算怎么办”?纣王听后,坦然地说:“我的命不是天给的吗?他们的恶言,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祖伊踉 踉跄跄地走下殿来,说:“纣王真的是不可以劝谏了”。从此以后,纣王越发淫乱下去。整个纣都, 如盛夏的鸣蝉,似滚开的肉羹。神祗没人敬祭,宗庙不, 人管理。大臣有、小人都做偷窃奸邪的坏事。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惩罚,甚至连偷窃神用的牺牲,也得不到宽容;吃了也受不到灾害。因而纣王的宗亲,没有不担心王朝命运的。结识纣兄微子启,几次劝谏,纣王都不理会。于是徵子对父师、少师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江山,因为受嗜酒的淫乐,败坏祖先的美德,现在江山 完 了。如今连大臣、小人都干偷窃奸邪的坏事,六卿、典士也互相效法而不遵守法度。小民们都 反对我们,我们的国家,真象涉大水一样,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边岸,殷就要亡在今天了!父师、少师呀!我在家里心乱如麻,想离开家到荒野去,请你们不要把国家危亡的事告诉我”。箕子说:“王子 ,上天给我们殷邦降下灾难。使他沉酗于酒,有什么办法。他什么都不怕:上不怕天威,下不怕长老旧臣。现在殷民重赋,实际上是更快地招来敌人。商如果灭亡,我们只有殉国,我们不能做他人的奴仆。不过,我认为王子出奔,倒是一条正道,否则,我殷家宗庙陨坠 ,就没有人来挽救了”。于是微子出走。比干见微子去,于是叹息说:“主上有过,不去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说,就是不勇。有过就谏,不听就死,才是大忠大勇的人”。说着比干冒着生命危险,上殿去见纣王。一连三天,指责纣王的过错,劝谏纣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纲。说得纣王无言答对,却恼羞成怒说:“你为什么要坚持你的看法?是什么东西支持你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干说:“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的社稷,是这个大义支持我来劝谏你”。纣王心想:“他如此坚持自己的看法,必定是觉得自己高明,把自己当作圣人。难道真有比自己还高明的圣人”?于是他轻蔑地看着群臣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比干认为自己是圣人,他的心真的有七个孔窍”?于是比干被剖腹在而死。箕子看到纣王如此残酷地害死自己的叔父,知道他是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为了保存自己,假装疯狂,把自己装扮成奴隶模样。但是纣王也没有放过他,把他抓起来,囚禁 在牢狱里。从此,满朝大臣,谁也不敢再进谏了。纣王在身边佞臣的谄谀下,更加荒淫暴虐,肆无忌惮。结果朝政日益腐败,郊社不修,宗庙不祭,一味以奇巧异能,博取妲已的喜悦。殷太师疵,少师疆看到纣王如此对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偷偷在抱着祭器、乐器,逃往周国去了。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看到纣王荒淫无道这地方,亲也畔了,众也离了,知道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能不伐灭他了”。十二月癸巳,周武王遵文王遗命,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由镐京出发,东征伐纣。师行二十五日,于丁己日到达盟津,在盟津大会诸侯。与会诸侯有庸、羌、 、徽、彭、濮等方国,周师联军合计兵力达三十多万。周武王作了伐纣的总动员,武王从上天设君谈起,继数商纣罪行,最后谈到自己这次伐纣是恭行天罚;指出纣恶贯盈,代纣必胜,不要错过这个时机。戊午日,整个联军渡过大河,周武王循诸侯的请求,再作动员。指出商纣不以夏亡为镜子,而且罪恶超过夏桀,是自绝于天,不可不伐。希望大家不以一心一德,以立不世之功。戊午的次日即已未日,这天正是冬至。黎明的时候,周武王亲自检阅了联军,在北上之前,武王又作动员,再次说明伐纣是恭行天罚,要求百夫长以上的军官,都要果毅勇敢,帮助自己的君主,多立战功。盟津离纣都约四百里,已未离癸亥只有六天。他们於是“选马而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进军速度。终于在癸亥日,“朝食于戚,暮宿百泉”。在共邑百泉,埋锅造饭,稍事休息,大军便向牧野进发。周师联军到达牧野,已是“厌旦”时分。周武王下令停止宿夜,士卒欢乐歌舞,以待天亮。

当周师东来时,纣王曾使胶 在鲔水候周师,诘问去向。当纣王知道周师要进犯京师的消息后,不禁拈须大笑说:“你周,也不过是一个要方里的小国,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所以,纣王把武王的兵犯朝歌,根本没放在心上。另一方面,纣王伐东夷的战争,由于后来采取了穷追猛打的战术,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东夷终于被征服。捷报传来,纣王喜上眉稍,朝歌一片欢腾。从前线遗来的战浮,正源源不断地送来京师。加上时值腊尽,朝廷上下,一方面张灯结彩,挑符换新;一方面又要准备隆重热烈的祝捷盛典。至于如何对付东来的周师,看来纣王还没有来得及排上日程。 进入新春,纣王君臣又接连数日,在鹿台忙于计功授勋,大摆九龙盛筵。欢庆征伐东夷的胜利。纣王把周师东来的事,早已忘在了脑后。直到周师兵到牧野,军报传来,这才惊散了纣王君臣的欢宴。纣王仓皇从鹿台下来,乘车来到牧邑的黄土岗上。天色已近黄昏,临时筑起高台,远望周师,但见牧野篝火处处,光烛夜空,犹如火的海洋。周师的人数,大大出乎纣王的意料之外。这时纣王才洒意初醒,火速返回朝歌,组织兵力迎战。但由于国家的主力部队,还在远离京师的东夷前线,只好把从东夷前线遣来的战浮及大田奴隶,临时整编起来,作为前锋;把京师小人及京师宿卫军,作为后卫,开赴牧野。两军对垒,看起来纣旅“其会如林”,人数大大超过周师,但纣旅的士气,却极为散涣。

