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刑到新五刑的发展过程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所谓“五刑”并不仅仅指固定的五种刑罚,“五刑”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五刑”主要分为奴隶制和封建制两大类。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
  中国自夏代就开始有了刑罚,直到商代,“五刑”才发展为如今我们所谓的奴隶制“五刑”,也叫肉刑。商代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在古文献和甲骨文中都有记载,到西周已较普遍施行。西汉初曾废除残伤肢体的肉刑,以笞、杖代替。虽至汉末肉刑并未真正废除,但传统的五刑制度已开始发生变化,历魏、晋、南北朝,不断有关于废除和恢复肉刑之争,并对原有的五刑屡加更定。到隋、唐时期,商周以来的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制度,终于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所代替,直至明、清沿用不改。
  墨 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的刑罚,是最轻的刑罚。战国时秦称为黥刑,广泛适用,并与其他刑罚相结合。汉文帝废肉刑时,黥刑被废。魏晋南北朝时期间或使用,到梁武帝天监十四年(515)再度被废。隋唐无此制。五代后晋恢复黥刑,改称刺字,并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沿用至清。刺字的对象、部位、形状各代不尽相同。清末法制改革,刺字废。
  劓 割掉鼻子的刑罚。重于墨刑,轻于剕刑。起源于夏,周代广泛适用。战国及秦时与其他刑罚结合使用。汉初亦沿用劓刑。汉文帝除肉刑,以笞刑代替劓刑。但直至南北朝时,劓刑尚间或使用。隋以后不见于刑典,只有金国早期对于犯重罪的赎刑者,仍要割掉鼻子或耳朵,以别于一般平民。
  剕 断足的刑罚。也称刖刑。重于劓刑。春秋战国时普遍施用。在夏朝又称为膑刑,周朝时改为刖刑,秦朝时称为斩趾。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
  宫 男子割势、妇人幽闭的刑罚。始于夏代苗族的苍刑,夏族袭用,秦、汉时亦称腐刑、蚕室刑、阴刑。男子割势即割下男子生殖器。女子幽闭,古有两说。一说为禁闭于宫,另一说为用棍棒椎击女性胸腹,使胃肠下垂,压抑子宫堕入膣道,以妨交接。宫刑最初用以惩罚淫罪,后来也适用于谋反、谋逆等罪,并扩大到连坐的犯人子女。秦统一六国后曾大量适用。汉文帝除肉刑而宫刑不废。汉景帝允许以宫刑代替死刑。自汉至南北朝时期,宫刑时存时废,到隋开皇(581~600)初年正式废除。后来辽穆宗应历十二年(962)又一度恢复,以后各朝律令没有宫刑。
  大辟 即死刑。其名称和执行方式各代不尽相同。先秦时有炮烙、剖腹、醢、脯、戮、斩、焚、踣、罄、轘、辜等。战国及秦有凿颠、镬烹、抽胁、车裂、囊扑、枭首、腰斩、弃市等。汉初以腰斩、弃市、枭首为主。北魏有轘、腰斩、殊死(断头)、弃市四等,后改为枭首、斩、绞三等。北齐、北周因袭不改。
  绞刑 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后面开始旋转那张弓, 弓越转越紧,受刑人的气就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断气...
  车裂 即五马分尸,很简单,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块。记得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
  腰斩 由于腰斩是把人从中间切开。
  凌迟 由两个人执行,从脚开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断气。
  锯割 把人用铁锯活活锯死,其惨状似乎与凌迟、剥皮也在伯仲之间。
  五刑延续到秦汉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墨刑改为黥刑;其次肉刑尽管仍见单独使用,但更多是与鬼薪、白粲等名目的劳役刑结合并用。由于肉刑严重破坏了生产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遭到人们的反对。
  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在前元十三年下诏,正式废除肉刑,从而使经历了夏、商、周、秦、汉达两千余年的残酷的肉刑终于被抛弃,推动了中国的法制摆脱野蛮,走上了文明的道路,由此,中国的“五刑”也开始了向“慎刑”的转变。封建制的“五刑”初具雏形。
  封建制五刑虽然在汉朝就存在,到了隋唐正式定为法定刑罚使用。
  笞是笞打,原来的刑具用小荆条拧成,到了清朝则用竹板做成。一般打臀部。笞分为五种等级: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荆条拧成,到隋朝时定为法定刑,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击打部位是背、臀和腿。宋、明、清和隋唐相同,到清朝末年法律改革时废除。
  徒,强制犯人劳役的刑罚。分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则加脊杖。
  流,就是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别劳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则各加一千里,但劳役时间减少,都是一年。
  死,隋唐之后,死刑一般是两种:绞和斩。宋元明清还加上了凌迟。明清加枭首。。五代和宋大抵仿效隋律,此外,还有不载于律书的凌迟(即分割犯人的肢体)。辽初还有投悬崖、射鬼箭、五车轘、生瘗(活埋)、炮掷等目。金代有击脑。其刑具是一种形状酷似南瓜的铁锤或铜锤,所谓的“金瓜击顶”指的也就是这种用铜锤猛击头部的刑罚。此外,历代还有法外酷刑,如棒杀、剥皮、烹煮。
  明清刑罚有新的发展变化,其特点是刑罚更加残酷化,并大量复活了肉刑。明清时的刑罚变化有:
  1、死刑。明、清两朝在法律上恢复了枭首示众之刑,并且范围逐步扩大。此外,明清时期的死刑执行方面还有一些更加残酷的方式,如“剥皮实草”、“灭十族”、戮尸等。清朝针对死刑还有一个独特的制度,即斩立决和监候制度。
  2、充军刑。“充军”创制于明代,但是不以充军为本罪。清朝的充军则作为流罪的加重刑,并以充军为本罪。而且充军的条目也较明代增加。
  3、发遣刑,这是一种比充军重的刑罚。明代时只限军官和军人,永不得回原籍。清时则包括犯徒罪以上的文武官员,还可以有机会放还。
  4、枷号,是明朝首创的耻辱刑。在明代还变成一种致命的酷刑。清时对一些伦理性和风化犯罪,用此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的发展过程
到了封建制五刑演变成了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两种五刑制只是对古代刑罚的一种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罚制度。处罚方式演变: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因为这四种刑罚是对肉体的刑罚,而且受刑后无法复原。墨刑又叫做...

