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最后两句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13
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书愤,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诗人想表达什么
“抒发胸中郁愤之情。怀才不遇之感。《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七言律诗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遂成此诗。“抒发胸中郁愤之情。怀才不遇之感。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这里问谁能与诸...

书愤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书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施展抱负。《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原文为: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就...

陆游的《书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

陆游气愤的诗句
陆游的《书愤》表达了其对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诗中开篇便写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接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过往的战斗经历和豪迈气概。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诗...

陆游的《书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爱国情怀以及对北方人民的同情。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

书愤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了诗人从早年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五首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该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已六十二,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

...铁马秋风”如何理解?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诗人的积愤、叹谓。 “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

书愤 陆游中颈联和颔联表达了什么感情
”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

《书愤》诗词赏析
《书愤》年代:【宋】作者:【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