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家对法律的认识
三、“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他认为法律是表,即形式,经术才是里,是内容,形式受内容决定并为内容服务,因此法律受经术决定并为其服务。他也承认旧法应变更,但可变度很少,内容本原还是不可变的。四、宽猛相济,刚柔结合。康有为的“变法维新”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康有为的主要思想主张及意义?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戊戌时期变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但是,在戊戌变乱之后,他打起保皇的旗帜,坚持立宪,反对革命,反对共和,因而落在了时代的后面。经济思想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
试析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法律观念的更新有哪些表现
鸦片战争后,“西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渗透(此时的“西学”主要是指西方近代政治法律思想、哲学及价值观念等),尤其是来自西方的政治法律思想对当时的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进而刺激了政治上的变法运动。本文将主要考察在“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近代“维新派”(以梁启超和严复为代表)、“法理派”(以沈...
谈谈对法是什么的认识或感悟
应当说,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上述法观念,是对中国古代法在治理国家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与西方思想家的法观念一样,都是人类在认识法律和运用法律方面智慧的结晶。只是因为中国古代长期处在君主专制主义统治之下,君主既是法的制定者,又是凌架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者,法的实施最终都是围绕巩固君主的统治,而...
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张是什么
认为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是医治中国痼疾的良方,认为中国若能采纳其思想,必将出现大同盛世。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也从保皇转向革命,这段时间,他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的来往开始密切,有时甚至在三更半夜还拥被长谈,结果便有了合作组党的计划,“拟推(孙...
什么是法律(详细说明)
第一节 多重视角的法律观 站在不同的角度,人们对“法律是什么”的理解和认识是多种多样的。古今中外,人们对法律多角度的观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法律观。 一、立法者立场的法律观 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命令说。这一理论始于法国人博丹。博丹创立了主权学说,为法律命令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自然法学派代表...
论法的精神背景介绍
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始接受孟德斯鸠的思想,如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提出君主立宪,虽然变法失败,但最终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却深受其影响。民国时期的宪法和法制也可见《论法的精神》的烙印。孟德斯鸠,这位出身贵族的法学家,曾是波尔多省法院法官,通过研究法律,他认识到封建法律为王权服务的局限...
中国近代制宪史启示
五、代结论:中国“国情”与普世价值余英时教授认为,中国人的思想是激进的,“进步”代表着整个近代史上压倒一切的主旋律.但从“中体西用”等不同版本的“国情论”来看,中国对西方理念的接受和吸收显然不是无条件的.事实上,不仅传统卫道士抵制现代西方的宪政理念和制度,即便民国时期造访中国的外国法律专家同样认为先进...
法制 法治 人治 的理解和区别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它是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其他各种制度而言的。法治则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主张法治意味着否定人治,赞成人治则意味着反对法治。法治和人治被人们在对立的意义上加以使用,在中外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家政治家如孙中山等也倡导以民主...
思考题:什么是法律的现象?
因此,法的现象有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还遵循着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从法学发生学上看,各国法学几乎都出自一个共同传统,即对法的真实本源和假想中的作用的追寻,而作为感性对象的法本身则变成了次要的、派生的。如古代思想家对法即公平正义的普遍认同、经院哲学大师托马斯·阿奎那的支配人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