试述从夏商到清末五刑制度的发展
从中国古代五刑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五刑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标志着中国国家的形成。夏朝时奴隶制五刑已经初步形成。继起的商,在夏的法制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奴隶制五刑,使奴隶制五刑得以定型。到西周时期,奴隶制五刑进一步完备。(2)春秋至南北朝...

五刑的发展演变
(4)流刑。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 封建五刑一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而除主要的五刑之外还有磔(俗称凌迟)、髡(既剃发)、髌(也作膑,割膝骨)、炮格(也作炮烙)、刵(割耳朵) , 膊(赤身肢解),辜(肢解),醢(剁成肉酱),脯(...

试论述自西周至宋朝我国五刑的变化发展
最初的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刵(èr)刑-割耳朵,劓(yì)刑-割鼻子,剕(fèi)刑-砍双脚,宫刑-剜掉性器,大辟-死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进入封建社会后,奴隶制肉刑开始逐渐被废...

古代刑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五刑延续到秦汉,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墨刑改称为黥刑;其次,肉刑尽管仍见单独使用,但更多的是与鬼薪、白粲、城旦春等名目的劳役刑结合并用。由于肉刑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遭到人们的反对。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在少女缇萦上书的感动下,于文帝前元十三年(前167)五月...

试论从夏商到清末“五刑”制度的演化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仍然以五刑为主,残酷性并没有改变、商鞅被处死时,即用车裂之刑,这一时期为奴隶制刑罚向封建制刑罚过渡的阶段。秦刑罚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有笞、杖、徒、流放、肉、死、羞辱、经济、株连八大类。其中前五类相当于现代的主刑,后三类相当于现代的附加刑。秦法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有明显...

“旧五刑”到“新五刑”的发展过程是什么?
中国自夏代就开始有了刑罚,直到商代,“五刑”才发展为如今我们所谓的奴隶制“五刑”,也叫肉刑。商代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在古文献和甲骨文中都有记载,到西周已较普遍施行。西汉初曾废除残伤肢体的肉刑,以笞、杖代替。虽至汉末肉刑并未真正废除,但传统的五刑制度已开始发生变化,历魏、晋、...

古代司法制度由刑到法的转变过程
在此时期刑罚种类也在逐渐减少北齐、北周时确立了由死刑、流刑、徒刑、鞭刑、杖刑组成的新五刑制度向新的封建五刑过渡。 隋朝的《开皇律》确定了新的五刑制度即死刑流刑分为一千里、一千五百里和两千里徒刑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杖刑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笞刑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唐朝的...

简述元代五刑体制的发展。
【答案】:元代基本沿用宋金以来的汉法五刑,这也反映了其民族压迫的色彩经历了一个由蒙古旧制逐步向汉法转变的过程。成吉思汗时,斩决、流放和用柳条责打等刑罚方式。忽必烈即位后,刑罚制度逐步向汉法的笞杖徒流死五刑体系转变。但是元代的五刑与唐宋五刑相比有所变发展。笞刑形成自笞七至笞五十七共...

上古五刑五刑两个阶段
可以看出,上古时期的五刑都是残害肢体的刑罚,反映出蒙昧时期刑罚的野蛮。秦亡汉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以墨刑、劓刑、剕刑、宫刑、辟刑为主的旧五刑逐渐为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的新五刑所代替。奴隶制五刑中,除大辟为死刑,其余四种皆为肉刑...

相似回答