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杜牧赤壁中的典故!!急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生锁二桥的典故出处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生锁二乔”引用的典故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合作,采用火攻,借用东风,战胜了曹操。出自《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原文如下:折...
赤壁杜牧赏析赤壁用了什么典故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赤壁...
赤壁和使至塞上都运用了典故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借铜雀台典故,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就会被关在铜雀台上。以大乔和小乔的命运暗指东吴就会战败。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强调了客观条件对于英雄成名的重要作用,含蓄了抒发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无人常识,没有机遇的抑郁不平之气。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壁和使至塞上都运用了典故各有什么作用
赤壁和使至塞上都运用了典故作用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赤壁》运用了典故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使至塞上》诗中,诗人运用燕然勒石记功的典故含蓄赞扬前线将士。
杜牧的诗《赤壁》中的三国典故
杜牧《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嘉鱼县东长江南岸。当年曹操渡江攻吴,在赤壁被周瑜打败。这首诗感慨当年获胜是由于正好碰上了一阵东风,否则曹操完全有可能胜利。折戟:折断了的戟,之战争留下来的残旧兵器。铁未...
赤壁杜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追求。诗中还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通过“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机遇的感慨;通过“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象征,暗示了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
赤壁杜牧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 一、答案简述 杜牧的《赤壁》描绘了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情景,诗中所蕴含的哀婉和忧思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英雄末路的悲凉,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世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深沉,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杜牧《赤壁》的写作背景
唐朝末期,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杜牧身为唐朝的忠诚官员和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赤壁》这首诗,借用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来隐喻唐朝所面临的危机。在《赤壁》中,杜牧以曹操的失败为引子,暗示唐朝政权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也面临着覆灭的危险。他通过描绘赤壁...
杜牧《赤壁》文学鉴赏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鉴赏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