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天色微明,但见周武王在文王木主前,举行“岁祭”,接着武王左拄黄钺,右执白旄,到军前作战前誓师,说:“举起你们的戈,提起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听我誓师”。武王在这次誓师的话中,除再一次揭发纣王的罪行外,特地举出了纣王重用四方逃亡的罪囚这件事,这是最能触及方国诸侯对纣王仇恨的。继而武王又一次表白了自己是恭行天罚。并宣布了战争进退击刺的节制,以明陈战纪律,以期获取全胜。誓师之后,武王令师父与百夫,到纣旅前挑战。於是尚父率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五百人,虎贲三千人,冲向纣旅。冲陈的周师如貔、如貅、如熊、如罴;而纣王的军队,却没有决战之心,相反地倒是希望武王的军队,更快地打下朝歌。所以尽管纣王左右挥动他手中的令旗,命令前锋应战,无奈纣军前锋不唯不前进,相反都掉转矛头,向后杀去。纣军阵脚大乱,接着武王的军队掩杀过来。纣王的七十万大军山倒坡滑,一下子溃退下来,直到朝歌外城。在玉门关外,纣王重整队伍,作背城一战。于是由小人与卫宿军组成的纣军后卫,与倒戈的奴隶及周师联军,展开了一场恶战。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血流漂杵”,沧河水赤。结果玉门又败,纣王逃入鹿台,想登朝歌寨据险而守。周师联军,攻下金牛岭,也冲进鹿台。在鹿台,双方又作了最后的拼杀。由于周兵身披有“阙巩之甲”,纣军后卫的弓箭,阻止不了周兵的追击。结果纣王在兵撤朝歌寨途中,被武王擒杀。武王的大军国,当天便进入商国。甲子次日,周武王命人打扫了通往社坛的道路,祭祀了殷社。尹佚宣读了 书祝文,武王再拜叩首,宣布了这次革除殷命,是奉上天的明命。最后,周武王把象征国家的九鼎,由朝歌迁往镐京。于是,这个立国六百多年的殷商帝国,在殷纣的手中,就这样被一个地方百里的部落氏族给推翻了。

帝辛在位五十二年,关于纣王的为人,后世贬毁的多。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替殷纣抱过不平。当代的历史学家郭沫若也曾说过:“实际,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东南部发展,是纣王的功劳"(《今昔蒲剑》)P.178)。所以,对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帝王,他的一生功过是应该给以正确评说的。纣王在位,虽曾作过不少坏事,但从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来说,他的功绩还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肯定殷纣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殷纣王是一位在中国历史是曾有过极大贡献的帝王。

初一历史老师让做手抄报以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内容、、哪位大神...
1. 四大发明之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使用树皮、碎布、麻头、鱼网等原料制作优质纸张。公元105年,他上奏朝廷,这种纸张被称为“蔡侯纸”,极大地推动了书写材料的革命。2. 四大发明之印刷术:宋朝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书籍的生产效率,并将此技术传至欧洲,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

初一历史手抄报内容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已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

关于历史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历史的手抄报内容如下:1、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2、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仁者受到小人的攻许,智者受到庸人的嫉妒,勇者受到敌人的仇恨,廉者受到贪人的不满,而袁崇焕以仁、智、勇、廉的高尚品格,虽为当世所不容,却为后世之楷模。3、唯有自传才是真正地历史。4、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

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
初一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 历史的科学性表现在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整洁美观的历史手抄报 历史手抄报素材 历史典故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

中学生历史手抄报资料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学生历史手抄报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人类起源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北京人 时间:距今...

初一历史手抄报内容
中国古代史涵盖了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至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主要社会形态。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内容主要涉及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先秦时期(从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1.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在中国的结束大约是在大禹...

七上历史手抄报内容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自己喜欢的手抄报吧,手抄报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以下是我整理的七上历史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二)北京人...

历史初一上学期手抄报怎么做
初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主要涉及人类进化史和中国古代史。你可以着手手抄报的内容如下:1. 人类进化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农耕社会,探讨人类的演变过程,包括早期人类的出现、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关键节点。2. 世界古代文明:介绍世界上的几大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和罗马,他们的发展...

历史手抄报的内容
历史手抄报的内容如下:一、内容一 中国,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历史传承的超级大国,被外人和国人称之为“礼仪之邦”,而我们五千年后的炎黄子孙,也一样继承了古中国的优良传统。来到原来的“紫禁城”,现在的北京,只见大街上车水马龙,有些拥挤,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想:“...

初一历史手抄报文字资料
初一历史有哪些重点呢?大家是否了解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为你准备好的初一历史手抄报文字资料吧!1、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2、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